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尝谓:“人是由人生成的,但床却不由床所生成……假如床能生长,那长出的就不会是床而是树木。”亚氏之言实际点出了生生与造作的区别 ,而其二者的联系又在于:天地自然地生人,而人则主动地造物;天地生人意在成己是谓天命,人来造物专在成物是谓自由。生生与造作、成己与成物、天命与自由是中西哲学思考的不同起点,也是中西五行分野的必然所致:如果说西方哲学的造作对应于五行中的金曰从革的话(参见拙文《金曰从革判西哲》),那么中国的思想则取象于木曰曲直的生生不已。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2012年复旦丁耘写作《生生与造作 ——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一文象征着中国哲学界终于点燃了回到自己的原生之点进行思考解释中国哲学特质的星星之火,而此后则势成燎原,先后有《仁学本体论》(陈来)、《一本与生生》(杨立华)、《道体学引论》(丁耘)等著作登场,尤其是丁耘的《道体学引论》更被视为“一本具有经典品质的书,也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一代学者写的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李猛语)。然细观这些著作中对于“生生”的讨论,则终是在经学易的范围内伸展腾挪,注重的是本体与人伦的理论阐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易·系辞上》)

丁耘循王夫之和来知德的思路,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者,继也。天人之际者,继也,人之成性者,亦继也。继故不绝。惟生生不绝,故‘天人无间断’。天人无间断,天道乃凝成于人性。性理即生理也。人之绍天者,非与天了不相干,而即天道所立、至道之凝也。此流行不已、成人凝道之总体,即生生,即道体也。”(丁耘:《与生生——回应吴飞先生》)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下》)

吴飞依孔颖达等注而谓:“‘氤氲’,又作‘缊’……状天地间之烟云元气交泰之象,故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者,指的就是天地之间,元气蒸腾,阴阳交感……强调天地化生万物之过程。”“中国哲学取象于父母的生育,并以此推衍为天地与万物的关系,好像天地也是万物的父母,如同人类的父母那样孕育万物。这一点既经确立,动物和人的交合生育,倒好像是模仿天地的交合了,这与古希腊哲学先取象于工匠的制造,再推衍到宇宙自然的制造,然后说人的制造是对自然或神的制造的一种模仿,何其相似乃尔!”(吴飞《论“生生” ——兼与丁耘教授商榷》)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易·彖传》)

陈来秉持宋儒的天地以生物为心的看法,从其“仁体论”出发,认为“此‘生生之仁说’与‘一体之仁说’共同构成了儒学的仁论传统。一个充满生机的宇宙不是一个机械的宇宙,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生生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个生生不息的能动的活动过程。因此就宋代儒家哲学来说,实体与机体可以统一,而没有必要对立。”(陈来《仁学本体论》)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太极图说》)

杨立华对此评论说:“两宋道学传统将世界理解为一个生生不已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既有的研究已经做了相当充分地阐发。然而,生生何以能够不已,或者说,变化之永恒不变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关键问题却被整体上忽视了。仅从经验上事物间相互作用(或气的聚散)的无限出发,而不能揭示出其中的概念的必然性,是无法构成有说服力的哲学论说的。以这一问题为线索,生生变化的无限性和普遍性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入的理解。生生变化如果是普遍和无限的,那么,在一切存有层面上必定都有永不停息的变化。由此出发,我们将会发现很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无可置疑的哲学概念,比如质料,成了全无根据的多余的假设。因为,如果不在基础的物质材料的意义上理解质料这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就完全是没意义的;而如果质料是最基础的物质材料,则在这个层面上生生变化是无所施加的,也就是说,在最基础的物质材料的层面,变化停止了。中国哲学中的气的概念,如果包涵基础的物质材料的内涵,那么,也就等于否定了变化的普遍性;而如果抽去其基础物质材料的内涵,那气的概念中就只有普遍的变化这一个内涵了。在这个意义上,理可以被理解为是普遍变化本身,气则是普遍变化的具体体现,理和气本质上是统一的。”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丁耘、吴飞、陈来、杨立华皆为当今中国哲学界第一流的人物,尤其是丁耘更是具有大宗师的气象。上述所引对于“生生”的阐发固然颇有精义足以启迪后学,然却仅止于理论上的思辨,而无法深抵实操的境界:虽知阳却不知阴;虽知理却不通法;虽能读懂《系辞》的微言,却难以知晓和深入《青囊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的大义;虽能“法于阴阳”,却不能“和于术数”。故而,诸人之所论仍属浅泛。下面,我试着以个人所学所悟来略谈“生生”之道,以期将对此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我们知道,男女有精才能生人,《黄帝内经》言,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女生精的过程被称之为“天一生水”,是阴阳转换,天道凝成于人性的初始。天地生生之理亦与此同。天地之精来自于太一北极星,北极星作为天地的太极点通过北斗星吐出元精之气,赋予万物以生命。北斗星巡游四方,既为二十八星宿注入元精,又为大地注入元精。大地所受之元精被称为挨星,即一破军,二武曲,三廉贞,四文曲,五禄存,六巨门,七贪狼,八左辅、九右弼。无极子所传“天心正运图”讲的就是大地如何被太一和北斗受精的过程:先天乾初爻入后天坎宫之癸易先天坤初爻得震,中爻入坎宫之子易坤中爻得坎(逢中而变,坤又变为乾),上爻入坎宫之壬易坤上爻得艮;先天兑初爻入后天乾之亥易先天艮初爻得离,中爻入乾之乾易艮中爻得巽,上爻入乾之戌易艮上爻得坤(阴极而变,艮又变为兑)……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其所形成的先天卦气为:坤卦,寅午戌酉;乾卦,申子辰卯;坎卦,子未卯巳;离卦,午酉丑亥;震卦,甲癸申巽;巽卦,寅乾庚丁;艮卦,坤壬乙辰;兑卦,艮丙辛戌。这些卦气配上九星,才是真正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之“醇”。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世间男女有精之后,又需两情相悦才能择机交合。对于大地而言,乾道为艮山,坤道为兑水。大地上山水的交合过程表现为先天八卦配洛书后形成的江东卦、江西卦和南北卦。阳(乾震坎)入阴(坤巽离)终成江东一组卦123,阴(坤巽离)入阳(乾震坎)终成江西一组卦789,阴阳对宫(兑艮)互入为南北卦456。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李春生原创 ︳何以“生生”?

男女交合达到高潮后,男子需要射精,以和女子所排之卵相合,从而生子。大地中山水交合后同样如此,以后天八卦与扭转的洛书相配。譬如,后天八卦中“帝出乎震”即代表山(水)的射精,而其配数1则为时序。其射精时序依卦不同分为147、258、369三组。这样空间的123配时间的147,456配258,789配369。女阴穴中,二五构精,万物化生,初有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之萌生;后有君臣、父子、夫妇、昆仲、朋友之人伦显现。

从以上所论或许可知,中国文化形如巨大的冰山,仅观其浮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深潜到水下以洞察其“玄之又玄”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