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當孩子“滿嘴髒話”的時候,他們只是在不瞭解社會禁忌的情況下在體驗不同的語言。童言無忌,家長們不需要過度擔心。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一.孩子為什麼突然“滿嘴髒話”

1. 詛咒敏感期

當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突然出現髒話,那就代表他進入“詛咒敏感期”了。

因為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孩子發現類似於“詛咒”的話語非常具有威懾力,會讓人害怕。他就會體驗這種語言。這個體驗的時間並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當詛咒敏感期過去了,孩子也就恢復成原來的小孩子了。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2. 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模仿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十分的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強的,孩子的語言學習最先就是從模仿成人的說話開始的。成人有時候無心的一句髒話,孩子很可能就聽了進去,雖然不懂是什麼意思,但是會不停的模仿。

當孩子接觸的更大的環境時,孩子模仿的對象就更多了。電視中的語言、同伴的語言、老師的語言······

如果孩子周圍都是烏煙瘴氣的語言環境,那麼孩子也只能模仿然後隨波逐流。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3. 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

有一天孩子說了髒話,引來了所有人的鬨堂大笑,引來了老師不可思議的目光,引來了家長的憂心忡忡。

對於那些從來未獲得過的老師、家長、同學關注的孩子來說,他運用這種方式獲得了所有人的目光和關注。這相當於給這個孩子一個刺激,刺激這些孩子不停的說髒話去獲取他人的關注。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二.如何幫娃度過“髒話”期

1. “佛系”對待孩子的詛咒敏感期

當孩子進入詛咒敏感期的時候,記住家長有三忌。一忌暴躁如雷,二忌大聲斥責,三忌動手打人

家長的反應越大,反而越會刺激孩子不停的說髒話。

所以在敏感詛咒期的時候,面對孩子的髒話,家長還是當一個“佛系”的家長,因為處於“詛咒敏感期”時,只要家長反應不激烈,那麼孩子也只會體驗一小段時間而已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2. 淨化孩子的語言環境

首先淨化家長自身的語言,保持文明的用語,因為孩子最先模仿的就是家長的語言。

其次淨化孩子周邊的語言環境。現在可供孩子學習模仿語言的方式有太多了。比如說,動畫片、故事書、兒童電子遊戲等等。家長不妨在播放的時候,自己先篩選一遍。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既可以和孩子度過親子美好時光,又可以做到語言環境的查漏補缺。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最後用心去考察孩子的學習環境,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園的資質、教師的素養、同學家家長的素養等等。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及時溝通。這個時候,一定要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至理名言。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3. 給孩子其他方面的關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們可能會因為忙碌的工作而忽視孩子的成長。所以,有的孩子孩子開始用各種調皮搗蛋的方式去吸引家孩子們的目光。家長們越不讓做什麼,孩子們就去做什麼。

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當孩子說髒話的時候,不予理會,他就會覺得沒意思,就不會再說了。當他說了一句有禮貌的話,家長們給出自己的表揚,這時候孩子就覺得說文明的話就可以得到關注,從而說更多文明有禮的話。


孩子突然“滿嘴髒話”,家長做好這3步,幫娃順利度過“髒話”期

小筆記給大家推薦一套《陪你長大》早教啟蒙繪本,分為社會、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等5個方面,其中社會部分就是通過簡單有趣的小故事來幫寶寶理解怎樣與人溝通,在社交過程中要有禮貌。

另一套《中華成語故事繪本》通過有趣、形象的故事讓孩子收穫成語、收穫好的品質。引導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能“出口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