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邊緣》《慾望的旗幟》格非早期三部代表作再次推出

上世紀80年代,作家格非先後發表了《追憶烏攸先生》《迷舟》《褐色鳥群》等中短篇小說,以“先鋒作家”的身份進入當代文壇。此後陸續出版了《敵人》《邊緣》等長篇小說。從《慾望的旗幟》起,格非開始書寫當代題材,試圖從先鋒作家轉型介入現實。後又憑藉“江南三部曲”摘得茅盾文學獎的桂冠。二十多年來,格非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成為當代文壇獨樹一幟的學者型作家,然而其早期的三部長篇代表作《敵人》《邊緣》《慾望的旗幟》始終是理解和閱讀格非的重要作品。2020年3月,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經過重新打造,將這三部作品聯袂推出。在當下的時代語境中,這三部中國當代文壇的經典作品也許會帶給讀者新的思考。

《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格非早期三部代表作再次推出
《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格非早期三部代表作再次推出

《敵人》是格非創作於1991年的長篇處女作,被認為是當代先鋒小說陣營裡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開始於一場蔓延在趙家的神秘大火,財主趙少忠繼承了祖父的遺產,以及一張寫在宣紙上的嫌疑者名單,繼續進行著趙家幾代人的苦苦尋找:是天意還是有人故意放火要滅了這個家族?仇敵是誰?然而“敵人”卻一直沒有出現,接連出現的是發生在趙家的一系列恐怖和死亡事件。趙少忠的老婆,兒子趙龍、趙虎,女兒梅梅、柳柳,孫子“猴子”等人都難逃離奇的死亡,所有人物的命運似乎都被一種神秘不可知的力量所操控。隱匿的敵人、空缺的真相,致使整個家族籠罩在驚悚恐懼的氛圍之中。

《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格非早期三部代表作再次推出

繼《敵人》之後,格非於1993年推出了第二部長篇小說《邊緣》,這是格非將先鋒小說敘事錘鍊得爐火純青的一部作品。小說以“我”在垂垂老矣之際對整個人生的回望為起點,藉助無數重要的人生片段,拼湊出“我”跌宕起伏的經歷——隔閡和孤獨中的童年生活,殘酷荒誕的青年生涯,返鄉後捲入社會的滾滾洪流中……熟悉或陌生的身影在“我”的生命旅途中一一浮現,他們的故事將“我”裹挾其中,而“我”像是生活的旁觀者,靜靜注視著他們的到來和離開。小說從不同的人物角度展現了“邊緣人”的生活面貌和脆弱的命運。記憶中的42個片段,映照出二十世紀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亦凝聚成一種懸浮於悲歡離合之上的澄澈與淡然。

《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格非早期三部代表作再次推出

《慾望的旗幟》出版於1996年,是格非從先鋒創作試圖轉型、介入現實的一次有力嘗試,也是一部點破時代精神的當代經典。小說圍繞一場學術會議展開,呈現了當代社會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在上海市某高校哲學系,一場重要學術會議召開前夕,大會的執行主席賈教授毫無預兆地跳樓自殺身亡,會議不得不中斷。賈教授生前的信息通過其他人的回憶一點點拼貼起來,故事也隨之展開,各色人物紛紛登場:賈教授的弟子曾山是一名堅定的理性主義者,卻總是陷入對自我的懷疑之中;宋子衿是曾山的師兄,終日於謊言和遊戲感情中渾渾噩噩,最終陷入了瘋狂。身處事件核心的還有曾山的妻子張末、佛學大師、經濟詐騙犯、資料員等等,他們都在各自慾望的深淵中沉淪……

格非始終以詩意的、充滿哲思的文字,在其作品中灌注著對社會和人,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精神內核的思考,這也是他被譽為“學者型作家”的原因之一。在理性與瘋癲之間,在世俗與理想之間,在記憶與消亡之間,無論是其先鋒小說,還是現實題材小說,格非都在小心地探測著這些命題之間的尺度和邊界,也在捕捉著其間的一絲絲希望與可能。通過對時間、記憶、恐懼、死亡、慾望等關切著人的生命和存在的根本問題的思考,格非在《敵人》《邊緣》《慾望的旗幟》中敞開了無數空間,等著讀者走進、展開,面向我們的時代,面向我們的內心,找到那也許存在也許不存在的出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