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也是“三個火箭發射期”

大家好!我是童心沃SEL課程講師楊柳。

一說到“叛逆”,很多家長就有很多苦水想倒;也有的家長談之色變,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有叛逆的行為。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的現象和行為!“叛逆”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也是持續經歷的一個過程。

孩子從一個只能依附在媽媽懷裡的小嬰兒,逐漸成長為獨立、自主的社會人,就是需要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叛逆”來完成。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也是“三個火箭發射期”


根據孩子的心理狀態,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是在2-3歲,這個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

第二個叛逆期是在6-8歲,這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第三個叛逆期是在12-18歲之間,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青春期叛逆”

我們把這三個叛逆期也叫做“三個火箭發射期”。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在這三個時期集中釋放內在情緒,獲得心理動力的過程。就好像火箭發射一樣,情緒就好似燃料,釋放情緒的同時推進成長速度。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來看看這三個叛逆期,孩子發展的狀態。

當然了,因為每個孩子發育節奏不同,所以叛逆期也會或早或晚。我們說到的年齡也只是大約的年齡範圍,但並不能證明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就一定處於叛逆期階段。更多的判斷還是要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情緒、想法和行為的變化來決定。

1

寶寶叛逆期

2-3歲叛逆期的孩子,很多父母會說,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叛逆期呢?那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個年齡期孩子有些事情非要自己做才行?

比如,吃飯想自己用勺子,出門非要他來按電梯按鈕,在家裡鍋碗瓢盆都是他的玩具……在這個時候的孩子還特別“護東西”,他不允許別人碰他的玩具,但凡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請,就會哭的歇斯底里。

他會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孩子的情緒波動也特別大,一個不如意就開始哭,哭了一會兒馬上又高興起來。這種情緒的變化速度之快,有時候讓家長不知所措。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也是“三個火箭發射期”


① WHY 為什麼?

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進入了自我意識慢慢形成的階段。他們開始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了。此時他們的大腦皮層,也就是“理智腦”,也在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學著開始和家庭以外的人建立社會關係,開始步入幼兒園,去適應不同的環境。

因此,他們必須要在心理上發展出“我”和“你”的概念,同時,在捍衛自我意識的過程中,獲得“我能行”的感受。

就像我剛才說到的孩子“護東西”,他會抱著這個玩具邊躲邊喊:“這是我的!這是我的!”這是就是典型的“自我意識”成長現象,他在區分你我之間的界限,和自私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階段的孩子需求的是自主性、自控性。他會開始有興趣學習更多的新技能,並且把新學會的技能反覆的使用,反覆享受這個“我能行”過程。

因此,就出現前面那些行為,他總是想探索一些新鮮好奇的東西,也想模仿大人的行為去做事,或者乾脆反抗大人的想法,大人越讓我分享,我越要把玩具牢牢抓在手中,自己的東西自己捍衛。再加上語言爆發期同時來到,說“不”也是孩子最直接表達邊界的方式

也因為孩子的這些發育特徵,他們有時候也會被自己嚇到。他們對這些心理變化也會感到迷茫、害怕、抗拒。但由於年齡太小,理智腦發育太不完善,就只會通過哭鬧這種單一渠道來宣洩。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愛哭,愛發脾氣。

② HOW 怎麼做?

父母在這個階段如果對他本可以自己完成的一些事情,過分的保護,總是擔心孩子做這個危險,做那個不行,包辦代替他去做一些事情,甚至會用嚴厲或者粗暴的一些方式制止孩子。

就如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伸手去拿水果籃裡的桃子,他想自己拿著桃子吃,可是家長怕他弄髒衣服,就直接上去打了他的小手,阻止了他想自己吃的這個行為。

可是孩子並不懂家長的意圖,他卻對這種行為開始有了懷疑,對於被打了小手有了一種羞恥心,慢慢的在他的生活中,父母對他這種無微不至的保護下,他對自己的一些行為會更加的不知所措,做事情總會畏首畏尾,他就會對自己有所懷疑,是否真的是有這樣的能力,慢慢就會喪失自主感和主動性。

那麼父母怎麼面對孩子的“寶寶叛逆期”呢?

我的建議是“賦能”和“保護”。

在這個階段,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允許孩子獨立自主的去完成更多的事情,並且在這過程中能夠幫助他,讚賞他的進步或者成功、寬容他的一些失敗,孩子就會建立一種自主性,今後他會更加積極的自主探索,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以後也會更有勇氣獨立完成事情,那他的意志品質更容易發展出來。

當然,我們的父母也不能一味的聽之任之地去放任這個年齡的孩子,允許孩子去做他所有想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許不會缺乏主動性,但是因為爸爸媽媽對事情的過於放任,沒有給予過成人一定的指導和約束,他會走向另外的一個極端,就是讓孩子沒有邊界,沒有原則。這樣的孩子就會缺少自控力,會對今後的社會生活和與其他人合作有一定的影響。

