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银行不愿接受房贷,难道房子未来不值钱了吗?

浮云人生217691005


这么多人都已经回答了,还需要邀请我嘛?

随便说几点吧。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也逐渐参与到一些二手房交易,也带一部分人去看新房子。在房产销售和银行信贷口也有一些人脉,说说他们怎么看这种情况吧。

深圳的第一个中介朋友是这么跟我说的:

在深圳,房贷总体是收紧的,但有一些银行对新房和二手房是有区别的。一些银行很愿意照顾二手房购房者,个中缘由令我很诧异。

因为深圳的房子太贵了,大家在买二手房的时候往往要借助过桥资金才能顺利走完整个交易流程,这个过桥资金额度高、期限短、但利息非常高,正常情况下利息大概几万块钱,但是如果银行贷款下不来,拖上几个月,利息就可能高达六位数,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

所以部分银行从帮助二手房购房者节省利息的角度,优先受理他们的贷款需求,优先批贷放贷。

上海的信贷经理,这是朋友告诉我的:
上海的房贷利率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在融360过去一年多的每个月房贷报告中,这座城市的房贷利率也是几十个城市中最低的,记得在2月竟然还有折扣,低于4.9%的利率。但实际上有很多问题,是不能反映在报告里的,就好比房价在跌,你的购房成本还在上升一样。

有的银行信贷经理要求你购买他们的理财产品,锁定时长,你少了一笔流动资金,还有的银行信贷经理明里暗里暗示“同意上浮利率可以插队”。

大环境是这样,去杠杆让银行难受,以前一些灰色赚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现在银行只能让购房者难受了。

房贷越来越难已经是趋势,这跟房子值不值钱,关系并不大。

最后,有个疑问,郑州的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一直是全国最高的,谁能告诉我?

我是楼市微观察,只说真心话,欢迎点赞与关注。


楼市微观察


银行不愿意接受房贷?你这个论断是哪来的?我在银行这么多年,从未听说过银行不愿意接受房贷的,相反银行最喜欢的是房贷业务,因为房贷目前是不良率最低的一个贷款品种,一般来说,贷款者只要不是出现大的意外,基本没有人会轻易断供。

那么为什么会给大家不愿意接受房贷的现象呢?这主要是最近两年来,银行房贷审批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要求越来越高。其实审批时间变长是有原因的。

信贷额度紧张

从2016年3月末开始,我国房地产销售开始新一轮上涨潮,无论是房价还是成交的面积,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总的销售价格从2016年3月末以来一直上涨,而成交的金额基本上70%最终是要从银行贷款的,短时间内,贷款需求量剧增,银行的储备资金有所不足,因此需要从投放在其他行业的资金收回后才可投入到房贷,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加上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的兴起,本身就抢占了银行不少的存款量,所以银行当前的整体信贷资金较为紧张。

风险防控

截止2018年6月末,我国的房贷业务余额占银行总贷款余额比重约20%,也就是说银行的信贷资金约五分之一是个人房贷业务,这个比重不可谓不高了,甚至是有点集中了,一旦房贷市场真的集中爆发不良,那么对银行的冲击力度很大,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即使银行回笼其它贷款资金后,也不敢全部投向房贷业务,而必须进行总控,这是为了防范风险。甚至不少银行目前都有出具具体的授信政策,要求控制相应的行业贷款规模。因此,部分银行的房贷业务占比过高,可能会暂停或者暂缓审批。

总结

银行从未不愿接受房贷(最多是暂停或者暂缓),相反房贷是银行最喜欢的业务之一,只是考虑到风控的防范,因此对其进行额度总控。2017年以来审批贷款的速度放慢主要是因为短时间内申请房贷的人及金额增多,银行的信贷资金供不应求,故而排队时间加长,并非银行不愿意接受房贷业务。


鲤行者


有媒体报道,浦发银行首套房利率从一个多月前执行的基准利率上浮15%调整至上浮20%;招商银行则从10%上调至20%。另有部分银行对商业贷款并不受理,只受理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为什么现在银行不愿接受房贷,难道房子未来不值钱了吗?


