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沿途国家为何都愿俯首称臣

公元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由此开始了大明王朝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项目的辉煌历史。当时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都距离明王朝路途遥远,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王朝大明是难以对当地进行有效征服控制的,那为什么甘愿向这个千里之外的国家称臣纳贡呢?


郑和七下西洋,沿途国家为何都愿俯首称臣

原因可能有许多,第一点便是大明王朝的朝贡体系可能是为了宣扬威德,明朝对朝贡国的回赐通常是远远大于朝贡国的贡品的。常常朝贡小国上贡些当地特产便可以得到明朝数倍价值的丝绸白银作为回赐,有这样以小换大不会赔本的买卖,那么许多的小国当然也愿意俯首称臣,心甘情愿地为大明王朝卖命。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现实的原因是郑和七下西洋每次船员便有两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士兵并且随行医官、书手、指挥使等等,可以说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战斗力量。虽然两万多士兵放在中原的战争中是不值一提的,但在偏远的东南亚、南亚诸国可以说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了,因此多数王国的国王在接待郑和使团了解到他们军队的力量后便也甘愿俯首称臣,何况自己国王地位不变,还能得到明王朝的册封与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郑和七下西洋,沿途国家为何都愿俯首称臣

但是郑和去的国家多了,总也有野心大或者说是不知山外有山的国王想要打劫郑和船队的财富。当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现在的斯里兰卡岛),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国王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锡兰山王城,破城而入,生擒锡兰山国王和家属。后郑和船队还朝。成祖赦免了锡兰山国王,下诏另择贤君。

郑和七下西洋,沿途国家为何都愿俯首称臣

可以见得,郑和下西洋中沿途的国家是因为作为朝贡国其国王还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才选择向明王朝俯首称臣,而也有的国王不愿意还想要打劫财富,但最终还是被明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行俯首称臣。通过外交与部分军事的手段,大明王朝初期恢复了四夷朝贡,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