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论“天人之际”

在春秋末期,老子提出“道”是万物之母,是一切“存在”的开端。到了西汉初期,董仲舒继承周代的天命思想,对“道学”进行了一番改造。董仲舒在“道”前面,又放了一个“天”,他说:“道之大原出自天”。又说:“天者,群物之祖也”。还说:“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董仲舒对儒道两家世界观的改造,直接创造了一门新的哲学。他所阐述的“天”,并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天,而是老百姓口中的“老天爷”。这种哲学的改造,否认了道家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开始拥抱“新儒家”主观唯心主义。他到处宣讲,人跟天是一回事。

董仲舒论“天人之际”

在老子那里,人道是效法天道的。董仲舒同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早已不是《道德经》里面的意思了。老子的本意是人类社会,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和“天”的关系是,“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也就是说在老子看来,人、天、地、道,都很“大”。但是董仲舒不这样认为,董仲舒认为:天比人大,人道一定要服从天道,就像是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那样。其实老子不是这个意思,人有人之道,地有地之道,天有天之道,虽然“天地人”之间存在“共性”,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服从关系。

董仲舒阐发了“天人”这个概念,这个庄子讲的“天人合一”也不是一回事了。庄子的意思是:人在大自然面前不要“妄为”,不要拧着来。要像“庖丁解牛”那样,顺着来,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人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董仲舒首先否认了自然的客观性,他认为“天”是有意识的,是“主观”的。这种世界观,既不同于道家学派,又不同于儒家学派,反而类似于墨家学派。

董仲舒论“天人之际”

儒家的基本世界观是从《周易》里面来的,它讲了:“一阴一阳谓之道”,天地万物是由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一开一合,一刚一柔,一动一静。总体上“万物”是自然运行的,而是是靠谋一种意识主宰。相反,认为万物被某一神秘力量主宰的是墨家,墨子是相信鬼神存在,相信一切人间善恶都有老天爷看着。孔子对这些东西的态度是,不相信,不讨论,尽人事,听天命。

董仲舒和墨子,都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并且对人间的事情有干预行为。如果有人作恶,老天爷会用“怪异”来警告人们;如果罪大恶极的话,老天爷会用“灾害”来惩罚人们。董仲舒的世界观,跟墨子“明鬼”的主张立足点是一样的。如果人们无视怪异的现象,不把老天爷当回事,老天爷会“发怒”把这个人给灭了。董仲舒之所以被汉武帝打入死牢,就是因为当时太庙失火了,董仲舒说这是老天爷警告刘彻这个天子当的不怎么样。

董仲舒论“天人之际”

董仲舒的“天人”观念,奠定了儒教的思想基础。儒家发展成封建礼教,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到了朱熹的时候,已经“大成”了。儒教的基本特色是,制造迷信,固化阶级。为“人与人之间生来不平等”提供理论依据。他们说天在上面,地在下面。男人好比是天,女人好比是地。于是儒教盛行的时候,是女人地位最底下的时候。这种思想孔子、孟子本人都是不认可的。

儒家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了儒教这边被改造成了“君父”,皇帝是天下所有人的爹。为了维护“爹”的至高无上,他们主张以“孝”治天下,这件事的本质是用“孝”来教化百姓,教的内容并不是让孩子如何孝敬爹,而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孝敬“君父”。孔子本人是反对这种思想的,为了父亲可以背叛君主,这是孔子讲的孝。后来儒教讲的“孝”是,为了皇帝,可以杀了亲爹。孔子是推崇“公天下”的,孟子是信奉“民贵君轻”的,但搞笑的是儒教所谓的“孔孟之道”,完全跟孔子、孟子本人思想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