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天马A—精耕细作,厚积薄发

太平洋证券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评级: 增持。

深天马A(000050)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2019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302.82 亿元,同比增长 4.74%,归母净利润 8.29 亿元,同比下滑 10.39%。扣非归母净利润2.46 亿元,比去年增加 2.9 亿元(去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 4388万元)。

计提减值影响当期利润数值,2020 轻装上阵。此次年报中,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合计42,894 万元,影响 2019 年度利润总额减少 42,894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 37,206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37,206 万元。所以实际上如果反算以上计提,公司 2019 年实际经营利润应该在 12 亿以上。

此外, 我们注意到公司 2019 年正常计入的当期补贴金额相比其他年份较少,推测应该是有费用发生确认方面的后延,因此如果考虑到这一块,公司正常利润规模应该更高。无论是减值损失的计提,或者是当期补贴金额的递延,对 2020 年而言,都意味着轻装上阵,未来的数据表现应该会好于本期。

专业显示利基业务稳健成长,行业争先。对于天马 2019 年的表现,我们建议跳出年报的数据框架,更多地从行业维度去观察天马的进步:根据最新的 IHS 的数据,天马以 2340 万片的出货量、14.4%的市占率,一举豪夺 2019 年车载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二的宝座(去年第三),仅落后第一名 JDI 不到 2 个百分点,同时也是车载显示屏行业前五名公司中唯一的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在医疗显示面板行业,天马的份额一直都是全球第一。易见,专业显示产品毫无疑问是天马最为核心的利基,这一领域壁垒极高,同时一直在天马的整体销售额中占据半壁江山,该块业务的稳健成长,倚仗的并非简单的规模优势,更多的是技术积累和对产品、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消费电子厚积薄发,弹性充分。在 LTPS LCD 领域,天马早在 2017 年第四季度便已经出货超过 JDI,成为全球第一。在中小尺寸 LCD 的方向上,全面屏技术与方案储备行业领先: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的18:9 的一代全面屏到 Notch+超窄边框、水滴屏以及 2018 年底推出屏占比更高的第三代全面屏方案 AA Hole,2019 年三季度实现双盲孔产品的量产…公司每一次 LCD 全面屏方案设计的更新迭代和量产出货均走在全面屏产品技术前列,更不用说触控一体化、屏下/屏内指纹识别、屏下摄像头、Mini/Micro LED 等等技术储备。细心观察其实不难看出,天马在 LCD 领域走的同样是一条精耕细作的扎实道路,一步,一个脚印。

Amoled 领域,公司武汉产线已经具备成熟的硬屏供应渠道和媲美三星的产品品质。柔屏的二期产线亦在如期建设,今年将逐渐释放产能,考虑到未来厦门柔屏新厂的产能增量,在 2020-2021 年后,天马同样将在柔性 Amoled 领域成为国内的头部厂商,天马所追求的并非短期争先,而是长期的稳健进阶,在渠道与客户产品的导入方面,天马一定会交出令投资者满意的答卷。完整的产业布局,浑厚的技术底蕴,全面的技术储备,稳健的成长节奏,是天马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在 4G 与 5G 制式切换的 2020 年,历经过去数载的行业洗牌,市场份额愈发向头部企业集中,随着 5G 世代的临近,下一代智能手机的雏形也将逐渐清晰。当下的市场环境对于所有面板厂商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 5G 世代的智能手机形态将如何演变,但一定是与现有的全面屏、柔性折叠屏技术一脉相承,过去数年的深厚积累,为的是未来一两年 5G 换机潮来临后的喷薄而出,在这一维度下,天马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必将有所体现。我们预计深天马 2020-2022 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 17.05、 22.08、 27.25亿元,当下市值对应 2020-2022 年估值分别为 17.47、13.49、10.93倍,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出货量不及预期;(2)下游终端品牌客户因不可抗行业因素减单;(3)面板价格出现不理性异状波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