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文|坎特伯雷大主教

胡适晚年的时候,和秘书聊天,其中谈到这样一件事,大致意思是,当时有个孩子,自恃读了一些书,所以总爱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类话挂在嘴边。按常理讲,胡适这样的学界大咖听到这样的话,多少会赞许几句少年有为,但是,我们的适之先生不但不喜悦,反而流露出了极大的不满与厌恶。他认为,这样的话太空,太浮夸,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胡适的这样一种反应,实际上是与当时台湾孤岛兴起的儒家热潮分不开的,多少年后,在大陆地区,儒家也突然从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尴尬地位,一转而为世纪显学。某教授上百家讲坛说论语,各种国学班、女德班的泛滥,三从四德、仁义礼智信满天飞,至于海外地区的孔子学院等等,更是不胜枚举。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了,值得骄傲,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我们会看到,儒家文化热的兴起,实际上与社会问题的处理是高度脱节的,例如,前几年的"碰瓷"问题,可以说是倍受国人关注。好心办事没好报,反而被对方讹钱无数。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你和人家讲儒家道德,有用吗?有时候,甚至还不如摄像头及时拍下真相有用。所以当下的时代,我们是应当摆脱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但亦应当看到先进的科技,正是维持社会公正秩序不可或缺的一大支点。

当然了,这时又有人会说了,您别老指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说道啊,你指望儒家文化管一切,这不是苛责于人吗!的确,儒家确实有它自身思想的边界,但是女德班又是怎么回事呢?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反而是每天和他们看不懂的经史捆绑在一起,同时还要让他们熟悉繁琐的礼数,是的,人应该懂得一定礼数,可是那毕竟是孩子,童年时代正应该是他们自由发展的阶段,去画画,去唱歌跳舞,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么早就急于把孩子像机器一样驱使,这是儒家的本意吗?

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圣人自己的说法吧,孔子讲,他十五才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现在孩子还没学会走,就让他飞,这恐怕是孔子他妈也不会苟同的。

换句话说,教育就像种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再收割,不能说幼苗刚出来就使劲往出拽。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水到渠成。孔子说得因材施教,不就是要根据人的不同天性来适当引导其发展吗?可是,很多人恰恰看不到。所以我建议,喜爱儒家文化没有错,错就错在人们对儒家有误解。如何克服误解?去读原典,比如《论语》,我说的是,没有某教授倾情导读的论语。

比较有趣的是,几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李零教授出了部研读《论语》的讲义,讲义的名字叫做"丧家狗"。于是有人不干了,比如杨立华等等。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这是对圣人的大不敬。可是,他们恰恰忽视了,李零是研究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的出身,专业能力强,怎么敢随便乱讲?就拿书名来说,孔子就曾自嘲过半个身子像狗,还有曲阜的累累说圣图,什么是"累累"?不言而喻。

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当然了,细读这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对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充满了同情之理解。被后世帝王吹捧的儒家圣人,在活着的时候,并不快乐。儿子早逝,爱徒子路为了阻止野心家僭越礼制的行为,被剁成肉酱。至于孔子自己,更是周游列国,费尽口舌兜售自己的礼治学说,可是诸侯根本不理他,最后孔子只能落寞的回到家乡,了度残生。

被圣化的孔子很潇洒,生活中的孔子很无奈。而他的事业的追随者们,更是命途坎坷,一波多折。

比如朱熹,这是理学大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思想体系能够在佛学等冲击下凤凰涅槃,离不开朱熹的奋斗。可是他的遭遇如何呢?朱熹苦心研究的学说,被南宋权臣韩侂胄批为伪学,朱熹自己也因为被人算计,卷入朝廷党争而变成了所谓的奸党头目。可是他不在乎,临终之时,还在不断修改自己的《四书章句集注》。还是辛弃疾英雄惜英雄,他在朱熹墓前凭吊一番后,留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为公死,凛凛犹生"的评语。

朱熹的学问被官方批惨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秉持的学说,这是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不轻易被主流话语收编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儒家,可对于古代的专制统治者来说,死了的朱熹,也许才更有价值。至于他算不算真正的儒家,谁会在乎呢?

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朱熹像)

朱熹之后,还有王阳明。世人多因其主张发明本心,依靠内心的思考认知来生活,而认为其反理学。可事实上,阳明先生也很重视经典的研读,不然《传习录》从哪里来的?除此以外,阳明先生在家庭生活克制私欲,赡养老者,在宫廷政治中抵制刘瑾阉党弄权,不惜被人按在廷前脱下裤子打板子。这种侮辱谁能经受?可是王阳明都顶住了。不仅顶住,他在刘瑾倒台后,还为朝廷平定了江西宁王的叛乱,抚平了云贵地区的土司山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守仁全做到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但最后的结果呢?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平定宁王叛乱根本与王不沾边,而他所倡导的独立思考精神,更为朝廷权臣杨一清等所不喜。

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王阳明)

专制权力喜欢效率与服从,而反感质疑和平等,所以视心学为洪水猛兽,大力围堵王阳明的心学,前人如此也就算了,可是偏有人将王阳明的学说与大明亡国生拉硬扯在一起,称他鼓吹的独立思考精神走火入魔,坏了士人风气。维新变法的领袖之一梁启超在他的大作《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便赞成这样一种说法。此可见后人对儒家的认识,还是多少隔着一层膜。

说来也有意思,到了近代,主张重张儒学精神的新儒家又冒出来了,而被称为是新儒家开山鼻祖的梁漱溟,更倍受世人瞩目。可是,梁漱溟的思想历程很有意思,他的童年是在新式学堂中度过的,不学经史子集,学国语算术等。到了青年时期,梁先服膺于实用主义的学说,之后又转向佛学,到了临近中年,才又回到了对儒学的认可和践行当,乡村建设运动,不就是他力行儒学的最佳例子。这样的新儒家开山鼻祖,其思想世界却是一锅大杂烩。所以对于儒学是什么,还真的搞清楚,不能帽子随便戴。

夸儒家骂儒家,我们真的了解儒家吗?

(梁漱溟像)

不过,我也发现了这些儒家代表人物身上的共同点,孔子朱子也好,王阳明梁漱溟也罢,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反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样一种独立自由的传统,才是儒家真正的思想底色。如果仅仅将儒家文化等同于具体的尊老爱幼,那是对于儒学最肤浅的认识。

今天的这个时代,不需要我们把儒学推向世界,成为普世价值。也不需要我们必须严格按着大学中庸的一套来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儒家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自己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倡议,带着质疑的态度回归经典阅读,才是对儒家真正的认可与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