当下银行不是不愿接受房贷,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收紧房贷。这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从资金安全角度来说,目前楼市近乎疯狂,监管层对于流向楼市的资金是见一处打一处,从银行委外到房企信托,再到首付贷、消费贷。而楼市缺乏资金的话,就意味着开发商没钱拿地盖楼,或者说烂尾楼;老百姓借不到钱付首付。盖出的楼少人买,甚至有价无市,这对银行的资金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银行是聪明的,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收紧房贷也是出于这些考量。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个人购房贷款一般期限都在10-30年,流动性非常差。但银行这边又吸收不来存款,这些钱根本不愿往银行跑:


根据2018年3月1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底,国内货币基金总量高达7.3万亿元。


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8年4月月报》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 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69758.04亿元,与广东省GDP总量相当。


2017年居民贷款增加了7.1万亿(短期贷款增加1.8万亿!中长期贷款(房贷)5.3万亿元)。中国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到了4.6万亿元。

看得出,银行的钱全都被这三大渠道吸走了,而通过理财产品和同业拆借弄来的钱期限大多在1年以内,这就产生了资金的严重错配,即资金大头被长期占用,只能用短期资金勉强维持正常运营或者借短放长。


虽然央行投放MLF等,但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流动性紧张。毕竟这种工具只是中短期的,而房贷是长期的。而这对于银行流动性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今楼市虽然依然火爆,但无疑其中的风险已经积聚不少,环京周围的楼市已经出现了断供的情况,一旦出现房贷坏账,对银行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从盈利性的角度来说,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不断增加,住房贷款的盈利空间正在压缩,尽管现在房贷利率在上调,但是受到调控政策影响,不但将许多刚需挡在了门外,同时监管层也对房贷严加限制。一边买房需求被压制了,一边又不让贷,因此房贷对于银行的诱惑力越来越弱。


最后,那就是顺应宏观环境与政策,目前监管层希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降杠杆、服务实体经济,而楼市吸走大量实体经济资金,同时又抬高居民杠杆,一旦出问题还会影响国民经济,因此楼市过度繁荣,监管层肯定是不允许的。况且,在中美摩擦和大国博弈这个背景下,核心竞争力终究是实业,而不是房地产。


小白读财经


现在买房贷款利率不断上调,以前能够低至八折,如今上浮20%左右,月供成本要增加几百元甚至几千元。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大规模接受房贷了,感觉有两方面的原因。

1、受到政策的影响银行收紧房贷,从资金面来抑制房价暴涨。既然上面已经发话了要对过热的房价进行调控,银行作为金融工具,自然要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收紧房贷、限制现金贷等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能够很大程度上遏制炒房行为。

2、银行打心眼里不再把房贷看做香饽饽了。以前房贷业务是银行坏账率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业务,2016年房贷的不良平均水平在0.29%左右,远远低于其他业务1.52%的不良率。虽然现在利率上浮了不少,但从08年央行多次降息,目前的基准利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房贷总额收紧的情况下,其他类型贷款利率更高,银行更容易赚到钱。算上通货膨胀,银行在房贷中也仅能属于薄利多销。此外,全球加息潮可能到来,我国也会跟风,那银行的存贷利差进一步减小,银行收紧房贷确实可降低风险。


还要一个问题,未来房子会不值钱吗?这个不太可能出现,把目前的通货膨胀速度算上,人们确实是赚到了更多的钱,寄希望于房子降价,可能性很小。大城市买不起,就会去小城市,如果连小县城都买不起了,那还真是危险了。如果真的房价暴跌,那将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银行房贷将会出现很多坏账,这也是银行不希望看到的。


蓝藻能源


现在银行不接受房贷是因为,受到了政策监管要求。

2017年以来,国家要求“严格管控各类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金融监管机构将消费信贷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加大违规行为问责力度。

此前,随着房贷收紧,多地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增多,甚至出现消费贷变身“首付贷”的现象。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主要采取的监管方法有三种:

一是开展风险排查

北京、广东、上海、广西、贵州等银监局迅速部署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流向排查。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

福建、深圳、江苏等地出台多项监管政策,规范贷款。

三是加大监管问责

江苏、上海、重庆等银监局针对消费贷款用于个人购房首付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督促整改落实,部分银行也对违规挪用资金做了收回处理。

银监会将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其次是因为,银行自身也要评估风向。

一般来说,银行可贷给买房人的金额为房子评估价格的50-70%(新房为合同价格),如果是二套,根据政策要求,估计可贷比例更低20-50%。

如果房价上涨,意味着贷款人没有还款意愿,不还贷了,银行拿走房子去拍卖,也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房价波动期,或者下跌,或是购房需求受到控制的时候,贷款人如果出现了违约不还贷,银行拿了房子,一是房子卖不出去,二是卖不出价格来。这时候,银行就需要承担一些损失。这是银行不愿看到了。



关注不迷路。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您点个赞,谢谢!

