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否會因為囤貨而暴雷


最近有句經常被提及的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抄的。在白酒業,由於茅臺酒高端、大氣、上檔次,茅臺酒是白酒第一品牌、年產量有限、並且越放越好喝,也就越放越值錢。茅臺酒已經不單單是用來喝的,茅臺酒已經具備了金融屬性。說實話,如果不是沒有合適的地方存放,二馬都想囤一些茅臺。對於茅臺酒的金融屬性,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接受。因為茅臺具備硬通貨的特點。


但是作為茅臺股票的投資者,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擔心。每年銷售的茅臺酒,開瓶率不夠高,大量存留在渠道(等著漲價)或者消費者(等著升值)手裡。會不會最終影響正常的茅臺酒銷量。這兩年大家被渠道壓貨壓怕了。2019年出現了兩起因為渠道壓貨而業績崩盤的遊戲,一個是東阿阿膠,一個是洋河股份。未來茅臺會出現他們的情況嗎?


我們先看看他們出現問題的原因。先看東阿阿膠。東阿阿膠常年非理性提價,渠道瞭解東阿阿膠會持續提價,認為壓貨沒有關係。壓在手上的產品會越放越值錢。所以人都忽略了東阿阿膠是一個商品,商業是需要一個合理的定價的。他不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道具。當人們將他作為一個擊鼓傳花的道具時,當鼓聲終止時,傻瓜就出現了。


我們再看洋河股份,這幾年來,一直有人問我洋河如何。無論是洋河風光時,還是落魄時,我的回答都是我不會買洋河。洋河是一個依靠銷售見長的公司,而二馬固執的認為白酒是需要品牌的。二馬年長一些,知道曾經有個中央電視臺的標王,秦池酒,號稱開進中央電視臺一輛捷達,就可以開出一臺桑坦鈉。結果秦池滯銷了....


我們再看茅臺,茅臺為什麼可以供不應求?品牌力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有另外一個同等重要的因素。就是茅臺並不貴。很多人可能不認可這一點。這裡二馬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過去20年的茅臺酒價格/居民收入比。其實這個比值是下降的。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消費的起茅臺是茅臺酒供不應求的核心原因之一。如果茅臺出廠價5000元,零售價8000元,你看還有人買茅臺嗎?


對比東阿阿膠的涸澤而漁式的提價,茅臺的提價非常的節制,所以茅臺酒的問題就成了茅臺酒的產量不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追求的問題。這種供不應求的高貴產品價格又不貴,保存起來還會升值,試想誰不願意囤一點呢。


那麼當個人手裡及渠道商手裡囤積了大量茅臺後,茅臺的價格會崩嗎?銷量會崩嗎?我們從消費者和渠道商兩個維度分析一下。


首先看渠道商:茅臺給了渠道商足夠的利潤空間,969的出廠價,1499的零售價,而渠道商的出貨價又比1499高很多。即使茅臺的銷售價降到1499,渠道商都是賺翻,哪怕下降到1399,茅臺的渠道商都要比其他酒的渠道商有太多的利潤。試想一下,如果幾年後茅臺的零售價下降到1399,茅臺市場價/居民工資水平又進一步下降。雖然這種事可能不大,但是如果出現了,大家出來哄搶,我想不出還有什麼結局。所以我是不擔心渠道壓力的。


在從消費者角度看:這些年茅臺供應不足,市場價飛漲,消費者產生了惜喝的情緒。如果茅臺繼續供不應求,那麼茅臺的金融屬性就會長期存在。也就不會出現滯銷情況。而如果茅臺加大供應,茅臺的出廠價還可以溫和提升,但是市場價會降下來。就是說茅臺酒的終端價格下降不是因為滯銷,而是因為茅臺加大了供應。這種情況,二馬認為是非常良性的。市場價降下來後,更多的人會選擇喝茅臺,而不會囤茅臺。這種在茅臺加大供應基礎上的提升開瓶率的情況是一種更健康的市場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茅臺增加了銷量,消費者喝了更多茅臺酒。那麼市場又如何會崩盤呢。


以上所以分析的前提有二。一個是茅臺酒的品牌力和高質量,一個是茅臺酒的出廠價遠低於市場價。


最近茅臺酒更換管理層,對於新的茅臺管理層,我們的期望是:嚴守茅臺酒的質量,這是茅臺生存及發展的更本;其次,溫和放量及提升出廠價,讓茅臺酒終端價格降下來。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另外也是讓茅臺更好的滿足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 可憐我今年過年都沒捨得開一瓶茅臺!


明天是否會因為囤貨而暴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