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作为近年来的土耳其文化名片,这片土地满是文明的遗蜕。

从东罗马帝国全盛之君查士丁尼兴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到奥斯曼帝国时代的伊斯兰建筑瑰宝蓝色清真寺;从安格尔描摹的玉体横陈的《土耳其大宫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充满异域神秘的"东方快车"……数千年来各种文明在此交汇激荡,尽管其中很多已被岁月冲洗淘汰,它们虽死而不朽。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为表述方便,这里姑且化繁为简,以一年四季作比,将这些浩繁的异国往事概括言之。

春:不同文明的种子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从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后宫里拐带了希腊第一美女海伦,由此引出一场历时十年的惨烈大战。最终,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用木马计攻陷,夷为平地。那大约是在距今3200年前,人类文明正处在热血冲动的青春期,或许只有在那样的年代,特洛伊王子才会不惜一切,来成全"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墨涅拉俄斯和他的兄长希腊盟主阿伽门农,也会征发十万大兵,冲冠一怒为红颜。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在那之后五百多年,瞽目的荷马游走于希腊诸城邦,带着他的长篇史诗《伊利亚特》,迎风吟唱。得益于这位"诗国之王"的演绎,特洛伊的故事在之后两千多年里经久不息。1873年,一位自小对特洛伊深深着迷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宣布,经过三年的挖掘,他找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找到了荷马史诗中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宝藏—地点,就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之滨的希沙里克山丘。

就这样,人类文明童稚时代的印迹重见天日,如果施里曼的判断没错,这实在是一次令人唏嘘的朝花夕拾。关于特洛伊战争的真正起因,不解风情的史学界更倾向于认为是阿伽门农看中了特洛伊控制爱琴海贸易要道的位置。这个解释固然要无趣得多,但土耳其优越的地理条件,确实吸引了东西两边的历代枭雄。

夏:拜占庭的全盛伟业

在易名"伊斯坦布尔"之前,这里叫做君士坦丁堡。宣布了帝国的新都城:拜占庭。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这是一座肇建于古希腊时代的小城,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就有记载,此前只被用作军事要塞,但君士坦丁看出了这里被忽视的价值:此地扼守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要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依山傍海,极尽形胜。控制住这里,就握住了欧亚通道的锁钥,正适合为他理想中万世不拔的帝业奠基。

在君士坦丁的擘画之下,几个世纪所未有的大工程上马,希腊时代的小要塞被翻建为宏伟的帝都,竣工之日,皇帝用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的传奇与辉煌就此开始。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5世纪后半叶,西罗马帝国瓦解后,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古典时代的文明血脉,并在不久后开创了新的文化繁荣时代。今天已被改建为博物馆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这个辉煌时代的见证。这座以巨大穹顶闻名的建筑落成于537年,内部装修在40余年前后才完成,敕建教堂的是君士坦丁之后的又一位雄主查士丁尼一世,据说他在落成仪式上激动地宣称"感谢上帝,让我来完成如此伟大的杰作!这让我感觉自己比所罗门王还伟大。"

查士丁尼的时代,是东罗马的全盛时期,名将贝利撒留消灭窃据西罗马故地的东哥特王国,几乎光复整个罗马旧疆,也数次打败过东方的宿敌波斯帝国;文治方面,则有《查士丁尼法典》,尤以其中的民法部分对后世有很大启发,还有将拜占庭教会拔擢到与罗马教会平等地位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这些都对后世基督教的各宗派发展影响至深。

此外,这个时代的拜占庭商贸发达,百业兴盛。君士坦丁堡,正是丝绸之路进入欧洲的门户,彼时往来于丝路上的各族商人携来亚洲各地的物产,丝绸、瓷器、香料,几世几年,倚叠如山。各种不同文明也随着各国珍玩,一起汇聚于此。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遥远东方的史籍中出现了一个"拂菻国",这正是中国先民对东罗马的称谓。