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家族财富密码


首先要知道现在并不是银行不愿意接受房贷,只是银行的资金出现了紧缺,借贷成本上涨逼得银行不得不上调房贷利率,所以才给出外界银行不愿意接受房贷的假象,但是其实只要你能接受银行的房贷利率的话,银行还是和乐意借钱给你的,毕竟房贷业务依旧是银行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在目前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银行收紧房贷业务也是出于大环境的考虑,当然因为楼市现在的情况的确会让人产生银行不看好房地产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未来的房地产依旧会处于稳定增长的走势,只不过上涨幅度会被压制到最低点。

就整个房地产来看,中国的房价长期还是会处于一个上涨通道中,房子也不少越来越不值钱,绝对价值上房子还会不断的上涨,但是从相对价值来看的话未来房子的价值的确是会贬值。这是因为在未来房子的金融属性将被不断削弱,甚至完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房产不能带来任何收益,所以房子的价值会显得下降,但作为保值产品而言房产依旧是不错的选择。


楼盘网


很多现在购房的人确实感觉到了,申请房贷越来越难。贷款利率不断上浮,有的达到1.3倍以上的基准利率(4.9%)了。贷款审批周期越来越长,有的可长达半年。

不是银行不愿意接受房贷,而是银行放不了房贷了啊。

房贷理论上说,是银行最喜欢的放贷方式之一,属于坐地数钱的那一种。有抵押物,房价还年年增长,给银行这些年带来了不菲的盈利。

确实现在很多人已经预测房价涨到顶了,未来价格下降的话,会导致投资客大量断供,形成坏账。但实际上情况远远没有那么糟,不仅房价有30%的首付,而且房价上涨的被遏制的趋势,是建立在强力的调控手段上,说明国家有能力稳房价。一旦房价下降,只要适度放松调控政策了就可以了,所以还是很安全的。

可是,房贷是你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吗?当然不行。国家通过贷款方向的定向调整,给银行规定限额,没有限额放款就是违规,不仅会被追回,而且相关责任人也会被追责。

而且银行有多少存款才能拿出一定比例来放贷,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的妙用。而银行的存款现在增长增速不断下降,可用于放贷的钱数也会逐渐减少。而且房贷一借往往都是30年,提前还款的也并不太多,这样贷款余额就会长期累积在那里,所以,增长的额度也不够。房价上涨,每一份审批的房贷都是需要更高的贷款金额,也占据着银行的贷款限额。

除了房贷限额之外,还有房贷利率,如果你承诺1.2倍的贷款利率,而银行资金紧张,有人愿意出1.3倍的贷款利率,那肯定会优先派给人家。这也是国家推动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有点像菜市场了。

房子,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仍然是人们最重要的投资品之一,也是人生最昂贵的消费品,再不值钱也比白菜土豆大葱要贵很多的。在现有的水平上只能相对贬值,不会直接下降太多的。如果你靠得起时间,那么等个十几20年之后,或许就感觉能买得起了。


暖心人社


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大规模接受房贷了,金十君感觉有两方面的原因。

银行没钱了!

