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提到阿富汗,很多人脑海会马上蹦出恐怖、暴力、贫瘠、落后等代名词。直到2003年,美籍阿富汗医生卡勒德·

胡塞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在美国出版,这个国家才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与阿富汗相关的小说。小说一经发行,立即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被译成了61种语言,并连登《纽约时报》等权威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01周。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这本书里最深沉的一句告白,但是这样的告白,无关爱情,它是兄弟之间的真情流露。

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对儿时犯下的错,进行赎罪的故事。书中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在因嫉妒导致友情的背叛中,折射出主人公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自责赎罪的冲动。因此,这本书的特别之处,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最浓烈、最动人的感情,它还解开了很多关于人性的谜团。

今天我就借由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电视剧《热血同行》中杨真反目兄弟、一错再错的剧情,来探索:家庭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一错再错?当一个人犯错后,怎样才能获得救赎?而探索这些问题的线索,就是小说人物阿米尔公子,和电视人物弃婴杨真。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嫉妒心让杨真一步步黑化

一、嫉妒心让他们犯下了第一个错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出生在一个小资家庭里,他从小和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一起长大。哈桑正直勇敢,而阿米尔却懦弱自私。阿米尔嫉妒哈桑能得到父亲的喜爱,因此一直嫉妒哈桑。哪怕后来哈桑因保护阿米尔而被强奸,他也没能挺身而出。相反却因愧疚与逃避,他栽赃陷害哈桑,把哈桑赶出了家中。多年以后,无法承受内心愧疚感的阿米尔决定赎罪,他救回了哈桑的儿子,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类似社会动荡背景,类似人物性格。电视剧《热血同行》中的杨真,7岁被养父收养进杨府,从此过上了生活富足的日子。原本听话孝顺的杨真,在养母的亲儿子出现时,一切都改变了。他嫉妒养母的亲儿子能得到周围人的重视,于是开始设局除掉他,就这样,杨真一步步走上了黑化的迷途。

细细品来,公子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关系,像极了《热血同行》中真公子阿易和假公子杨真。只是正直勇敢的哈桑“成了”公子,懦弱自私的阿米尔“成了”仆人。当两人的身份发生互换,结局却不再那么让人欣慰。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杨真而言,是幸福的。杨真以生命为代价,也没能明白兄弟彼此的意义。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至死仍执迷不悟的杨真

二、家庭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有欲望和嫉妒,如果不经历非常大的考验,这个恶果是不会显露出来的。为了能够扶正孩子的思想,让孩子靠自己度过艰难时期,原生家庭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这个教育不是什么挫折教育、惩戒教育,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多的快乐和爱。

小说《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获得的爱,相对哈桑而言,是较少的。父亲喜欢正直勇敢的哈桑,总是嫌弃阿米尔不够阳刚。有一次,阿米尔偷听到了他的父亲和他最好的朋友拉辛汗的一段对话:

自我防卫跟卑劣毫不搭边。你知道事情总是怎么样的吗?每当那些邻居的孩子欺负他,总是哈桑挺身而出,将他们挡回去。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他们回家之后,我问他,‘哈桑脸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摔了一跤。’我跟你说,拉辛,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

这让阿米尔心中产生了一道无法修补的裂痕,这个裂痕把阿米尔对哈桑的嫉妒全都装了进去。

电视剧《热血同行》中的杨真有着同样悲惨的童年,杨真刚被领养回来时,的确被养母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她会给杨真唱好听的童谣,会讲好听的故事。到了晚上,杨家的仆人会送来杨真最喜欢吃的桂花糕,养母会一口一口喂他吃。她总是会含情脉脉地微笑着,看着杨真。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养母就发现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于是,养母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她看杨真的眼神里不再有爱,不再唱歌给杨真听,不再给杨真讲故事,桂花糕也没有了。她开始经常和养父吵架,心里只有一件事情——找她真正的儿子。当亲儿子真的出现时,心里积蓄已久的嫉妒与恐惧,终于在同一时刻,涌上心头。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不再被疼爱的杨真

对比阿米尔和杨真,他们对于兄弟的怨恨,主要就是来源于对被爱的渴望。阿米尔感觉到哈桑的存在,夺取了父亲的爱。杨真感觉到阿易的存在,夺取了养母的爱。这样的嫉妒,让他们开始迷失。又因为童年缺少被爱,他们很难有同理心,很难体会到别人的欢乐与痛苦,就更加容易作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所以,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快乐和爱。一个被爱包围的孩子是富有的,只有得到了很多的爱,他才能够学会去爱别人。就像那个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

三、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一错再错?

为什么被错误占据的人,往往很难脱身,反而会越陷越深?又是什么让错误越来越大,让嫉妒最终演化成了一种罪恶?答案是懦弱。不是错误本身愈演愈烈,而是错误者无法面对,才让错误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要想承认自己的缺点需要勇气,要想面对自己的错误更需要勇气。如果还要改正错误,那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去面对和承认自己的不足。这的确是很难做到的。

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对哈桑,有两次背叛:第一次是在风筝大赛中,哈桑宁愿遭受阿塞夫等人的毒打和强奸,也要守护阿米尔的风筝。目睹这一切的阿米尔,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斗争,最终却始终没有出手相救。他觉得哈桑需要为夺走自己的父爱,付出点代价。

第二次是为了摆脱内心的折磨,阿米尔栽赃哈桑偷了他的财物。当始终捍卫阿米尔的哈桑不做任何解释时,阿米尔“身体紧缩,好似被人扇了个耳光”,几乎在真相面前崩溃。随后他居然出现了隐隐高兴的念头,

他希望能从哈桑的离开中获得解脱,哪里知道这只是徒增内心的罪恶,让他陷入更深更痛苦的自责中,日夜忍受良知的折磨。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在《热血同行》中,作为养子的杨真,一直想得到养母的爱。但养母却心心念念只想着自己的儿子,这让嫉妒的种子开始萌芽。当亲儿子真的出现时,身边的兄弟居然对其一见如故,还处处偏袒,这更是进一步激发了杨真的报复心。于是,他想利用他人帮他除掉阿易。他留纸条、暗示阿易就是当年马贼村的遗孤。在屡次三番不得逞后,他开始亲自布局行动,他误杀了自己的养母,枪伤了自己的姐姐,造成了兄弟反目。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四、当一个人犯错后,怎样才能获得救赎?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深藏于心底的秘密,也许是一时贪念所犯下的错,甚至是某个罪恶的念头。那些事情从来没有被人发现,也不曾讲给他人听,所以也没有人会责怪你。但是你自己却会不断地因此而惭愧,这种惭愧感,其实正说明了你自己本身还有底线。

杨真和阿米尔一样懦弱,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恐惧,总把原因归咎于他人的身上。但阿米尔和杨真是不同的,阿米尔还有良知,当他一遍遍地想起自己卑劣的行为,他会有深深的罪恶感。有罪恶感其实是一件幸事,这让他最后能够将功补过,不再执迷不悟。

《追风筝的人》后半段,阿米尔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从儿时的宿敌手中将其救出。他追到了心中失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而《热血同行》中的杨真,他仍在一错再错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最后他死于曾经好兄弟的枪下。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以救赎。

嫉妒心是如何让人一错再错的?看《追风筝的人》解开人性的谜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