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銀海砼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厚:風雨創業路 勇立潮頭人

江西銀海砼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厚:風雨創業路 勇立潮頭人


這裡創造一個奇蹟,鑄造了一個企業的輝煌,展示了一位當代企業家的氣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風捲雲湧的商海大潮中,劈棘斬浪,開拓創新,勇立時代潮頭,書寫一代徽商濃墨重彩的人生華麗篇章。

張傳厚先生,1968年6月出生,安徽六安人,大學文化。現任江西省安徽商會常務副會長,江西銀海砼業有限公司董事長。1990年至1995年在無錫教委工作,之後便投身商業,歷任多家企業高管,先後在無錫信泰砼公司任副總經理,深圳越眾砼公司任總經理,南昌銀鑫砼公司任總經理,江西銀海砼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1990年張傳厚畢業於華東工學院後進入了無錫市教育系統。如今提起華東工學院鮮有人知,1993年這所高校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現在它已是聲名赫赫的“211大學”,2017年9月,更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上世紀90年代,正是風雲變幻的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正在全國席捲,數不清的公務員、國企員工“下海”。1997年張傳厚成為其中之一。張傳厚彼時就職於無錫市教育局,面對春潮湧動,他毅然選擇了南下逐浪之路由此開啟。

江西銀海砼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厚:風雨創業路 勇立潮頭人

張傳厚先生生活照

商海初探

張傳厚下海第一站就進入了深圳的一家國企。最初,張傳厚在深圳商砼行業的國企做“場長”,從此與商砼行業結緣。在深圳期間,他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在專業上努力鑽研,深入一線,考察工作,走訪客戶,擴大市場。隨著時間推移,張傳厚的管理能力凸顯,慢慢受到領導認可,甚至可以“行使總經理權利”。

“當時我的工資很高。1998年年薪就有20萬元。”張傳厚回首往事,頗為自豪。張傳厚的管理能力,在業內聲名鵲起,機會總是鍾愛有準備的人,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

1998年,張傳厚迎來了事業上的大轉折,一個更廣闊的天地,等著他去耕耘開拓。一家商砼行業的私企老闆誠邀張傳厚出任他公司的總經理,許諾“一年給你60萬元,還給你送套房、送輛車”。老闆三顧茅廬,精誠所至,張傳厚思慮再三,決心接受挑戰,走馬上任,為自己在職場上闖出一片新天地。

擺在張傳厚面前的是一個非常舉步維艱的破攤子,資金緊張,連工資都發不出了,連續欠薪四個月了。最要命的是,大環境不好,商砼行業不景氣。而且,企業內部員工人浮於事,機構人員臃腫,管理效率低下。

狹路相逢勇者勝!張傳厚一上任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在沒有增加一分錢投入的情況下,解決了工程車輛新老更替的問題,以許諾後期的產品來抵消車輛的首付的方式,引進了20輛新車;在市場尋找到了質量更優、價格更低的水泥;洞悉市場需求,找到大量對商砼產品需求方。第一個月,張傳厚做出了3600萬元的銷售額,一炮打響。他趁熱打鐵,對人員、管理、舊賬做出了一系列調整,使企業走上正軌,效益蒸蒸日上,由此開啟了5年的金牌“管家”之路。

創業之路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之人,以張傳厚在職場的閱歷與經驗,他的自立門戶已是水到渠成,亦算應運而生。2003年,江西這片紅土地上蓬勃生機,吸引了張傳厚關注的目光,激發了他的由職業經理人投身自我創業的夢想。他激情四射,懷揣夢想,考察了南昌這片紅土地。那時的南昌正進入大建設時期,各縣區即將投入建設之中,紅谷灘才剛剛興起。

彼時,深圳商砼行業開始走下坡路,而南昌商砼行業堪稱空白,這讓張傳厚看到了商機。張傳厚的自主創業,果然是上合天時,下合地利,中得人和。

2004年,張傳厚著手在南昌市南昌縣東新鄉建廠,創立江西東鑫混凝土有限公司。2005年開始生產,並正式進入南昌商砼行業。萬事開頭難,江西東鑫混凝土有限公司最初產量只有幾千方,產能嚴重過剩,如何開拓市場,提升市場佔有率,成為了張傳厚的首要工作。張傳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的公司很快就做到了10幾萬方。到了2007年,江西東鑫混凝土有限公司每年產量已增至幾十萬方。在張傳厚建廠之時,東新鄉沒有一家企業,他當時為當地解決就業100多人,創稅收400多萬元。

張傳厚預測到了南昌商砼市場必將加速發展,他看到了廣闊的發展前景。2006年,張傳厚在南昌銀三角又創辦了第二個企業——南昌銀鑫混凝土有限公司。截止2007年,兩個企業營業額已達到4.5億元,稅收3000多萬元。2009年,他相中了南昌桑海經濟區,並正式成立了第三個企業——江西銀海砼業有限公司。2017年,三個企業營業額達5.6億元,稅收2900萬元。2018年營業額達7.5億元,稅收3500萬元;2019年3月,收購了江西鑫盛混凝土有限公司(收購價5100萬元),當年稅收入1100萬元,利潤1900萬元。

在江西辦企業基礎上,張傳厚不忘故鄉情懷。2011年,他回到安徽六安老家,創辦了六安鑫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位於六安市平橋工業園,佔地100畝,已建成廠房32600平方米;2015年產值6700萬元,利稅350萬元;2016年產值8200萬元,利稅520萬元;2017年,產值12800萬元,利稅680萬元。2018年產值18000萬元,利稅890萬元。

近幾年,環保問題被列為重中之重。張傳厚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在業內率先為環保買單,累計環保新技術投資已經超過500萬元。”張傳厚認為,綠色發展必須是行業導向,混凝土與水泥製品行業只有走綠色發展與智能發展之路,實現轉型升級,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適應國家的環保要求,推動商砼行業良性發展。對於企業發展未來,他很明確轉型是必經之路,裝配式建築材料是行業裡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走裝配式建築材料加工、生產和研發路線勢在必行。

目前,他已在南昌、共青城等地物色新基地,一場新的征程也將開始。

商會是家

從商以來,張傳厚就與江西省安徽商會有著緊密的聯繫。2015年,他加入江西省安徽商會,任常務副會長。在他心裡,商會就是商人的家,是歸屬。

“在商會里大家相互交流經商心得,有困難大家相互幫助,渡過難關,交流多了,商會凝聚力就大了,商會規模也就大了。”他總結,大家通過抱團發展、資源共享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商會更是政企溝通最有效的平臺。現下經營企業時常遇到稅收政策不明、環保整改不到位等普遍性問題,“每家企業單獨去找政府部門,他們肯定接待不過來,但是以商會為媒介,請政府部門為大家集中答疑解惑,甚至解決問題,那必定事半功倍,這就是商會的作用。”

近幾年,張傳厚熱心商會事務,更積極參與公益事務,不署名捐款捐物已有幾百萬元。曾有人評論,一個企業家的成功與否,物質財富只是表象,社會責任感才是衡量的標杆。如今,張傳厚已具有財富的“表象”,更積極促進商會發展、履行社會責任,完滿一個企業家的“內裡”。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一代徽商的傑出代表,張傳厚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商業傳奇,書寫更加絢麗多彩的財富人生……(圖 文/葉文榜 供稿/江西省安徽商會 責編/馬祥蒼 來源/中國經貿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