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医务人员“0”感染,有效控制新冠肺炎“0”漏诊!夏景林: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只能细致细致再细

保护医务人员“0”感染,有效控制新冠肺炎“0”漏诊!夏景林: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只能细致细致再细致

本期采访嘉宾

夏景林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这是南宋诗人杨蟠描写温州的诗句,但疫情暴发以来,让人想不到的是,仿若从古诗词里婉约走来的温州,骨子里却蕴含着那种非同寻常的战斗力。

2020年1月以来的疫情迅速让武汉告急!谁也没想到的是,和武汉远隔千里之外的温州成了湖北之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简称温医一院)是全市唯一一家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省、市两级定点医院,收治患者中重症达81%,也就成了这座城市的抗疫主战场。在这场大考面前,温医一院领导班子在党委书记夏景林的带领下,冷静思考、认真细致、周全部署,充分展现了广大白衣战士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精神,在温州抗疫主战场打出了漂亮的攻坚战。他们从实践中探索出了“温州方案”,既保护自己的医务人员“0”感染,又有效控制疫情——新冠肺炎“0”漏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生存率。

疫情期间还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三个专家共识和一个专家观点,指导协调县市区医院救治,危难之际,承担起三甲医院的责任和担当。因防控工作表现突出、成效显著,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决定授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团队 “先进集体”称号,并通报表彰。


保护医务人员“0”感染,有效控制新冠肺炎“0”漏诊!夏景林: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只能细致细致再细致

夏景林(左二)在与院感防控人员研究方案


凝心聚力带领党员冲锋在前 医护同心请战一线不辱使命

“我的母亲、我的孩子都能照顾自己,我的爱人更是默默支持我的工作,身后没有顾虑……恳请领导能够批准,让我有机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这是温医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护士长郑秀云在大年三十生日当天写下的请战驰援武汉《决心书》。像这样沉甸甸的“请战书”“承诺书”夏景林手里还有2000多份。“看到一份份请战书,我为我们的医务人员感到骄傲、感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党员掉队,这和我们党建的统领作用也是分不开的。”夏景林说。院党委先后于1月22日、1月30日、2月1日,三次发布倡议书、公开信和“吹响防疫战斗冲锋号”的倡议,600余名医护人员、2000名党员递交了“请战书”“承诺书”。夏景林更是以身作则,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冲锋在最前线,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做全院医务人员的“主心骨”。


“一切都很迅速!”1月23日温州新冠肺炎患者只有6例,温医一院在全国人民还没有普遍戴口罩时就迅速部署、集结人员,时刻为疫情暴发积极准备。实践证明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是多么正确。夏景林说:“在医院还没有作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之前,我们就已经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物资调配、监督检查等10个专项工作组及65个专科新型肺炎防控工作小组,确保全院防控工作‘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 早在1月19日,国家卫健委第一次披露新型肺炎情况的当日,这些部署就已经开始,比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整整早了9天,为前期准备争取了时间。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 我们只能细致细致再细致”

1月29日,温州市副市长汤筱疏在新闻发布会表示,确诊人数猛增与武汉返温的人员基数大有关:“在武汉经商、就学和务工的,有18万温州人。”很多温州商人都说武汉是第二故乡,这让春节后,温州疫情迅速暴发,成为孤悬湖北之外的“重疫区”。温州的防疫压力,远超全国同级城市。此时的温医一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危重症省级定点医院,承担着全市所有危重症和80%以上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一线医护人员压力极大。


保护医务人员“0”感染,有效控制新冠肺炎“0”漏诊!夏景林: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只能细致细致再细致

夏景林(右一)向汤筱疏副市长(中)汇报救治情况


“看着新闻报道医生一个个倒下,看到我们一线医务人员每天闷在防护服里诊治患者,真的很心疼,更让我觉得必须保护好他们。”夏景林说,“因为肩负全院医务人员生命安全,领导责无旁贷,我们必须细致、细致再细致,落实落实再落实,全面梳理、推演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完善预检、发热门诊和患者收治流程。

