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时代》之方腊造反


《宋徽宗时代》之方腊造反

徽宗及蔡京之流轻歌曼舞、宴安逸豫之时,老百姓却食不果腹,家徒四壁,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受花石纲之扰最严重的东南地区,百姓更是倾家荡产,十室九空,饿殍遍地。 为了生存,他们只得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最先发生民变之地,便是睦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等融 ,塑毒瞻记菜液遮睦州有个青溪县,南宋诗人方逢辰的《田父吟》对青溪作了形象的描述:

青溪渺如斗大邑,万山壁立土硗瘠。百分地无一分田,九十九分如剑脊。一亩之地高复低,节节级级如横梯。畈心一畦可一亩,旁边一亩分数畦。镰方放兮有菜色。曹胥乡首冬夏临,年年上熟犹皱眉,一年不熟家家饥。


这首诗,说的是青溪山多田少,地瘠民贫。 其实,青溪虽然不是什么富饶之乡,由于其山深林密,盛产楮漆竹木,当地的百姓多以卖柴、烧炭、蒸茶、割漆为生,生活还是过得去。漆是青溪最主要的出产,也是两浙的主要贡品。 从北宋初年到中叶,每年贡漆不过几十万斤,最高也不过百万斤。到了崇宁年间,上贡数量逐渐增加,帮源漆是漆中上品,更是被捜刮得点滴不剩。

宣和二年(1120年)夏,青溪知县陈光来到帮源峒,住在里正方有常的家里,催收帮源漆。帮源峒是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大山谷,遍谷都是漆树,家家都有漆园,漆民以割漆谋生。在帮源峒,有两家的漆园最大,产漆最多,其中,一个叫方有常,ー个叫方腊。方有常是帮源峒的里正,方腊则是十亩漆林的园主。方腊是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移居睦州青溪(浙江淳安)县帮源峒。相传他性情豪爽,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是摩尼教中人。方有常是帮源峒的里正,一方土皇帝。往年,别家的漆都如数上缴,他家的漆却缴得很少,等到县里上交漆的任务完成之后,方有常家的漆就是奇货,年年都能卖出好价钱。漆民明知道方有常捣鬼,却也无可奈何。


《宋徽宗时代》之方腊造反

方腊画像


知县陈光之所以要住进帮源峒,是因为今年自府收时漆比历年都多,上面催得急,任务完不成,他只好到帮源峒现场办公了。历年,漆民交足了官府的任务后,多余部分可以卖给进山来收购的外地商贾,即使官府强行收购,并且价钱压得很低,漆民多少也有些收人,今年却不同漆民产出的漆,必须全额上缴,这样,就断了漆民的生计。据知县陈光之说,今年交漆的数量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朱动奉旨在苏州建造宅第,东南各路,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漆民的物当然就是漆了,没有漆的,官府催得急,百姓就遭殃。方腊愤怒了,帮源峒的百姓也愤怒了,两浙一带,成了一座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

方腊派他的兄弟方肥出山去打探消息,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样。方有常是里正,对帮源峒的情况熟悉,在他的帮助下,帮源峒漆民产出的生漆,都被搜刮得一干二净,最后,仍然还有近万斤的差额不能凑足。知县陈光急了,将帮源峒的漆民召集在一起,限三日之内凑足万斤之数。其实,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漆民家里都没有存漆。这个唯一有漆的人,就是里正方有常。在知县的催逼下,帮源峒的漆民忍无可忍了。方腊第一个站出来,向知县陈光指证,帮源峒除了里正方有常,谁家没有漆。方有常一口否认。方腊将知县带到方有常藏漆的山洞旁,撬开封洞的石头,里面果然藏有两万斤生漆。方有常傻眼了,知县再也不能包庇了。从此,方腊和方有常算是结上了梁子。

方肥打探消息回来,告诉山民们看似是奇闻,又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因为不小心把要供奉出的玉佩摔断了被打个半死,很多人因为花石纲,搞得家破人亡。在苏州,他发现很多摩尼教的人相互串联,倾倾欲动,商量着要杀了朱勔这个奸贼。方肥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朱勔的情况。朱勔家在苏州市中心,是发送花石纲的指挥中心和转运中心,他可以从皇帝内裤几十万,上百万的支取银钱,名义上采办花石纲,很多都进了他个人腰包。皇上好将附近房屋都赐给他,命令附近百姓搬迁,过期不搬还要强拆,苏州府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苏州城百姓,恨不得吃朱勔血肉。方腊见民心已动,心中怒火也燃烧起来。他认为ie,要想过好日子,只有造反一条路可以走。宣和二年(1120年)秋,方腊提前举事,自称“圣公”建元年号,不到半个月,方腊的队伍就发展到几万人。在之后方腊队伍举着“申天讨,诛朱勔”的大旗,向宋王朝发起猛烈攻击,起义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数月之间,攻破六州五十二县。

方腊造反,东南大震,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东京汴梁。


《宋徽宗时代》之方腊造反

方腊征战形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