在下一期微課中,我會重點結合實際案例,給大傢俱體可操作的方法。


2

兒童叛逆期

第二個叛逆期我想通過一句話就能說出很多家長的心聲,那就是 “七八歲狗都嫌”。

如果在2-3歲時,孩子的小火箭沒有完成好第一次發射,情緒未得到完全的釋放,探索行為沒有得到更多的允許和支持。那麼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更加突出。

男孩子可能會表現得更加明顯。現在在線上跟我們學習SEL社會情感技能課程的學員中,男孩子的比例明顯高於女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弄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要跟他們鬥智鬥勇,十八般武藝沒事兒就要拿出來耍耍,老師一句話跟“聖旨”一樣,當爸媽的說他一句的時候,他甚至有十句話在等著你,“人來瘋” 的狀態也時常讓爸爸媽媽很尷尬。還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喜歡聽父母嘮叨和受父母的控制,甚至覺得家長處處都是在和自己作對,總是在不斷挑戰父母的底線,有的孩子還有了撒謊的行為,生活中總是邋里邋遢、磨磨蹭蹭的。

他們被大人看成是“問題孩子”,更是個“愛問問題的孩子”,每天脫口而出的問題,讓你應接不暇,頻頻的求助度娘,這一系列的事情每天都層出不窮,讓我們的父母焦頭爛額。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也是“三個火箭發射期”

① WHY 為什麼?

在這個階段,他們有著孩子一般的稚氣,但是也有著像大人一樣的行為舉止。

這個階段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主性更加增強,渴望自由,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同時又特別需要身邊的人給予更多的支持,他們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想得到更多的權力。

他們甚至認為自己的和父母是平等的,可以說這個時候他們就像一個“小大人兒”,雖然沒有我們大人概念中的“長大成人”。但他們會覺得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決定,如果你不同意,他會一直地嘮叨你,最終就算你不同意,他還是會按他自己的意願去做。

對於父母覺得危險的事情,你越是反對,他反而越要去做,這個過程其實是在爭取他個人權力的一個過程,他希望能得到做這個件事的權力,可是這讓我們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是在跟自己作對。

久而久之,我們父母總是帶著一種 “要戰勝孩子” 的心理跟孩子溝通,就算不大喊大叫,也總會莫名其妙的就陷入權力之爭。當父母和孩子進行權力爭奪的時候,最終孩子和父母都會落得兩敗俱傷,甚至作為父母,會覺得筋疲力盡,情況更加失控,同時孩子也覺得滿心的憤怒和怨氣。

② HOW 怎麼做?

如果說2-3歲的時候家長需要做到“賦能”和“保護”,那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賦權”和“輔助”。

我們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認知的增長速度也是遠遠高於成人,我們不要想著如何控制孩子,而是要“賦權”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自主性,要相信孩子能做到,這樣能生髮出他們的勤奮感,和更多良好品質。

但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你完全賦權,他往往會因為年齡小,而搞砸一些事情,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輔助”的作用。可以在他決定的事情上,適當幫助他,讓他能感受到父母給予積極的情感和找到自主的樂趣。

如果事情沒有想象中進行的那麼順利,家長也不要對事情的結果不斷的指責他,因為長期的指責和埋怨,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勵和認可,讓他感受到父母積極的愛是最重要的。


3

青春叛逆期

上兩個階段因為孩子的年齡都還小,家長們會感覺不管他怎麼叛逆和反抗,都還能有一些方式去掌控他,哪怕是用強硬的方式也能給他的叛逆行為打壓回去。

但是到了12歲到18歲的階段,就是我們家長們長聽到的“青春期叛逆”,這個時期的叛逆行為尤為嚴重,也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有力量的一次“火箭發射期”。完成這次釋放和成長的過程,孩子就走向了成人,不再是個不懂事的孩子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老師無論說什麼,他們的大腦裡就像安裝了什麼反向裝置,總是把你的話反著聽,讓父母也是暴跳如雷。

有關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研究,有這樣一句話描述:“青春期的大腦使得十幾歲的孩子不像一個未完成的草圖,而更像一個精緻、敏感、適應力很強的造物,幾乎就是為了完成從家庭的安全環境進入複雜的社會而完美地設計出來的。”

那這個擁有著這麼強大大腦的孩子們,怎麼就不能安分守己一些呢?!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也是“三個火箭發射期”


① WHY 為什麼?