2015年,温医一院因为“年门诊量400多万的‘零排队’医院”的颠覆性信息化创新,摘得亚洲医院管理奖、客户服务类金奖。作为有雄厚信息化基础的温医一院,疫情下,迅速组织信息保障队伍,将信息化手段用于疫情管控是该院的一项创新,比如,门诊患者进诊室,电脑上就会自动弹出涵盖其流行病学信息的“健康码”,患者如需住院,必须完成一系列新冠肺炎排查才能开出住院单。


此外,温医一院是开放式医院,和城市相通,没有围墙,出入口众多,这为疫情防控带来困难,医院在每个病房入口安排两个人24小时管控,做到不放一个发热、“红码”者进病房。疫情期间医院开通发热网络咨询门诊,接到1.4万人次的咨询;还开通互联网医院,共快递近7000人次药品。这些措施既减少医务人员感染,也方便了患者。正是因为这些细致的措施加上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迄今,医院发热门诊做到新冠肺炎“0”漏诊。


“在这次疫情中,医用物资、核酸检测都有保障,这就是医务人员和全市人民的定心丸。最让人感动的是我们的物资很多是温医大海外校友会捐赠的,有部分是通过海外“人肉”背回来的,我们都记在心里。”夏景林说。疫情面前,大学和医院领导在多方努力筹集物资,确保前线医务人员防护物资供应的同时,为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在医院附近租赁3家宾馆供大家休息,并且为他们配送预防中药和营养餐。针对少数医务人员心理的波动问题,除配备专业心理团队外,夏景林也带领领导班子主动关心鼓励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


救人、科研、科普 一样都不能少


时间:3月3日,地点:隔离舱

成功撤下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老陈亲手写下“谢谢大家”。这一天,对于54岁患者老陈和温医一院来说都非比寻常。1月31日病情急剧恶化的老陈被转到收治重症患者的温医一院,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都用上却无法挽救老陈岌岌可危的呼吸功能,体内的“废气”难以排除,二氧化碳分压一直在93.1 mmHg高线盘旋,命悬一线。怎么办?依据诊疗规范,治疗团队为老陈建立了ECMO治疗,一直到撤机前的整整10个昼夜,医务人员和时间竞速,奋力抢救 ,老陈成为用上ECMO后还能成功撤机的温州“第一人”,这样的患者全国也为数不多。


保护医务人员“0”感染,有效控制新冠肺炎“0”漏诊!夏景林: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只能细致细致再细致

隔离舱中老陈撤机后激动地写下“谢谢大家”


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温医一院重症救治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缩影。首先,为了尽早发现重危患者,温医一院变被动为主动,组织6组专家,每日主动联系温州市下属各县市区,采取现场会诊、远程、电话等形式主动摸排重危病人,对重危病人,发现一例转入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又缺乏特效药,救治任务十分艰巨。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先后打电话给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团队和复旦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专家,及时给我们提供了远程指导。”省卫健委领导与浙一专家几乎是每天与我们连线、浙二有3位专家直接在隔离病房救治。正是通过“省内外专家共商、一线二线的专家联动、多学科专家合作”的模式,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救治成效。


“在新冠攻关中科研和科普小组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医院在救治开始很短的时间就总结出三个专家共识和一个专家观点。“我们的共识中提到CT是血常规、影像、发热三个指标中最敏感的,这个观点比武汉的专家早了一个月。” 温州疫情最严重时,群众恐慌心理很严重,医院主动及时与媒体沟通,参加浙江省政府、温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以专业视角分析疫情,解除群众恐慌情绪。组织撰写科普文章51篇,经新华社微热点、丁香园等平台转载,最高单篇阅读量超17万人次。


“疫情过后,我最想做的就是和广大干部员工一起,沉下心来、认真全面谋划医教研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内涵建设,让百年温医一院再绽放新的光芒。”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蔓延至全国。危难时刻,一线医务工作者构筑起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迅速奔赴各条“战线”,冲锋在最危险的抗疫前沿。无论是在抗疫前线还是在后方,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疫情防控,为救死扶伤而奋斗。在抗疫前线,救援队伍领头人的果断决策,科学、高效的抗疫防疫方向、路线和举措,对疫情防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展现抗疫医护人员的风采,《医师报》联合阿斯利康启动了“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之“为她而战”医院领衔者系列访谈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