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中“春秋”一詞的來歷

春秋戰國中“春秋”一詞的來歷
中國古代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時,光陰,年齡,歲月等。“春秋”作為一個重要的先秦年代代稱,其來源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儒家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使其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春秋#

春秋戰國中“春秋”一詞的來歷

春秋

春秋戰國中“春秋”一詞的來歷

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