查士丁尼时代的盛世,持续了30多年,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实。处在西方世界继希腊罗马之后又一文明高峰的东罗马,也因其富饶诱人,吸引着无数觊觎的目光。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秋:游牧部族和奥斯曼帝国的血雨腥风

11世纪中叶,塞尔柱人兵进巴格达,控制了伊斯兰世界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哈里发,并从后者处获得了"苏丹"封号,意为国家统治者。此后塞尔柱人继续向西发展,终于在11世纪后期,闯进了小亚细亚半岛。1071年,决定近东历史走向的曼奇克特战役中,拜占庭皇帝兵败被俘,此后安纳托利亚高原被收入塞尔柱帝国的版图,大塞尔柱帝国瓦解后又由其后继者罗姆苏丹国统治,拜占庭的亚洲疆土被挤压到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这一游牧民族的兵锋已直指君士坦丁堡。

这一民族的到来,标志着这块经历过两河、希腊、罗马、拜占庭诸多文明洗礼的土地,又迎来了新的文明形态:伊斯兰文明。

近东血雨腥风,竟连拜占庭也被殃及。1204年的第四次东征中,原本要去"解放圣地"的军队,走到君士坦丁堡后介入一场拜占庭的宫廷斗争,临时改换目标就地开抢。而陷于内乱的拜占庭无力抵抗。

持续三昼夜的大抢掠中,"大部队"及其威尼斯盟友们夺得了价值50万银马克的财产。一位统帅感叹,"自创世以来,在任何城市里都不能得到这么多的战利品。"更有无数价值无法估量的艺术品、书籍文献,在动乱中被毁,无数传自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和智慧,就此灰飞烟灭。

之后,整个拜占庭帝国被瓜分。虽然半个世纪后拜占庭人重新复国,但此时他们几乎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再没有重新振作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很快,当年塞尔柱人的继承者奥斯曼土耳其人,跨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拜占庭昔日的领土和臣属,多已沦于人手。

1453年,最猛烈的风暴席卷而来,两年前即位的奥斯曼帝国新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倾国之兵来攻,君士坦丁堡在劫难逃。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拜占庭就这样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罗杰·克劳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自此,这个古老的名字也被抹去,代之的是一个新名称,"伊斯坦布尔",今日土耳其的"直系历史血统",也就由此开始。

冬:脱胎于历史阵痛寻求共和

"那地方可不是老人们待的"20世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作《驶向拜占庭》以此句开头,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奥斯曼土耳其也扮演着类似角色,他们集草原游牧文明、阿拉伯-波斯文明,以及拜占庭故地的希腊-罗马文明于一身,果然别开生面,以伊斯坦布尔为核心的奥斯曼帝国继续拓土开疆,地跨亚非欧三洲,在穆罕默德二世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一直稳居一流强国之列。

然而,像是每个从马背上下来的游牧民族的宿命,彪悍的突厥人也在奢华安逸的宫廷环境中迷失。"土耳其后宫",几乎就是香艳的代名词,享乐主义与保守主义成了国家的主流思想;新的科学技术被排斥,政治改革失败,皇室长期陷于宫闱斗争;加上俄罗斯等新兴强敌的挑战,帝国国势江河日下。

直到19世纪,巴尔干和北非的属地纷纷独立或被其他列强据为己有,奥斯曼帝国也成为世人眼中的"近东病夫"。

"No country for old men"如同叶芝对当年拜占庭的凭吊,奥斯曼帝国这个垂老的国家,在越发残酷的新时代里,也已经没了生存空间,凛冬将至。

不过,就像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都不可能让本民族的文化完全换血,虽然凯末尔一力主导西方化,但毕竟这片土地几千年来久已习惯了多文明的辉映交互,兼容并包。

文明的遗蜕,带你领略土耳其历史的四季

所以今天的土耳其,也可以寻见各种文明的烙印,各个时代的历史遗址多达两千多处,其中13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赫梯故都哈图沙遗址,到奥斯曼时代的清真寺,如同一山分四季,横看成岭侧成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