其實也正是因為他們有著強大並發展中的大腦,他才開始有了探究自己是誰,並要獨立於父母的這個過程。

在這個期間,孩子會感覺到內心有很多衝突,他們隨著認知的快速增長,他們更重視自己,但又認不清自己。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很愛照鏡子來觀察自己,有時他們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無所不知的,但有時又覺得自己很糟糕、並不是自己想的那麼好。

有的孩子會崇拜偶像,甚至痴迷,他們心裡會有很多小秘密,他們會選擇跟身邊同齡的孩子溝通,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對家長卻不屑一顧。但父母往往將孩子對朋友的專注理解為對父母的拒絕或者叛逆。

在這個時期的孩子生理方面也在不斷成熟的階段,伴隨著突然而強大的荷爾蒙變化,和大腦發育的力量是他們所控制不了的,這就會造成他們的情緒突然波動。有時他們前一分鐘還很高興,下一分鐘有可能蠻橫粗暴。而他們此時的一些行為也只能靠“直覺”來表達,並不一定能像成人一樣做到很理智,所以看起來他們很衝動,易激動、易冒險。

此時的他們心裡好像有兩個自己,我們用英文中的“I”和“ME”代表,

“I”代表著自覺意識的我,“ME”代表著他人眼中的我,他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I”還是“ME”,是應該聽“I”,還是應該聽“ME”?

他們希望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誰。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去試探和證明在這個世界上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他想要在沒有別人指導和命令的情況下,自己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

所以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即使家長和老師不干預,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會打架,直到度過這個階段,完成“I”和“ME”的整合。他們才會既找到真實的自我,又能夠把自己置身於環境中,去適應環境,使內外達到平衡。這個過程就叫做“自我同一性的整合”


②HOW 怎麼做?

這個階段我們給到家長的建議是:陪伴和指導。

陪伴的意思是,把孩子當作成人看待,相信他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包括情緒很低落的時候,只要孩子不需要,我們就給與陪伴就好。

指導則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我們隨時都在他身邊,給予他情感的疏導或者具體解決方案的建議。當然,這都是不帶期待的建議,只給出,但不要求。下一期節目我會就這個建議給到更多具體的方法。

如果這個階段家長和外界社會給予孩子正確的認識和干預,那同一性發展就會比較均衡,他通過嘗試慢慢學習,就能夠認清自己,瞭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接納自己、尊重自己的選擇。尤其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自己扮演的社會角色也有一定的定位。

如果外界的干預過大,這個孩子就會出現同一性和角色混亂,有可能孩子的自己那個產生動力的“I”就會被打壓的沒有了,那就剩下“ME”了,孩子再也不反抗了,他覺得你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好了,你們說的算吧,或者在你的打壓下,孩子的這個“I”反而長得更瘋狂,比“ME”長得還要大,那他對於你不讓他做的事兒,他就偏要做給你看看,這個時候他對自己沒有做到更好的認識,甚至超越了對自我的認知,就更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啦,此時孩子的心裡其實還是迷茫的。

這兩種干預過後的現象,就會導致有的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的行為嚴重,有的就沒有什麼叛逆的跡象,那這就需要要家長來衡量一下自己的方法了,尤其是對沒有叛逆行為的孩子,他是否被你打壓的“I”已經沒有了反抗的動力,只是一味的順從你,沒有了自我。

當然,也會有本來家庭本身就沒有這種壓力的出現,孩子他也會順其自然的發展的更均衡,也就不會出現一些激烈的叛逆行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更希望家長能做到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在不失原則的事物上,讓孩子在感受和嘗試中不斷完善自己,認清自己。

總而言之,以上“三個火箭發射期”是孩子逐漸增強社會情感能力的必然階段,也是心理和人格完善的重要過渡。在這三個叛逆期當中,寶寶叛逆期的力量最小,青春期的叛逆力量最大。如果前面的叛逆期家長沒有更多的方法幫助孩子學會釋放情緒,獲得成長的力量,那麼到了青春期就有可能釋放出更為強大,或者有破壞性的力量,最後造成嚴重的後果。

我們看到的那些青春期沒有叛逆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因為早期得到了很好的釋放和發展,到了青春期就會更為平緩。對於現在正在我們課堂當中學習社會情感技能的孩子,他們會在5-12歲的階段,基於心理學方面的指導,會通過我們的課程來彌補前期未完成的情感宣洩,有時還會通過角色扮演達到一種情感體驗。

在老師的引導下,最終得到一些應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更容易面對和解決人際關係或者適應環境的一些問題,能夠更好的度過同一性整合的關鍵階段。而且這些孩子會比同齡人更節約成長的能量損耗,更容易走向真正的成熟。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重要的“叛逆期”,也是“三個火箭發射期”


所以,很多家長會感到孩子學習了社會情感技能,顯得與其它孩子不一樣,道理就在這。

當我們能夠理解到孩子的叛逆行為,並給與支持和有效的干預時,孩子一定會成長的更好。在下期節目中,我會和家長朋友繼續談這個話題,結合具體案例,給到每個階段孩子家長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最後送給家長們一句話:“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希望我們所有的父母都用接納和理解的態度去擁抱我們不斷成長中的孩子,在他們無助的時候給予他們足夠的力量去面對真實的自己。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童心沃

專注5-12歲孩子SEL社會情感學習

教給孩子受用終生的社會情感技能

賦予中國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童心沃SEL社交情感學習(SELshxy)專注於華人SEL社會情感學習課程的研發與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