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大自然的語言》同步練習題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可免費下載大自然的語言同步練習題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大自然的語言》同步練習題

知能演練活用

夯基達標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懸殊(xián)  農諺(yàn)  冰雪融化(rónɡ)

B.孕育(yùn) 翩然(biān) 銷聲匿跡(nì)

C.活躍(yuè) 連翹(qiáo) 衰草連天(shuāi)

D.緯度(wěi) 萌發(ménɡ) 風雪載途(zǎi)

2.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並改正。

(1)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蔌蔌地落下來。

(2)而山區的氣侯、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察。

3.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括號內。

(1)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  )得多。

A.靈驗  B.靈活  C.靈便  D.靈敏

(2)為了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開展山區物候(  )是必要的。

A.觀察 B.觀測 C.預測 D.觀望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連貫的話。(填序號)       

①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③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④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課內品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題。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5.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是按照怎樣的說明順序說明的?

6.“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點的“凡是”有什麼表達作用?

7.選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但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卻舉了兩個例子,這是為什麼?

課外拓展

�類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題。

植物“預測術”

①《紅樓夢》第九十四回寫了發生在大觀園裡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該在陽春三月開花的海棠樹,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卻突然開了花。聰明過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順者昌,逆者亡。草木知運,不時而發,必是妖孽。”不久,大觀園開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沒有預知天災人禍及天氣變化的能力呢?雖說預知人禍的能力大多在文學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預測天災及天氣變化的本領卻是活生生的事實。許多科學家對這一有趣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和研究。

③科學家發現,含羞草能預測地震等自然災害。含羞草的葉子排列整齊、對稱,輕輕觸動一下它的葉尖,整個葉子都迅速合起來,真像低眉順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況下,含羞草的葉子是白天打開,夜晚閉合;日出前30分鐘舒展枝葉,日落30分鐘後枝葉則收攏。假如一反常規,白天閉合,夜晚舒展,則表示大自然將發生變異,這種反常表現很可能是地震發生的前兆。有人觀察到,如果周圍60千米的範圍內將發生大地震,約40分鐘前,含羞草會發生行為改變,會在白天將葉子閉合起來。看來,含羞草的確能預知地震,給人以警示。

④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有一種植物,人們稱它為“地震花”,可能是屬於櫻花一類的植物。它們生長在山坡上,地震發生之前,便會開花。島上的居民把這種植物當作觀測裝置,只要發現它開花了,馬上做應急準備。

⑤一些樹木也具有這樣奇異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在地震來臨之前,薊縣穿芳峪一個地方的柳樹,在枝條頂部20釐米處,全部出現枝枯葉黃的現象。人們發現,當樹木出現重花(二次開花)、重果(二次結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異常情況時,那麼很可能是地震將要發生了。

⑥科學家們觀察到,地震發生之前,許多植物的生物電位會發生變化。1983年,日本秋田發生7.6級地震。震前20小時左右,日本觀測點上的合歡樹生物電位開始激烈地上下波動;震前10小時,又平靜下來;震前6小時,再次異常;地震之後,異常消失。除了合歡樹以外,還有一些植物也能產生與合歡樹一樣的生物電位變化,像桑樹、鳳凰木、漆樹等。

⑦還有一些可以預報天氣變化的植物,下雨、陰天、晴天都可以預報。

⑧廣西忻城縣龍頂山村旁,生長著一棵150多歲的“氣象樹”,當地人叫它青岡樹。它的葉子顏色會隨天氣的變化而變化。晴天,一般是深綠色;當葉子變紅的時候,就預示兩天內這一帶將要下大雨;雨過天晴,葉子又恢復成深綠色。多年來,當地農民就是根據葉子的顏色來預測天氣,安排農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縣高關鄉大滕村旁,有一棵樹齡400多年的老榆樹,它也能預報天氣變化的情況。這棵樹如果在穀雨前發芽,長得芽多葉茂,就預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別的樹一樣,按時節發芽,樹葉長得疏密有致,就預兆風調雨順;要是它推遲發芽,葉子長得又少,就預示雨水少,有旱情。幾十年來的觀察資料證明,它對天氣變化情況的預報是相當準確的。

⑩這些植物為什麼具有這種神奇的功能?有關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它的根系能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內部的物理、化學和磁場等複雜變化。那為什麼其他植物不具備這種功能?看來,要想解開植物預測的機理,還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一旦把植物預知大災難的超能力之謎揭開,那麼在人與自然災害的鬥爭中,將樹立起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8.通讀全文,試分析文章題目《植物“預測術”》的含義。

