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如果不是因為肆虐的疫情,我們不會去驚動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

如果不是因為他率先提出了“人傳人”並建議封城,2個月來不知會如何?

如果不是因為這60天來他始終衝在前線,我們不知道疫情會怎樣發展?

…………,…………

2020年伊始,從1月18日開始逆行北上武漢調研開始,到3月17日,整整60天。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的2020年春天,異常忙碌。

這位年過八旬的科學家,如同17年前抗擊非典疫情時一樣,一直奮戰在抗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最前線。

這場疫情,讓鍾南山院士,再次成為全中國人的偶像。

人民日報評價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我們無需去贅述這位偉大人物在這次抗疫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他的高尚品格、他給孩子們的的回信、他對當代少年的寄語,他將影響著中國億萬青少年的成長。


學習了鍾南山爺爺的高尚品德

1月28日,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華社專訪,朋友圈刷屏。

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他流淚了。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尤其當他說道:我有一個學生,他提供了一個信息,他說他聽到(武漢)老百姓唱起國歌,很感動……84歲的他哽咽了,雙唇緊閉,鼻子抽搐了一下,透過眼鏡,我們都能看到他眼角的淚花。半晌,他接著說:所以,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事情都能解決……武漢本來說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因為他很清楚,這意味著的重大犧牲和代價。

醫者仁心。

記得還是春節前,他就呼籲民眾:沒有特殊的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但人們發現,1月18日傍晚,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就坐在高鐵餐桌上,滿臉倦容。

是他,第一次對外披露了有武漢醫生受到感染,病毒已經出現了人傳人的跡象。隨後,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重大非常舉措。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時再猶豫、再遲疑,後果會是什麼?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什麼是國士,這就是國士。國士無雙,更凸顯鍾南山院士的價值。17年前他在非典期間的貢獻,人們有目共睹。他的一舉一動,成為人們判斷疫情的風向標。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人們信他,因為他既有專業的知識,而且說真話。

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專業的意見,在專業人士中,首屈一指的,毫無疑問就是鍾南山院士。

他的很多觀點,沒有一點含糊,有著一位科學家的直率和坦誠。


一封回信影響著億萬青少年

3月7日,“一封來自鍾南山爺爺的回信”在朋友圈刷屏,這封加上標點符號共484個字的短短來信,成為全國2億青少年的一份學習材料和精神大餐,深受激勵和鼓舞。

網友們這樣評論:太暖心了!為國為民,國士無雙。這才是值得孩子們追的偶像!希望孩子長大後像鍾老一樣為國家作貢獻!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自從新冠肺炎肆虐以來,鍾南山院士收到了許多的信件。有表示關懷感激的,有噓寒問暖的,有推薦中藥藥方的,有直接寄來草藥的……

如山的信件中,有一筆亮眼的色彩,正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生、中學生寄給鍾南山爺爺的信,和繪出他們心中鍾爺爺形象的畫。

在此以前,或許很多小朋友並不知道“鍾南山”為何人,然而,這個鼠年的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小朋友們追上了這顆最耀眼的星,也對“醫生”“護士”“科學家”的這些職業名稱,有了新的認識,甚至激發了長大後從醫的理想。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鍾南山院士對收到小朋友的來信,十分珍視,認真閱讀了每一封來信,親自回信,並親筆寫下了對青少年的寄語:

親愛的孩子們:我看到了你們認真的一筆一劃、用心設計顏色鮮豔的圖畫、稚嫩的文字、真摯的語氣、你們的勇氣和理想,都深深地感動著我。生長在這個時代,你們是幸福的。你們善於表達、善於分享,中國有你們這些充滿活力的新生代,我感到無比欣慰!希望你們相信我們的國家,相信我們的白衣天使戰隊,無論是在一線抗疫,還是在家裡學習,我們都是在與疾病進行戰鬥。我相信你們會好好利用“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日子不斷學習,用知識縫製鎧甲,不遠的將來,當你們走出社會,在各行各業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希望你們好好學習,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學到了中華民族團結抗疫的精神

3月14日上午,鍾南山院士在官洲接受南方都市報的專訪。

他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學生們放假的時間比較長,最關鍵的不是學到了新冠肺炎這個疾病怎麼防治。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一種精神——中華民族團結抗疫的精神。由於國家的高度組織性,使得我們能夠將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為了抗擊新冠疫情這一個目標來共同努力。

具體有兩點,一是解決好小我和大我之間關係的問題,為了控制新冠疫情,使得大家有很多不便,要待在家裡,但大家都能自覺地做出犧牲,所以減少了疫情的播散。這個方面,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好地處理了大我和小我之間的關係。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還有一點,就是學會了用科學的精神去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新冠肺炎需要有科學精神,要有科學研究也要有科學知識。如果下一次有其他的事情,或者同學們在其他領域遇到了問題,也要明白,解決問題需要有科技、科研支撐。而科技科研的支撐關鍵是打好基礎。

所以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要打好自己的學習基礎,大學生要打好專業基礎。具有了良好的基礎,才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科技攻關。就像這一次,大家經過10年、20年蓄勢待發,一旦遇到情況,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創造出新的方法,找到更快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好基本功、保持好奇心和重要

鍾南山院士想對同學們說,學習最重要的是學好基本功,同時還要保持好奇心。

84歲的鐘南山院士,70多年來都在堅持學習,關於學習,他最大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而在基本功裡,學好語文最關鍵。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我們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領域中都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這尤為重要。

其次就是要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麼。

我們除了學習基本知識,還要有好奇心,經常去考慮一下:這個為什麼是這樣?或者這個跟事實(本質)有什麼出入?

正因為這樣,鍾南山院士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以及這幾次抗擊冠狀病毒的過程中,他都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和敢於提為什麼的精神。對於別人講的東西,不見得要相信,關鍵要眼見為實。以實踐為師,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


真正影響他一生的的是父母

鍾南山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名叫鍾世藩,是中國著名兒科醫學專家。鍾世藩身為一個兒科醫生,對待病人,盡心盡責。下了班,他也給孩子看病,有時孩子太小,還會上門出診。堅持大查房。認認真真書寫每一份病例,即使非醫學專業都能“看得懂”。

鍾南山奔波60天,院士之專、戰士之勇、國士擔當,影響億萬青少年

能少用藥就少用藥,能用便宜藥就不用貴的藥。這給他的兒子鍾南山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當醫生,既能救死扶傷,還能受人尊敬!”

鍾南山說:“父親就是這樣,他對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總是希望別人過得更好。”

鍾南山還有一位優秀的母親。母親廖月琴曾擔任現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

回憶起母親,鍾南山提到過幾件小事。其實鍾南山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不好,經常逃學,還留過兩次級。“五年級時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媽媽知道了很高興,她對我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

父母身上的品質就這樣深深地刻入鍾南山的骨子裡,讓他懂得為人處世的品格,和職業使命的嚴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