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三桓專魯”是指春秋時期,由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為代表的三股勢力,瓜分搶佔魯國王權的事件。

三桓勢力從公元前662年開始,到公元前467年魯國滅亡,持續存在了近兩百年時間,

這兩百年間魯國曆代君主始終不曾掌握實權,而三桓的爭鬥也側面加速了魯國的衰敗和滅亡,

但據《左傳》記載,這個為魯國留下禍患的“三桓”勢力實際上在魯桓公時期就被高人準確預測過。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三桓影視形象


這個故事要從魯恆公說起,乍說魯恆公大家可能並不十分熟悉,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魯隱公則因為孔子的《春秋》為後人所熟知,

《春秋》就是從魯隱公元年開始,後世學者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魯隱公是周公後人,有周公之德,而周公又是孔子最敬佩的人,便將《春秋》始於魯隱公元年;

二是這一年標誌著中原大地正式進入一個全面混戰的特殊時代,意義非凡,具有史料價值。

魯隱公實際上是一個德行高尚的君王,當年因為還是太子的魯恆公子允年幼,謹遵父命暫時攝政,待子允長大再將王位歸還。

後眼看子允一天天長大,已經到了攝政的年紀,魯隱公決定退位養老,將王位歸還弟弟,

但是老話兒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這時以亂謀私的公子揮出現了,

先是慫恿隱公殺子允以獨掌大權,受到隱公的嚴辭拒絕,後害怕事情敗露引火上身,又來到子允面前挑撥,陷害隱公無意退位,應當除之而後快,

這次年輕的子允不僅接受了公子揮的意見,還將公子揮當成恩人一樣來感謝,沒多久,魯隱公便被公子揮藉機殺害,隨即擁立太子子允即為,是為魯恆公。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魯桓公影視形象

恆公繼位三年後,娶齊僖公之女文姜為夫人,一連生了兩個兒子,到了第三胎魯桓公一時興起,讓卜師楚丘之父卜卦,一問男女,二問吉凶,

楚丘之父先是用龜殼占卜,結合卜辭歸納說:“是個男孩,名字叫友。”接著又說:“居公左右,為公室輔。季氏若亡,則魯不昌。”

桓公聽罷一頭霧水,將信將疑,便和楚丘之父商量,你這用龜殼卜算我既看不懂又聽不明白,不然你用《周易》再卜一卦,全當進一步求證了。

楚丘之父哪敢說個不字,於是用蓍草之法又筮上一卦,剛好是大有卦至,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大有卦

而初九和九二均為老陽,是變爻,如果卦中有兩個以上的變爻就必須找出宜變爻,即最終要變的爻,其詳細方法稍後介紹,經推算,六五為變爻,此卦變為乾卦。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乾卦

針對這一卦象,楚丘之父的破解之詞只有兩句:“同復於父,敬於君所”。

大致意思就是雖然和父親一樣,但又不完全一樣,暗指未來雖做不了國君卻能受到國君一樣的尊敬。

不久桓公第三個兒子出生,因手掌紋路與“友”字極像,又是最小的兒子,故取名季友,正對應了卦辭中“其名為友和季氏若亡”兩句。

公元前694年,桓公被夫人文姜和齊襄公合謀殺害,太子同繼位,是為魯莊公,莊公有三個弟弟,大的叫慶父,老二叫叔牙,最小的便是季友,

多年來兄弟幾個因為王權鬥爭一直不和,但各自發展勢力均衡,一直倒也是相安無事。

直到公元前662年,莊公病重,自知時日無多,一心想立兒子子斑為新君,但想到慶父一直覬覦王位,料想此事必定困難重重,於是叫來叔牙探探他的口風,這叔牙看莊公已是風中秉燭倒也不含糊,立即表明態度支持慶父繼位,

莊公當即被氣了個半死,萬般權衡下又找來季友商量徵求其意見,沒想到大義面前季友立場堅定,表示拼死也要立子斑為國君。

沒多久,季友便藉機殺害了支持慶父的叔牙,以此立威,莊公撒手人寰後,立即立子斑為國君,一如莊公生前所願。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魯莊公影視形象

可季友忽略了一件事,雖殺了叔牙,但慶父的實力一點不曾動搖,而且還把慶父徹底激怒,就在莊公去世這年,慶父與莊公夫人哀姜合謀,發動政變殺害剛剛繼位的子斑,立哀姜親妹妹叔姜之子為新君,並發動全部力量追殺季友,季友不敵,逃網陳國避難。