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請說說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 10.本文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說明,而第①段則運用了    的表達方式。請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運用這種表達方式的目的。

11.文章第⑤段寫道:“一些樹木也具有這樣奇異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               。第⑧段寫道:“廣西忻城縣龍頂山村旁,生長著一棵150多歲的‘氣象樹’。”稱其為“氣象樹”的原因是                    。

12.請依據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研究植物預測機理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綜合性學習

13.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兩個月後,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慢哪!/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郭沫若《玉蘭與紅杏》)

材料二 花卉是有生命的東西,它的語言更生動,更活潑。正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裡所指出的那樣:杏花開了,好像它傳語農民趕快耕土;桃花開了,好像它暗示農民趕快種穀子。(竺可楨《唐宋詩中的物候》)

(1)【現象探究】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材料一中的現象並分析其原因。

(2)【關注生活】材料二中說“花卉是有生命的東西,它的語言更生動,更活潑”。其實,鳥兒的語言也是很豐富、很形象的,請仿照材料二中畫橫線的句子寫一個表現鳥兒的語言很豐富、很形象的句子。

�體驗中考

14.(2017廣東中考)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橫線上續寫兩句話,使之構成排比。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狀態也不相同:春天(1)         ,         ,         ;夏天驕陽似火,蛙鳴蟲唱,是生命的張揚;秋天(2)         ,         ,         ;冬天落雪無聲,閒雲舒捲,是生命的恬靜。


參考答案

知能演練·活用

夯基達標

1.C 解析 A項,“懸”應讀“xuán”。B項,“翩”應讀“piān”。D項,“載”應讀“zài”。

2.(1)蔌蔌 簌簌 (2)侯 候  察 查

3.解析 首先要注意每組近義詞的細微差別,然後結合句意,抓住關鍵詞,從詞語搭配習慣方面考慮選擇。如題(1),可根據“儀器”二字選擇“靈敏”;題(2),可根據“物候”二字選擇“觀測”。

答案 (1)D (2)B

4.解析 先通讀所有句子,瞭解這些句子連在一起表達的主要意思;然後根據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古代”“到了近代”嘗試排序。

答案 ①③②④

課內品讀

5.解析 回答第一問時,找準開頭的句子。先要弄清選文為總分結構,選文第一段總領下文,可得知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是說明對象。回答第二問時要熟知說明文的三種說明順序,即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再根據語段內容對號入座,此段主要是說明事理的,採用了邏輯順序。

參考答案 說明對象: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說明順序:按照影響程度的大小,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

6.解析 應從加點詞的詞義、作用(表範圍、限制、程度等)以及所在句子的句意等方面思考作答。

參考答案 “凡是”表示範圍,說明無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寒冷。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7.解析 從內容的需要和文章的說服力兩個方面思考。

參考答案 舉例多少應按需要而定。因為前一個例子中的大連臨海,而近海地區的氣溫,一般人籠統地以為比內地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的春天比內陸反而寒冷,這是讀者比較陌生的現象,如果只舉一個例子,讀者會以為有偶然性,舉兩個例子,更具說服力,讀者就確信無疑了。

課外拓展

8.有些植物具有預測地震等自然災害及預測天氣變化的功能。

9.舉例子 列數字 用事實和數字具體說明了地震發生之前,許多植物的生物電位會發生變化。

10.記敘(敘述) 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對植物“預測術”的說明。

11.具有預測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可以根據它的葉子顏色的變化來預測天氣

12.能夠有效防範地震等自然災害,減少損失;能夠有效預測天氣變化情況,便於合理安排農活等。

13.(1)北京的玉蘭比廣州的玉蘭遲兩個月開花,這種現象與緯度因素有關,越往北春天來得越晚。(2)小燕子飛回來了,銜泥築巢,提示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布穀鳥來了,“咕咕”“咕咕”,提醒人們割麥插禾。

14.解析 首先要抓住“春天”和“秋天”的特點,“春天”的特點是:冰雪融化,天氣暖和,春風柔和,陽光明媚,萬物生長,到處充滿生機。“秋天”的特點是: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瓜果飄香,到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然後分析畫波浪線句子的格式,構成排比句,採用“四字短語+四字短語+是生命的××”的格式,進行擬寫即可。

示例 (1)惠風和暢 鶯飛草長 是生命的萌發 (2)明月朗照 五穀飄香 是生命的純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