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明朝后期,有一个名为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的政治人物,那个时候明朝正是江河日下的时期,东林党与阉党党争、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张居正走入朝堂的时候,正是年幼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登上皇位的时期,张居正担任了内阁首辅,开始了史称“张居正改革”的新政。

张居正改革,主要有几下几点重要:

1、整顿吏治

张居正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规定六部、督察院等各个衙门,应该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立定期限进行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照期限办完注销。同时一式两份,一份自己留,一份送到六科(监察机关)进行备案,实行一件,注销一件。

《张文忠公文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2、整饬边防

张居正在边防上面,支持与蒙古改善关系,封蒙古的俺答汗为顺义王,还将位于现在呼和浩特市的地方命名为归化城,并且在大同等地方建立了互市,与蒙古进行贸易。这是用了经济与怀柔的方式来使得边境安宁。同时他还两手都抓,安排了得力的将军镇守边关,其中就包括了抗倭名将戚继光。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3、兴修水利

古代农业社会,对于水利设施的要求非常高。张居正安排了当时的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古代的时候,黄河经常决堤,然后滔滔洪水浸满华北平原的大片土地。治理好了黄河和淮河,就有了大片的沃野良田,国家也能储备大量粮食。

《明史》:“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4、清丈田地

明朝和所有的朝代一样,最重要的一项中央财政收入就是土地的赋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土地被达官贵人占据,并且隐瞒了下来。国家能收取赋税的土地越来越少,老百姓要交的赋税量却越来越多。因此清丈土地是一个减轻老百姓负担,同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张居正改革期间,清查出了大量隐瞒的土地,国家财政情况立时缓解。

《明史》:“自正(正德)嘉(嘉靖)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5、一条鞭法

明朝有非常多种类的赋税,到了张居正所处的明朝中后期,已经不适宜了,并且会引发大量的问题。所以他改革赋税,简化了征收项目,取消了大量不必要的项目,征收项目主要以银两来征收。大量地减轻了最底层农民的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国家的经济收入。

《明史》:“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不过很可惜,当张居正死后,年轻的万历皇帝就彻底地取消了他所有的改革方案,六十年后,李自成起义,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于景山上吊身亡,明朝就此灭亡。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看到这里,不免有个大胆地猜想,若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以大毅力推行张居正的改革,明朝之后的状况会是什么样呢?大约可能会有几下几种情况吧:

1、国富兵强

封建朝代,土地第一,因为国家的收入主要是土地赋税,人口也是和土地挂钩的。皇帝与皇族成员是第一大地主,各层官员和贵族是第二大地主,他们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土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据得越来越多,而这些土地是不用向国家缴纳相应的赋税。就这样,中央政府征收的赋税会随着建国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少。

李自成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来到河南的时候,那时河南的土地高度集中,皇族的庄田占了全省土地的一半。

“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六百顷。”

而国家的赋税不能少,只能加倍摊到土地越来越少的底层农民身上。

若是清丈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赋税制度。将皇族和贵族、大地主侵占的土地收回国有,底层的农民人均占有的土地量就会大增,国家能收到足够的赋税,农民也能吃饱穿暖。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说到底,就是失地的农民活不下去了,这才揭竿而起。李自成起义,打的旗号便是“均田、免粮”,目标很明确,要求很简单。

若是张居正改革成功,明朝的底层农民便能有一条活路,国家也会拥有足够的赋税,进而实现国富兵强的愿望。

2、延续三百年国运

明朝亡于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满清入关更是赶上了一个恰好的时机。

明朝初年,统计全国土地总数为八百五十余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1502年)则只有四百二十余万顷,减少了一半。

这些土地,都被皇族勋贵以及官僚地主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侵占到了自己的名下。

比如嘉靖时期,首辅严嵩有许多良田,遍布江西数郡,又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凡数十所。

土地兼并的严重,也破坏了明朝的军屯制度。边境失去了屯田制度,兵士无以为生,便纷纷逃亡。

据正统三年(1438年)统计,逃军数量已达一百二十余万。

若是张居正改革延续下来,解决了大量皇族勋贵以及官僚地主侵占土地的情况,同时整饬了边防,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可以让整个国家为之一新。保守估计,延续三百年的国运不成问题。

3、加入世界大航海

在张居正改革前一百多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木骨都束(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和不刺畦(索马里布腊瓦)、麻林(赤道以南,非洲肯尼亚的马林迪)。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所造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从航行的船型和航行的距离来看,明朝中后期加入世界大航海时代,在技术上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明朝的社会经济较以前有非常大的进步,在农业方面单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在手工业方面,棉纺织业成为了非常普遍的家庭手工业。冶铁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瓷器更是精美。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若是张居正改革成功,中央财政缓解,普通民众吃饱穿暖有了余钱,整个社会会缓慢步入新的社会阶段。

大话明清:如果张居正改革成功了,明朝会怎么样?

公元十五、十六世纪正是西欧大航海的初始阶段。葡萄牙人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来到广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人来到了澳门。

若是张居正改革成功,大明国内商品经济又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加入世界大航海时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总结: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一位有为的政治改革家,他的十年改革让明朝的颓靡之气一扫而空,可惜他去世之后改革政策瞬间瓦解。大胆假设,如果他的改革延续下去,并且成功了,相信明朝可以改善中央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国富兵强,进而延续三百年国祚,甚至有可能加入到刚刚萌芽的世界大航海时代。

欢迎关注@二凰士 欢迎有感兴趣的伙伴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