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灵性被“待在家里”的要求磨平了,父母毁了孩子不自知

随着城镇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家庭涌入城市,父母们为了孩子能够在城市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认为城市所带给孩子的才叫见多识广。可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自由,再加上时下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点,被各种教育焦虑裹挟。

于是,孩子的童年便被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所充斥着。孩子可以大开眼界的地方除了小区楼下的公园,便是手机里的动画片。

孩子的灵性被“待在家里”的要求磨平了,父母毁了孩子不自知

雨天孩子该出去玩吗?孩子的灵性被“待在家里”的要求磨平了,父母毁了孩子不自知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部纪录片。在国外,每逢下雨天,老师们便会让孩子们穿上雨衣雨鞋一起来到户外,一起来感受泥土的味道和植物的颜色。虽然看起来很脏,但是孩子们却很开心。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国内的话一定不会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父母们会担心孩子在雨中会感冒,也担心孩子会弄脏衣服。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类似这样的一条视频。一位身居国外的中国宝妈对着镜头吐槽孩子的学校居然有烘干机,而烘干机的作用是当孩子出去玩水弄湿衣服时,可以把衣服塞进里面烘干。这位中国宝妈很难理解学校为什么能够容忍孩子把衣服弄脏、弄湿。

孩子的灵性被“待在家里”的要求磨平了,父母毁了孩子不自知

甚至还为此和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了一番理论。老师听后无奈地说道“这就是孩子童年该有的样子啊!你小的时候是否也喜欢在外面玩水呢?如果仅仅为了衣服的整洁,而拒绝孩子接触大自然,单纯地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这不是保护而是压制。”

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体现出中国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总是抱有一颗功利心,之所以反对孩子接触大自然无非是因为孩子会弄脏衣服,无非是因为这对于孩子成绩分数没有帮助。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灵性正是因为其对大自然敏感的感知能力,如果孩子缺少与大自然的沟通,很显然这种灵性就会被削弱。父母要求孩子乖乖地呆在房间里,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毁了孩子。

孩子的灵性被“待在家里”的要求磨平了,父母毁了孩子不自知

孩子缺少与大自然的沟通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1)限制孩子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

孩子在自然界中有更多新鲜的事物可以观察,这对于孩子想象力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在孩子观察的过程中自身的专注力、观察力又得到了良好的发挥,所以当孩子与大自然接触时,孩子不仅仅是在玩乐,也是在学习。

2)让孩子少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当孩子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蛙声一片”的有趣时,孩子的童年所缺少的会很多。很多家长谈起自己小时候会有很多想说的,比如:说在田野里抓鱼,在树上抓知了,但是如今的孩子说起自己的童年,大概只有玩游戏、看动画片了。

3)限制孩子的兴趣发展

在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这对于父母探寻孩子的兴趣所在会非常有帮助,如果孩子缺少对自然的了解,那么孩子的兴趣发展也会受到局限,孩子着眼于眼前的成绩分数,真正成了学习机器。

孩子的灵性被“待在家里”的要求磨平了,父母毁了孩子不自知

有专家认为,当下孩子缺少与自然接触其实是一种自然缺失症,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对于孩子的感官系统发展以及动作协调能力都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与其与其要求孩子待在家不如适当地带孩子去接触一下大自然,相信孩子的收获会更多。

今日话题:大家对于自然缺失症有哪些了解呢?对于这种现状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