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我第一次在北京街頭看見驢打滾,就對它的名字產生了好奇,明明一副宮廷糕點的外貌,為何取了一個野味十足的名字。

民間流傳的說法大致有兩種,一是說慈禧太后吃膩了宮裡的佳餚,想換換口味,御膳廚房就絞盡腦汁做點心,一個叫"小驢子"的廚子不小心把點心的外皮掉到了黃豆麵裡,慈禧太后吃了反而讚不絕口,賜給這道點心"驢打滾"的名字。

另有一種說法是,乾隆皇帝從維吾爾族搶了個美女,帶進皇宮,這美女茶不思飯不想,餓得快要爬不起來了,乾隆皇帝就命隨同這美女一起進宮的同鄉人做家鄉的食物,以寬慰她的思鄉之情,哪知,這美女的原配丈夫已經扮作奴隸,跟美女悄悄進了宮,美女的丈夫做了一道軟糯的點心,美女一見到便知她的丈夫也來了,遂才打起精神,有了食慾,傻傻分不清的乾隆皇帝龍顏大悅,這道叫驢打滾的點心從此名聲大振。

驢打滾的食材非常簡單:熟黃豆麵150克,水磨糯米粉100克,豆沙150克,清水110克。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首先把糯米粉過篩,確保沒有顆粒。然後用水把糯米粉調成糊狀。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取一個淺一點的盤子,蓋一層保鮮膜,在盤底刷一點食用油,然後把糯米糊倒在盤子裡,上鍋蒸。水開之後,大火蒸五分鐘就好了。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蒸糯米糊的時候,我們把黃豆麵也過個篩,直接灑在案板上,黃豆麵越細膩,待會兒與蒸好的糯米糕融合得就越充分。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糯米糊蒸熟了,現在已經成了糯米糕了,非常粘手。拿出來,倒在黃豆麵上,反覆摺疊,讓它儘可能多地沾上黃豆麵。熱騰騰的糯米糕,使得黃豆麵的鮮香也充分散發出來,用擀麵杖把裹了黃豆麵的麵皮擀成一塊長方形。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用兩張保鮮膜,把豆沙餡裹在中間,用擀麵杖隔著保鮮膜把豆沙餡也擀成長方形。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撕掉保鮮膜,把豆沙餡倒在剛才擀好的糯米麵皮上。如果你的豆沙比較溼軟,這一步可以省略,直接把豆沙抹在麵皮上也可以。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最後把麵皮捲起來。如果你喜歡精緻的點心,就在卷的過程中,把卷子抻長一些。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現做現吃的驢打滾非常美味,就著一壺洞庭西山的碧螺春茶,軟糯,細膩,清香的滋味,回味無窮。不建議一次做太多,因為糯米有"回生"的特性,隔夜再吃的話,口感會變硬。

對了,裝盤之前,記得再撒一層黃豆麵哦!

宮廷的面孔,野味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