看似慶父已是最終贏家,可這仁兄偏偏是個擅長作死的主,

一來是與莊公夫人哀姜通姦,做下有悖倫理蠅營狗苟之事,

二來是被野心衝昏了頭腦,掌權不夠非要自己當皇帝,小情緒一上頭,又把新君殺了,準備自己過一把君王的癮。

這下,徹底激怒了魯國朝野上下,大家爭相要除掉這不仁不義弒君篡位的大逆不道之徒,齊國大夫仲孫湫甚至喊出了“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口號,

季友也趁機從他國組織力量回魯國對抗慶父,一時間慶父已變成孤家寡人,把自己逼到了四面楚歌,退無可退的地步。

最後慶父自殺,季友仍謹遵莊公遺命立莊公小兒子子申為君,是為僖公,季友拜相國,自此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聲討慶父畫本

後來在季友的輔佐下,僖公在位三十三年,空有君王之名,卻無君王之實,

慶父和叔牙雖死,但其黨派勢力仍在,魯國政權也被他們和季友的勢力瓜分。

後來的兩百年中,慶父的子孫孟孫氏、叔牙的後代叔孫氏聯手,共同對付季友的後代季孫氏。

魯國的政權雖然有時也被叔孫氏、孟孫氏控制,但總體來說站在權利頂峰的還是季孫氏,而且季孫氏掌握絕對權力時魯國發展迅速,國泰民安,一旦脫離季孫氏控制,反倒使魯國陷入更大的混亂。

而魯國的國君則完全形同虛設,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前467年魯國滅亡。

故事結束我們回過頭去分析當初高人所卜之卦,楚丘之父先是用龜殼卜卦,所卜之事可以說都得到了印證,

比如說季友是魯君的左右手,是魯國宗室的重要輔弼,季氏一旦衰敗,魯國也就必將滅亡等,而後來遵循《周易》規則,用蓍草所筮之卦,就給出了八個字:同復於父,敬於君所。其中的大致意思剛才闡述過了,下面我們依舊從卦辭上開始分析。

首先看大有卦卦辭,就四個字:大有,元亨。這個不用多說了,大致意思就是大有收穫,事業有成,元亨代表的就是亨通順利,總之這是一個寓意吉祥的卦。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大有卦卦辭及爻辭

再看乾卦卦辭,也是四個字:元亨,利貞。作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被賦予了《周易》中最好的“斷辭”,也就是明確判斷吉凶好壞的詞語,說明所佔問之事極其有利,屬於無條件的好。


春秋時期的“三桓專魯”是如何被高人準確預測的?

乾卦卦辭及爻辭

一下子筮出了這兩個卦,說明季友的人生當真應是處尊居顯,權傾天下,我們接著再來看變爻。

這裡還要再次引申出一個概念,就是一卦中如有兩個以上可變爻就必須根據“公式”推算出宜變爻,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已知大有卦中初九和九二均為老陽是變爻,我們要用天地之數減去營數之和,再用餘數從下至上數爻位,

我們知道天地之數即是五十五,而營數則是指占卜過程中所求每一爻對應之數,楚丘之父筮出大有卦時,營數分別是九、九、七、七、八、七,其和為四十七,兩者相減得出餘數為八,再用八從初爻數起,從最下面的第一爻數至第六爻,數至哪爻餘數數盡,哪爻就是變爻。

如果從下至上一次不能數盡,再由上至下往回數,如此往復,得出變爻為六五爻。

六五爻作為大有卦中的唯一一個陰爻,不僅是本卦的卦主,還處在君位,本身就寓意大權在握,加上之前占卜的兩個大吉之卦,季友的開掛人生就無需過多解釋了。

但楚丘之父卻沒有這麼說,他當時的解釋是季友未來雖做不了國君卻能受到國君一樣的尊敬。

簡單的一句話體現了中華語言和思維的博大精深。

他明知道季友是小兒子,沒有極特殊情況他是不可能做君王的,但卦象上看卻有君臨天下,權傾朝野的勢頭,可怎麼和桓公解釋呢?

桓公當時已立太子,如果說魯國的天下不是未來儲君說了算,那將意味什麼?骨肉相殘?弒君篡位?

再退一步講,即使作為臣子如果功高蓋主,大權獨攬也是極其不好的,也是令君主忌諱的。

思來想去,楚丘之父換了個角度說:“季友雖不是國君,卻像國君一樣受人尊敬,”這句話在之前那句“居公左右,為公室輔”的映襯下,便將季友打造成了鞠躬盡瘁輔佐君王,從而備受尊寵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