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富:內嵌於產業和價值的開放銀行將創造一片共贏的“藍海”

陳道富:內嵌於產業和價值的開放銀行將創造一片共贏的“藍海”| 銀行與信貸

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

近年來銀行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且轉型的緊迫性越來越強,目前看來開放銀行已成為全球趨勢。本文指出,開放銀行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對傳統銀行衝擊等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推進。

開放銀行已逐步成為全球和我國銀行業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銀行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且轉型的緊迫性越來越強。銀行業過去增長較快、規模較大的資產,如基礎設施、房地產以及一些優勢企業,其擴張正面臨瓶頸,銀行不得不尋找新的資產擴張對象,下沉業務重心,關注原來的長尾客戶。

同時,銀行也面臨著數字化時代的衝擊。銀行需要應對數字化衝擊帶來的各種挑戰。開放銀行是在銀行轉型的探索過程中,特別是在前幾年不斷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造自身的過程中,尋找到的一個能夠讓銀行接受的轉型形態。

開放銀行是將銀行和金融科技結合起來,利用平臺、互聯網和生態思維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各取所需,並體現著各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特色。

目前看來,開放銀行已成為全球趨勢,且這種趨勢是比較明顯的。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發佈的《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中提到歐洲的開放銀行是監管驅動,美國是市場驅動,新加坡和香港是政府引導。從中可以看到全球開放銀行的發展趨勢,並且開放銀行最後選擇什麼模式推動,是內嵌於社會和經濟的。中國在推動開放銀行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也將會看到中國自己經濟和社會的顯著特徵,其中既有政府引導的影子,也有市場驅動的力量,目前市場驅動的力量更強一些。

開放銀行將極大衝擊我們對銀行和銀行業的理解

過去人們將銀行視為一個機構、一種牌照,而開放銀行實際上是回到銀行的本質,即銀行自身的功能。開放銀行更重視“功能”,而不太重視“形式”。

開放銀行這一種概念和模式提出和推廣後,將會改變銀行的外在表現形式,甚至會衝擊整個銀行業的組織模式。因此在理解開放銀行的時候,可能需要重新理解銀行的呈現方式甚至整個銀行業的組織模式,今後銀行將會以什麼樣的形態呈現,銀行業將會以什麼方式組織。

開放銀行的模式有助於銀行真正滲入企業和行業,發掘內在價值

銀行和科技的融合,是希望能實現優勢互補,但也會“破壞性創造”,衝擊傳統銀行和科技的業務。因此,最好的開始是從“藍海”開始。現在中國的開放銀行,更多的表現為以銀行為主體,以涉足銀行過去“心有餘力不足”的中小微企業為主。特別是在當下疫情期間,推出了“無接觸”的微貸模式,這種結合很好地滿足了中國的現實需求。

對於傳統銀行和金融科技的結合,如何平衡傳統銀行的利益和金融科技的訴求是一個問題。小微企業是一片過去銀行不太有這種能力或者是說不太有優勢實現的“藍海”,從小微企業的長尾客戶中能實現兩者的共贏。中國在這一領域還做了很多的嘗試,如助貸、聯合貸款等。

實際上,中國的銀行還沒有真正走進企業、走進行業,真正去挖掘行業或者企業的內在價值。如何通過第三方機構,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甚至是垂直行業的內部機構,以開放銀行模式,更好地發現企業或者行業的內在價值,並利用銀行的牌照和功能,實現更加緊密的金融服務。這種結合,有助於解決中國現在的困境,也就是實現金融、科技和實業的良性循環,而金融不再僅僅只是科技和實業的局外人。這是值得考慮的另一片“藍海”。

總之,開放銀行不是簡單將銀行原有數據開放共享,而是共同挖掘現有數據和客戶以及長尾客戶的價值,共同形成一片未來都能獲利的“藍海”。

開放銀行是一種對未來而言具有重大行業層面上變革影響的模式。利用好開放銀行將有助於解決中小微企業的問題,並且也許能夠更好解決中國現在產融結合的問題,同時對於梳理當前貨幣政策微觀機制,使貨幣政策傳導更有效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其前提是要促進銀行和科技公司,包括其他第三方形成良性互動,真正形成一種生態。

推動開放銀行的發展首先需要解決監管態度的問題

目前看來開放銀行是大勢所趨,但是它會涉及到對傳統銀行衝擊的問題,包括對我國當前監管體系的衝擊。如今監管還是以分業監管、機構監管為主,轉向功能監管還難以實現。開放銀行迴歸到銀行的功能,其監管也需要不再從機構的角度來認定銀行,而是回到銀行真正的功能,回到功能監管。因此,我國是無法一蹴而就達到對理想開放銀行的監管能力的,這需要自身監管能力的提升。監管開放銀行,是一個監管者和監管對象相互成長的過程。隨著開放銀行的發展,監管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改進,兩者之間也有一個相互迭代的關係。

從當前對開放銀行的監管引導來看,已經出現接口標準,實現了一定的引導,為開放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接下來發展開放銀行監管,將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銀行背後的安全網管理,目前涉及到兩塊業務,助微或者聯合貸款和各種理財產品的銷售。銀行曾經發生很多類似“飛單”性質的風險事件,所以如何管控銀行國家安全網的使用,是開放銀行監管的前提之一。二是風險管理和風險管控。銀行和第三方及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各自做好風險防控,並找到和有效管控過程中特殊的風險點。

開放銀行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推進。當前如果要引導發展,應該更多聚焦在兩個方向,一是中小微問題,如何讓銀行藉助第三方更好地觸及中小微,採用更多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服務。二是製造業,包括工業,如何藉助如今的工業互聯網或者工業的信息化,促使銀行和科技公司能夠和企業的業務包括供應鏈結合起來,更好地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一方面監管部門可以做更多的引導。通過這種業務的發展推動監管和開放銀行相互迭代,實現開放銀行開展業務的過程中,監管向功能監管過渡,實現兩者的相互發展。

開放銀行實現數據共享的共識取決於如何實現既連接又分割

《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中提到的三層數據結構,一層是銀行底層數據結構,底層數據結構是完全歸屬於銀行的,任何第三方機構不會直接觸及到底層數據,而是通過中間層緩衝,能夠很好地保護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其中,中間層設計了一些半開放且帶有智能功能的小程序,第三方可以在小程序裡進行開放形成應用層。所以三層結構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支撐大量的應用程序,對客戶而言更方便、更友好,更能挖掘在應用層面上的價值,另一方面實現對底層數據的緩衝和保護,解決了安全和靈活運用的問題。這是銀行微觀的數據組織。

此外,還存在行業的數據組織問題。隨著開放銀行的發展,大銀行、中小銀行或者小銀行對於科技的擁抱和結合程度是存在差異的,整個銀行生態可能會發生變化。現在存在一些以大銀行為主的開放銀行平臺,它們以銀行為主體整合各類資源。但是對於中小銀行特別是對小銀行而言,它們可能會以某一個平臺為主進行數據和資源整合,所以銀行的行業生態會發生變化,這一種變化會在行業層面帶來平衡數據安全和更有效服務的問題。

然而,技術的發展、行業的轉型以及各個微觀主體基於自身利益,在現有經濟社會規則下的演化,會尋找到多層級方法,允許多種模式共存,從而能更好處理隱私、安全和業務的靈活有效問題。

本文根據作者3月12日在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發佈《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時的演講整理而來。編輯:謝松燕

陈道富:内嵌于产业和价值的开放银行将创造一片共赢的“蓝海”| 银行与信贷
陈道富:内嵌于产业和价值的开放银行将创造一片共赢的“蓝海”| 银行与信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