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投資的思維誤區


一般來講,市場在弱勢狀態的時候,其平衡往往非常容易被打破,也就是大家能夠經常看到的下跌或者是接連下滑,按說當出現這種情況之時,投資者應該驚慌失措,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任由手中郵票縮水。

但奇怪的是:一旦市場由弱勢轉為強勢之時,尤其是熱門品種不斷湧現的時候,投資者反而感到心神不寧,因為他們總覺得自己手中的郵票漲得太慢,進而走上了頻繁換籌碼之路,可實際效果卻不能令人滿意,操作不當者甚至還出現了本不應該有的虧損,與行情失之交臂,這種滋味是最難受的。

老王一直對價格偏低的第三輪生肖郵票頗為關注,而對該板塊的龍頭“甲申猴”大版票更是情有獨鍾,並且在25~35元之間買了不少,希望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但是,率先發動行情的並不是“甲申猴”大版票,而是價格更為低廉的“戊子鼠”贈送小版張,其價格從4元開始直線上揚到16元,老王見狀:當即將“甲申猴”大版票悉數拋出,並隨之以14元的價格大量買進“戊子鼠”贈送小版張,可很快就出現了滯漲。

此時,一直處於橫盤狀態的“甲申猴”大版票卻是一反常態,其價格突飛猛進,並且成為了行情中的領頭羊,“戊子鼠”贈送小版張卻慢慢地淡出了投資者的第一視線。對此,老王並不甘心失敗,又在21.5元的高位追進了“丁亥豬”贈送小版張。但好景不長,“丁亥豬”贈送小版張當即就成為了打壓對象,價格一路走低,而“甲申猴”大版票價格業已突破百元大關,真是把老王氣得要死。

頻繁轉換籌碼是不少投資者都存在著的通病,追漲殺跌是其中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按理說頻繁轉換籌碼並沒有什麼不對,只要能夠贏利就可,但由於轉換過於頻繁,並且市場還經常處於一種變幻莫測之中,使得投資者對於所轉換品種的認識就較為膚淺,這其中所面臨著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從而出現了越賣越漲,越買越跌的非常尷尬的境地,使自己的轉換籌碼行為一敗再敗,甚至有可能將自己逼到絕境。許多投資者都崇尚價值投資的理念,認為只有當盛行價值投資理念的時候,市場才能最終得到淨化,才能最終走向繁榮,投機行為終將沒有立足之地。

當市場處於風平浪靜的時候,投資者堅守價值投資的理念那是迫於無奈,因為手中的郵票早已經被套得結結實實,不堅守也不行;而當市場出現風吹草動的時候,投資者隨即就將價值投資的理念拋在腦後,最為突出的表現手法就是頻繁轉換籌碼,其潛臺詞不就是追漲殺跌嗎!

比如說,“火炬接力”不乾膠小版張在20元的時候基本上是乏人問津,可當其漲到35元之時,某些投資者卻頓時認識到了其價值,迫不及待地追了進去,這種做法顯然非常容易“誤入歧途”,而一旦“誤入歧途”又不思悔改的話,其處境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市場由弱勢向強勢的途中,而在熱門品種上表現的尤為如此。

眾所周知,一個品種走勢再強也不可能天天漲,一個品種走勢再弱不可能天天跌,總有一個強弱轉換的過程,而如何精準地把握這個過程卻是難於上青天,因為市場常常是變幻莫測,其速度之快往往超出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想象,要不然市場也就不會稱之為市場了,其玄妙之處就在於此。

在市場處於下跌的時候,幾乎絕大多數品種都在調整,此時投資者並不慌亂,因為大家都處在一個層面上,至於跌多跌少已經是無所謂了;而當市場處於初期上漲的時候,此時投資者的信心會顯著增強。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之後,當投資者面對自己手中的品種紋絲不動的時候,卻往往沒有了信心,其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走上了頻繁轉換籌碼之路,今天買這個漲的,明天買那個漲的,可是買完之後不是不漲了,就是其漲幅遠小於自己的預期,心急的投資者又在思量該賣掉什麼了。

判斷品種一個什麼時候上漲,能夠漲到什麼樣的程度,乃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情,幾乎沒有人每次都能夠非常到位地預測到這一點。

所以,頻繁轉換籌碼就會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即使某一次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並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夠獲得成功,有的時候十次成功也趕不上一次失敗所產生的損失,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基於這一點,筆者以為,投資者頻繁轉換籌碼,不如提前做功課,根據其的發行量、題材、歷史表現、密集成交區域、資金流向等為出發點精選品種,以價值投資的理念為基礎,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闖出一片新的天地。(周鳳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