首先,现在银行存款已经没有前两年充足,随着大家支付习惯的变化与存款利率的低迷,此种情况还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银行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对银行来说,房贷是一种薄利多销收益又稳定的业务,但这也要求银行要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提供贷款。

但是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将钱存在银行里了,2017年,银行业存款流失问题更为严峻。

除四大行稳健增长之外,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巨大。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银行及邮储银行存款总计新增6.27万亿元, 同比少增近2万亿元。8家上市股份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7.8%的全年平均增速。

国人银行存款大幅度减少,结果导致了银行资金短缺。

房贷虽然放出去很安全,但是房贷一般年限都在20年以上,有的还达到了30年,资金的流动性很差,这对银行本就不多的资金情况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银行提高房贷的贷款门槛,减少了房贷的放出量,也是无可厚非。

银行防范业务风险

其次,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多地房价已下跌,银行为了减少业务风险而减少房贷。

随着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打压房地产投资行为,高杠杆的炒房者或将开始违约,市场上积累了太多的热钱进入房地产领域,而且在一些监管不严的地方产生了猫腻。

受到政策的影响银行收紧房贷,从资金面来抑制房价暴涨。银行作为金融工具,自然要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收紧房贷、限制现金贷等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能够很大程度上遏制炒房行为。

但如果真的房价暴跌,那将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银行房贷将会出现很多坏账,这也是银行不希望看到的。

现在,银行在渐渐地把贷款重心放到企业,也能增加银行的资金防范风险,企业盈利好转后,商业银行对企业部门放贷的意愿也增强了。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51万亿,占新增信贷的比重达49%,相比2016 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

号称“金饭碗”银行业为何不断涌现离职潮?2018年全国企业退休工资究竟能上调几何?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朋友,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看的,银行不愿接受房贷,有出于防范信贷风险的考虑,但主要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并非因为未来的房子不值钱。



大家知道,我国银行除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承担较大的政策性业务之外,其他商业银行虽然都实行了商业化经营,但其实也承担着无数隐形的政策性职能,尤其在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上还是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不能存在有丝毫含糊。

而且稳定在我国具有相当高的政治责任,房地产业稳定也是目前的头等大事,商业银行也必须无条件服从并围绕这一宏观调控大局,必须在信贷上通过提高按揭房贷利率、收缩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办法来配合中央政府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而且银行信贷调控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贷如果不控制好,房地产调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银行房地产调控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比如首付贷、消费贷等没有控制好,成了房贷增长的有效通道,也成了催高房价的有力推手。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兴起及民众投资理财渠道增多等情势下,银行存款分流严重,存款增长相对缓慢;且2017年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下降。且银行存款大都以一年存款为主,最长也不过5年期,而房地产开发贷款一般都是好几年,尤其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通常都是十几年至二十多年,银行资金存在明显的短存长用现象,也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而且,目前尽管央行通过降准或中期便利借贷释放资金,都是有专门指定用途的,且期限也不会很长,这就让银行房贷与银行存款期限不匹配。所以,如果房地产方面的贷款一味增长,就有可能加剧银行流动性风险,银行迫不得已不得不收缩房贷。

还要看到,目前房地产价格一直持续上涨不断,也确实到了该降降温的时候了。如果房价一直这么“高烧不退”,不仅成了民众难以承受之重,也成了银行信贷经营风险的难以承受之重。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永远只涨不跌,房价也一样,尽管它目前受到许多政策性人为因素的干预,但它终究还是要依据市场规律说话的,房价总有跌落的时候。

为了避免信贷资金继续大幅投入刺激楼市价格再次大幅上涨,中央政府也下定了严调控决心,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遏制房价上涨的楼市调控总基调,这表明楼市价格再上次确实会酿造巨大的金融风险。为此,稳房价、稳金融必然会成为银行机构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而,在当前情况下,银行不愿接受房贷是对的;不是银行不想赚钱,而是赚钱应确实须先考虑风险。对此,全社会对银行压缩和控制房贷的做法持理解态度,千万不可误会银行的信贷用意,更不能对银行控制房贷的行为妄加非议。


开伟观察


房贷业务跟房子值不值钱没有直接关系。银行也从来没有不愿意接受房贷,事实上银行最爱房贷业务了。原因如下

  • 房贷坏账率非常的低,收益虽然不高但是预期收益多。
  • 房贷业务都是批量做的,不需要大量的营销工作,固定的开发商和中介会源源不断的推来客户。
  • 抵押物不断升值,抵押率就比较低,即便是出了坏账,房子卖掉的钱还贷款和利息绰绰有余。

房子未来值不值钱的问题其实不在银行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是我们自己要烦心的问题,因为房价上涨了我们买不起,房价下降了会导致失业,从而影响我们的收入,我们更买不起房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