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事物固有功能属性不需要人为主观培养设计,所以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

后天培养的本领功能属性不可能脱离事物本身固有的自然功能属性所衍生变化约束,因此后天培养的本领功能属性不是事物原本所固有的客观存在自然属性。

先天固有自然属性特征无需人为操纵也能够自然运作完成功能作用,后天衍生形成的功能属性特征需要有意识主观能动培养设计才能实现特殊个性化的功能用途。

人类社会存在所固有的自然共性文明功能属性无需任何人为掌控操纵也能按固有规律自然运作发展变化,而人类处理自己个性化特殊需求人际关系的功能属性则需要人为有意识有目的去主观能动的操纵掌控和培养设计。

人类根据这些自然存在共性和特殊创新个性进行融合协调所制造出来的社会公共规则规矩系统产品如果不能被有效实施运作,则人类是可以凭借自己主观意识能动性去随意更迭改变甚至抛弃毁灭它的。

因为,产生构建人类社会文明存在基础“仁”的这种固有自然共性功能属性特征通过演绎变化才衍生形成了各种个性差异化人际关系“义”的这种功能用途属性特征,“义”这种个性化主观自由能动创新属性特征通过不断融合协调运作演绎变化又衍生统一成了社会共识认可执行的公共规则规矩产品“礼”这种功能属性状态存在。

所以,人为制造的公共规则规矩“礼”这种功能属性正常运作需要依托人们主观能动意识形态共识认可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前提条件,而主观意识形态能动性本身所固有的各种个性肆意妄为和盲目自以为是也是造成人类社会文明各种人为分歧矛盾和侵略博弈斗争的根源。

那些脱离客观实际自然存在而自作聪明主观意淫自以为是的人,逻辑思维和理论研究都非常富丽堂皇,其实都是最愚昧无知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成熟进步的人会根据客观存在的自然运动规律来培养设计自身的属性功能特征,而不是根据自己主观意识的想象去胡编乱造肆意妄为。追求掌握能够产生各种实际利益的事物内在固有客观存在自然运动规律本身,而不是去追求各种利益所展示出来的华丽外在表现形式和功能用途。

所以,要善于剔除主观能动意识的随意不稳定性,要善于把握客观存在内在本质规律的自然客观固有性!

老子从这一章开始着重阐述“德”这种属性存在。在老子《道德经》里,“道”就是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具有无法确定具体运动规律的运动状态,人们无法把握识别这种不确定规律运动状态,却能够感知到这种运动状态的存在。“道”拥有对其所衍生后续运动变化属性产品存在的支配权和所有权。“德”就是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处于相对稳定或相对静止的属性状态。此时运动状态具有可被人们识别把握的可确认具体运动规律,这种规律性运动能够展示出事物的各种功能用途、特长特征、形状大小、外貌属性、本领能力等等等等。“德”这种可被识别认知把握运用的属性运动状态存在,就形成了现在整个世界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各种事物不同功能用途使用权存在。因此,“德”就是“道”演绎变化出来的相对稳定运动规律属性存在状态。人类大脑意识形态主观能动性功能用途运动规律属性状态的存在,就属于“德”的运动规律研究范畴。

“上德”指事物固有客观存在自然功能属性特征。“下德”指事物后天培养设计出来的功能属性特征,它是“上德”的衍生附属功能属性产品。“无为”指自然运作变化,无需人为操作。“无以为”指自然完成和实施各种功能用途,比如自然生态系统,生老病死等等等等。“为之”指后天培养属性功能的运作。“有以为”指人为有目的,有主观意识能动性支配掌控的培养设计。“仁”就是文明人类存在最原始基本的固有自然属性特征状态,是所有人类最初始的固有共性,它是区别文明人类属性和猴子兽类属性的唯一界线。孔子对“仁”的研究比老子要高级先进深入得多,在此不表。“义”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个性化人际关系需求主观能动设计制造出来的各种私人规则规矩行为规范,个性化“义”的功能属性必须以公共人类群体共性“仁”属性存在为前提条件。“礼”就是各种社会公共规则规矩和法律道德行为规范。“礼”是人类把自然存在“仁”和个性化存在“义”通过和光同尘运动规律磨合协调重新组建构成的公共规则规矩文明运作系统。“失”不是指失去、消亡,而是指演变、转化,是共性和个性的一种互动变化。比如小麦属性状态变成面粉属性状态,面粉属性状态变成馒头属性状态,就是小麦共性存在演绎变化衍生成为了面粉个性存在,而面粉共性存在又演绎派生出了馒头个性存在,而不是制造馒头个性化属性可以消灭或不需要面粉共性属性的存在了。西方哲学就不懂这个道理……“忠”就是共识,“信”就是认可。“薄、泊”指依靠意识形态功能属性的不稳定性。“前识者”指脱离客观实际存在的胡思乱想和主观意淫。“道之华”指意识形态逻辑思维理论的华丽漂亮。“厚、薄”指依靠客观存在和依靠主观意识这两种行为方式。“实、华”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去彼取此”指剔除外在的主观的,把握内在的客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