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发现3米长象牙化石!在河南,寻觅那些逝去的大象……

唐河县发现3米长象牙化石!在河南,寻觅那些逝去的大象……

近日,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亢寨村发掘两根完整象牙化石,该象牙化石长约3米,距今有5~20万年。此种纳玛象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草繁茂的环境。该纳玛象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当地的地质构造、气候变迁、植被分布及古生物演化史具有重要科考价值。(以上图文,综合自唐河县 政 府网站,作者张国红)

笔者不揣浅薄,把八年前的一篇拙作分享出来,以期唤起“大象记忆”。其实,唐河境内在北宋时期,还有大象出现。

唐河县发现3米长象牙化石!在河南,寻觅那些逝去的大象……

在河南,寻觅那些逝去的大象

首发:《老人春秋》杂志(2012年6月)


没有那个地方像河南这样,对大象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在河南,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以“象”形象为主题的标识;在河南,你会听到有很多以“象”命名的名字;在河南,人们会告诉你,“豫”的含义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河南简称“豫”,说明这里是曾有大象的地方。

纵然后来有学者置疑这种解释,但河南人对此是置之不理的,因为大象作为河南的标志早已被经广泛地认同了。

河南曾经有过大象,这是毋庸置疑的。据考古学发现,早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湿热,适宜大象生存。而河南地处中原,在黄河流域又有着辽阔平坦的土地,更适合象群生存。河南有大象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1994年,洛阳出土了距今3万~5万年前的古菱齿象化石;近来,在宝丰县发现了七万年前大象化石;2010年,鹤壁发现了距今约1200万年大象化石!巩义地层曾发现成堆成堆的大象化石,有老象的、中年象的,还有幼象的!河南大量大象化石的出现,让人对逝去的大象产生了无限的追念和遐想。

唐河县发现3米长象牙化石!在河南,寻觅那些逝去的大象……

传说中,舜在历山时用大象耕地,商代用大象作战。这些是否存在虽不得而知,但大象和中原先民生活已有紧密联系却是千真万确。早在1935年,河南安阳殷墟就发现了一座象坑,坑内埋有一头大象和一个象奴,看来大象已经开始被商代先民驯养了。1976年,在殷墟妇好墓出土了象牙杯,杯体利用象牙根段中空,因料成形,还雕刻有繁密的饕餮、云雷、夔龙等纹样,非常精美。在甲骨文中,屡有象的记载。殷墟出土的一块甲骨上,就明确记载某次打猎获取大象一头。在这些时期,大象在中原的数量也许要超乎我们的想象,大象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我们也难以具体地推断。

进入西周后,大象逐渐退出黄河流域,河南有象的记载也少起来。直到汉代,大象作为艺术形象又走进了先民的生活。在河南南阳,出土了诸多有大象造型的汉画像石:《骑象图》,象背有鞍具,其上一人端坐,一人躺卧;《驯象图》,一胡人手执弯钩,正在驯一头象。在登封的汉阙中,启母阙和少室阙都都有《驯象图》。这些大象艺术的出现,有它本身的寓意,但更像一种怀念,怀念河南群象奔腾的时代!

大象南迁,象群渐渐退出了河南,但一个河南才俊打败象军的故事一直流传着。这个才俊就是和“乘风破浪”这个成语有关的宗悫。宗悫是今河南南阳人,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名将。当时,国境南部的林邑王侵扰边境,皇帝命军队去还击。两军对垒之时,林邑以大象披甲打头阵,刘宋军队颇难对付,一时不能取胜。宗悫知道大象害怕狮子。就设计制作了一批模拟狮子上阵,象见巨形假狮,吓得乱跑,宗悫乘胜追击,敌军溃败。

河南境内最后一次出现大象,是在北宋。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建隆三年也就是962年,有大象在湖北黄陂县“匿林中,食民苗稼”,后来又跑到河南的唐州(今唐河县)践踏民田,官府派人捕杀它,一直到第二年,才在今南阳市区被抓到。之后,大象被分食了,皮革和象牙献给了朝廷。《五行志》记载的现象一般都是很奇异的,都不会是正常现象,所以这次河南境内出现大象也是偶然的。这个偶然,让大象和河南做了最后的道别。

在辽阔的原野上,那奔腾的象群早已远去,但是大象作为一种象征,却在河南深入人心。沧海桑田,时光荏苒,我们寻觅那些逝去的大象,探究它们模糊的踪迹,去体味河南的悠久,别有一番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