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楠楠是一个3岁的妈妈,最近总是跟闺蜜抱怨说自己很是疲惫,明明孩子都已经学会走路很长时间了,却还是要自己抱,特别是昨天,带着孩子去超市里购物,回来的路上,自己手里本来就拎着不少的东西,回家走到一半,孩子就让自己去抱,本来就很累了,还要抱孩子,就忍不住发脾气,他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懂点事,自己会走,还非要我去抱?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其实这很可能并不是因为孩子“懒”还有着其他的原因的。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看完原因你还忍心不抱吗

原因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在现在社忙碌的社会,负担着家里经济的爸爸妈妈们都是上班一族,很少有时间在家陪孩子,甚至,在家的时候也会因为太累而到家就睡,大多数的孩子就是由老人照顾,或者雇个保姆。与父母的相处的时间太短,导致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想要与父母亲近,证明父母爱着自己

吃饱了的孩子不会喊饿,抱够了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

那些哭着喊着要抱抱的孩子,是在问妈妈要爱,要关注。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原因二、释放负面情绪或者获得满足

的孩子遇到高兴或者难过的事情时,也会经常性的寻求妈妈的怀抱,对孩子来说,只有妈妈的怀里才是世界上最安全也最能安慰自己的地方,

高兴的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能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难过的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能够寻求到安慰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尤其对于低幼的孩子们来说,肢体语言比语言更有力量,而拥抱是最柔软、最有力量的方式。

原因三、宝宝感到疲惫

走路,在我们成年人甚至是大一点的小孩子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但是对尚年幼的宝宝来说,走路其实是很消耗体力的

当宝宝感到疲惫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像母亲寻求帮助

当孩子要抱抱的时候,该怎么办?

马天宇5岁那年,妈妈去世,酒鬼爸爸抛下他和两个姐姐远走他乡,他们姐弟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那份缺失的爱对他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他哽咽道:

“你们都有家人出现的时候我真的好难受。”

“没有全家福,一直是心中的遗憾。”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在马天宇成名后,爸爸回来了,他选择了原谅。他和爸爸相拥的照片,让人动容。这份迟来的拥抱,他等了20几年。

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说道:

当孩子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

孩子不适的心境会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情绪需求便得以满足。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当孩子要抱抱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够一口否定,孩子也是有着自己的感情,首先问清楚情况,了解孩子想要抱抱的原因再决定是否抱抱。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抱抱是对孩子安全感需求的回应,这时候的孩子要抱抱的时候,请父母尽可能地去满足。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酌情处理了,另外,这个阶段其实也是一个帮孩子养成独立性格的机会

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具有自立能力,并且会很快成长。如果家长因为宠溺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不但家长受累,孩子的生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小孩子听不懂道理故事绘本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捷径。所以本宝妈向大家推荐《儿童素质礼仪启蒙绘本》书中的卡通人物会引导孩子自主独立的性格、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基本行为。

在看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自己带入到角色当中,里面的主人公怎么做,孩子就会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另外,还有《安全教育》等拓展内容,可以教会孩子注意安全,远离危险,等到他们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级,家长也能更放心。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全书一共16册,仅需78,平均下来一本书还不到5块钱,一顿早餐就能培养孩子的好行为、好习惯,错过了关键时期,再想培养就难了。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走路,却总要“抱抱”?了解原因后还忍心不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