「理性」与操作主义


「理性」与操作主义

培根名言

在人类行为中,“理性”是最令人着迷的行为现象之一。自古希腊以来,在卷帙浩繁的哲学文献中,“理性”一词受到了广泛的讨论,成为西方思想史的经典论题。不过,人常常是非理性的,心理学、经济学等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但“理性人假设”依旧是现代经济学理论大厦的根基。更有甚者,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

有件事情可能会令人大惑不解:既然理性行为如此重要,为什么它在心理学里却很少出现?心理学系的学生最熟悉的是感知觉、记忆、认知、动机、情绪、人格等字眼,“理性”一词在心理学术语里几乎闻所未闻。《心理学与生活》是世界上最经典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它出自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翻阅这本书的详细目录,根本找不到“理性”这个词。

难道是“理性”行为的研究被心理学家忽视了么?非也。事实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便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范式。而其中最前沿最热门的领域,正是关于人的“理性(或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只是“理性”一词被“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决策”等字眼代替了。这一点在《心理学与生活》里也有明确的反映,翻阅详细内容可以发现,第九章“认知过程”对“理性”虽然只字未提,但实质上大量篇幅介绍的正是“理性(或非理性)”问题。

在现代心理学之前,“理性”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哲学思辨的层次上,其含义多种多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都被贴上“理性”的标签。例如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一个唯物论思想家会认为理性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行事;而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可能会坚持认为,只有依照(宗教)信仰而生活才是理性的。自从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 W. Bridgman,操作主义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提出操作主义原则之后,对术语的操作定义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它剔除了模糊与混乱,将定义等同于一组操作程序。

「理性」与操作主义

P. W. Bridgman,操作主义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理性”一词在心理学里的消失就是操作主义深刻影响心理学的反映。“理性”的传统理解中那些无法进行操作定义,故而难以进行实验检验的成分被从科学研究中排斥出去,只剩下能够操作化的成分,那就是“工具理性”这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多数被合理的“推理”、“判断”、“决策”等词代替。的确,如果按照认知心理学里常用的说法,理性只能定义为: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正确操作。以走迷津为例,理性的做法就是能够从入口达到出口的走法。可以看到,“理性”的定义被限制到非常狭窄的范围内。

历史上,有些非主流心理学派如人本主义会批评科学心理学的做法忽视很多人类最重要的行为,比如“理性”行为,除了工具理性之外,其他的理性形式由于不符合实验研究的规范故而被排斥。这种批评假如是主张发明更好的实验方法研究那些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那就完全合情合理。因为得不到科学研究的很多领域,常常是囿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比如经济学里,在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实验经济学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前,经济行为的实验研究就少有进展。而如今,得益于多种实验方法的拓展,实验经济学已经踏上科学之路。

但若嘲笑那些实验原则为目光狭窄,那就是短视之见。弗兰西斯.培根早有名言:“真理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更容易出现。”没错,基于严格的科学原则的“理性研究”尽管起步很低,它只把能够操作定义以及实验检验的内容定为合理。但它有着高效的纠错机制,必定比那些充斥着胡言乱语的思辨方法走得更远。所以,从实际行为的角度来看,理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人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这些实证性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实证科学的研究。比起哲学家的夸夸其谈来,尽管低调,但却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