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一個是歷經三朝,穩若泰山的老太后,一個是年少登基,初登大寶的新天子;一個是託孤掌舵的老祖母,一個是初出茅廬的親孫子;一個主張清靜無為,黃老治國,一個提倡奮發有為,銳意進取。漢武帝劉徹和其祖母太皇太后竇氏展開了權力的角逐。

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那麼竇太后為何要對剛剛登基的漢武帝進行權力干預呢?身在權力漩渦中的祖孫倆到底孰對孰錯呢?漢武大帝為何能夠開創光照千秋的豐功偉業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駕崩,太子劉徹登基繼位,是為漢武帝。漢武帝下詔尊其祖母竇氏為太皇太后,母親王氏為皇太后。正當年少的漢武帝準備大展拳腳之時,老祖母竇太后卻給漢武帝潑了一盆冷水。

漢武帝繼位的第一年,就搞了轟轟烈烈的建元新政。結果在竇太后的強力干預下以失敗而告終,不得已漢武帝只能韜光養晦,整日在上林苑遊馬弋獵。

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在治國理念方面,竇太后和漢武帝這祖孫倆可謂是背道而馳。竇太后歷經文景武三朝,一向推崇以黃老之術的治國理念,主張國家休養生息,無為而治。

志存高遠的少年天子劉徹卻不是那循規蹈矩的人!他不希望自己永遠只做一個太平天子,相反應該在強盛國力的基礎上大有作為,全面反擊匈奴,一血前人之恥辱,建立屬於自己的豐功偉業。

漢武帝劉徹繼位的時候才16歲,於是漢景帝劉啟在去世前把國家的大權託付給了自己的母親竇太后。在竇太后看來,剛剛繼位的漢武帝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毛孩子,不能任由這個年少的孫子亂折騰。

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因此,竇太皇太后不僅干預漢武帝的施政方針,而且在她去世之前,漢武帝劉徹幾乎像關在籠子裡的鳥一樣被竇太后所壓制。一些大的國家施政方針都需要經得竇太后的同意才能夠實行。

但漢武帝也不是那種束手就擒的性格,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反抗方式。既然小胳膊擰不過大腿,那咱們就耗下去,看誰能耗過誰。反正老祖母年事已高,也沒幾年好日子了。

在上林苑遊獵的幾年裡,劉徹表面上像一個放蕩的公子哥一樣瀟灑自在,暗地裡卻訓練出一批優秀的軍事指揮人才。上林苑既是他逍遙快樂的場所,也是他的軍官培訓學校。

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志存高遠的人是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的。等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劉徹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這個時候的漢武帝已經不是那個毛毛躁躁的少年天子了,數年的磨礪已經讓他變成了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在竇太后主政的幾年裡,她可以支持漢武帝選拔人才,但是卻不能容忍這個年少的孫子改變國家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把國家變成一臺戰爭機器。

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從竇太后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也是不無道理的。一方面剛繼位的孫子比較稚嫩,年輕人容易衝動作出超過控制範圍之外的事情。另一方面把國家拖入到戰爭的泥淖中立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誰又能夠確定這個少年天子能夠擔當大任呢?既然不能夠確定,就不如去磨練磨練這個親孫子的心性,看看面對逆境他怎麼辦!

正是因為竇太后的強力干預,年少的漢武帝懂得了韜光養晦,在逆境當中逐漸成長起來,最終成為開創豐功偉業的千古一帝。

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祖孫倆為何會有權力鬥爭?誰贏了?

小結:

年少得志有時候對於我們來說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遭受挫折對於我們來說也不一定是一件壞的事情。竇太后和漢武帝祖孫兩人的政治博弈中正是印證了這一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