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廊房二条是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的一段区域,历史上以经营古玩,玉器为名。自打前门有了北京坊之后,很多老胡同就已经失身了,比如头条。现在再逛前门,更多的是北京坊这样繁华,高大上的店铺,现代感十足。像廊房二条这样细细小小的古朴老胡同已经不多了。早些年晚上去的话,路灯不一定全都亮着,前门这样深长胡同特别多,四通八达怎么走都能连上,就看你会不会走了。

文中照片均为当年拍摄,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苹果4的“杰作”吧,那时候清晰度不高,但原汁原味,这么多年过去了,廊房二条早已重新治理,爆肚冯也进行了新装修,但小编此文追寻的就是装修前老爆肚冯的样子,味道和情怀。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别看胡同窄小,里面各种老北京吃食餐馆林立,百年老店爆肚冯就藏身其中,前几年每次去吃爆肚冯,进了胡同,这一路上都是各种吆喝声:“您几位啊,里边请”,“正宗老北京烤鸭”,“老北京炸酱面”,得从窄小的胡同一路穿过人群,往深了走,才到爆肚冯。我第一次找爆肚冯的时候还露了个怯,虽然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一个地方很长时间不去,到了都不一定能再找着。我那次就把自己“丢”在大栅栏众多的小胡同里了,半路上向一个外地保安问路,“劳驾问一下,爆肚冯怎么走?”,记得特别清楚,保安说“这是前门大栅栏知道不?这街上没有爆肚冯,有的话也是外地人开的不正宗,来北京去别处找正宗的吧”,瞬间我有点恍惚。。。。快速离开,绝不再走小黑胡同,从大栅栏牌坊进去阳光大道,找廊房二条的牌子,一直往深了走,柳暗花明老字号爆肚冯赫然在目。下图是当时拍的胡同牌子,现在已经不长这样了。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廊房二条两边很多二层小楼,阳台上围着栏杆,有点西洋风,透着之前是卖珠宝玉器的。爆肚冯就是这么一座小二楼的老房子,门框,窗棱,匾额,充满着历史的沉淀,岁月斑驳,房顶上长满了枯草,别看破旧,但就是这座雕刻着木花廊子的小楼前不管饭点还是其他时间,永远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很多老北京和外地游客就专门奔这一口来的。这就是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的魅力所在。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店面不大,基本没有装修,环境的话,如果不是老字号又加上就好这一口,一般年轻人进门环顾一周就走了,上下楼,方桌木凳,古朴简单,到处透着老北京的气息,一层收银台,老板娘亲自坐镇,那时候好像算账还是拨拉算盘珠子。有一面墙上挂着爆肚冯的传人与到店的明星或者领导合影的照片,还有关于爆肚冯的传说。要到二楼,得爬一条特别陡又窄的楼梯,二楼空间更显逼仄,房顶不高,只有几张桌子,如果赶上吃铜锅涮肉的,满屋子羊肉味儿,一般窗户都会开着,也不觉得凉。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不过冬天来的时候,挺佩服坐门口吃爆肚的人,虽然有门帘子挡风,但是食客进出的话也多少有些影响吧,就是因为生意太好了,排队人多,所以赶时间的人顾不上挑选座位了。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爆肚冯的爆肚分羊肚,牛肚两种,羊肚有肚领,肚板,葫芦,食信、肚仁,散丹、蘑菇和蘑菇头,牛肚有牛肚仁、百叶、牛百叶头。另外还有拼盘,就是几个不同部位的组合。老北京爆肚指的是水爆肚,热水里焯一下几秒钟出锅,之后蘸着小料吃,焯的火候是关键,爆肚捞出来要鲜嫩脆爽,不软不老,蘸着麻酱小料,配着烧饼,那叫一个香。除了爆肚之外,还有涮肉,主食肯定是烧饼,也有炒饼,炒疙瘩,羊杂汤。凉菜类有拌菠菜,拍黄瓜,炸花生米。饮料的话肯定是北冰洋啊,也有鲜橙多,可乐之类。老北京喜欢吃爆肚,尤其秋天有咬秋吃秋的说法,要吃秋有爆肚,这个时候来盘肚仁,牛百叶,焯个白菜粉丝,就着烧饼,再点俩凉菜,来瓶北冰洋,或者小二,趁热吃,吃完一盘上一盘,那叫一个爽。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麻酱小料是秘制,咸淡适中,有淡淡的甜来回味。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那时候一盘百叶量不少,价格记不清了,25上下?装修后没去过了,听说涨到50了?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肚仁是我的大爱。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大白菜,荤素搭配。

前门廊房二条没装修前的爆肚冯您还记得吗?发几张当年的老照片

只要是涮,就得配芝麻烧饼。

各位吃友,爆肚冯,爆肚满,金生隆,您喜欢吃哪家?原来菜市口那家爆肚冯是不是不在了?装修后的爆肚冯感觉如何?味道变了吗?喜欢街头巷尾今天分享的装修前的老爆肚冯的朋友点点关注,点点赞,我会不定期发布探店信息和美食食谱,欢迎转发,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