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吐槽道:生了对双胞胎,不得已把大宝丢给婆婆带,二宝自己带。结果从小到大婆婆什么都给大宝弄好给他吃,导致到了6岁鸡蛋都不会自己剥,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二宝自己带,两岁开始小事基本都自己完成。两个孩子极大的能力反差让这位宝妈非常后悔把大宝丢给婆婆带。

由于育儿观念的偏差,老一辈在带孩子时出于隔代亲关系,养育孩子时过度关心和宠溺。很多事情都采取包办方式,导致孩子明明已经到了该学会独立处理小事的年纪仍然像个“巨婴”。殊不知在孩子合适的年龄引导孩子完成自己该学会的小事,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剥鸡蛋”便是其中好处非常多的一项身体“训练”。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让孩子剥鸡蛋,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是对孩子的一种身体“训练”。特别是对于幼年期的孩子,处于大脑手部各种协调能力发育期,家长与其花钱去买各种玩具来训练孩子,不如用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的小事来训练。

  • 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

精细动作能力是指孩子凭借手或手指部位的小肌肉或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能力和注意能力多方面的心理活动下配合而完成的特定任务的能力。这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发育基础和必备过程,代表着宝宝的成长。

孩子在自己剥鸡蛋的过程中,在大脑的调控和心理活动的暗示下,孩子井然有序地运用手指一块块将蛋壳剥掉时,充分训练了孩子手指部位的精细动作能力。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 锻炼双侧协调能力

双侧协调能力:是指当双侧协调能力正常时,孩子能够平顺、技巧的完成需要身体两侧共同协调使用发展的活动或是双手一起完成的任务。

在孩子剥鸡蛋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用两只手共同运动来完成这个任务(一只手拿鸡蛋,一只手剥蛋壳),这两只手的协调运作构成了锻炼双侧协调能力的基础。所以当孩子到了合适的年龄(24个月左右)家长便可开始训练孩子的这项能力。

  • 锻炼手眼大脑协调性

在剥鸡蛋的过程中,孩子剥完一块蛋壳后,这时孩子会立刻通过眼睛观察,然后调动大脑思考“下一秒我该剥哪块蛋壳更容易更迅速呢?”在这个剥蛋壳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孩子的大脑活跃能力,更是充分利用了手眼协调性来剥完整个鸡蛋。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除了能够训练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有什么好处呢?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对于幼年时期的孩子来说不仅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动作身体发育,更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生存能力和性格发育。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孩子在学习剥鸡蛋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安全,以免把蛋壳吃到嘴里。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的独立性要从小培养,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任何事都采取包办式态度。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依赖”,孩子将来遇到事情毫无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孩子的习惯是大人养成,“小事情”才是养成好习惯的开始。让孩子学会自己剥鸡蛋只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一项基本训练,孩子能从中体会到剥鸡蛋的成果快乐,这时培养孩子独立的开始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 培养孩子的自信

剥鸡蛋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一项基本的自理能力,更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种表现。孩子在剥鸡蛋整个过程中享受到的困难、战胜困难、看到成功。这一系列的心理感受都会因为成功剥开一个完美鸡蛋而高兴。孩子享受自己剥开的鸡蛋时,孩子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法国物理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专注力”,由此可见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在专注于剥鸡蛋时,全神贯注地剥开一块又一块蛋壳,大脑飞速运作,手眼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整个过程很好地训练了孩子专注力。

  • 孩子会更享受“吃饭”

孩子自己剥鸡蛋,是一种能力培养,同样也会让孩子更加享受吃鸡蛋的过程,毕竟这个鸡蛋是自己辛苦剥开的。幼年时期的孩子由于不明白“食物”来之不易,会出现挑食、浪费食物的现象。所以家长在孩子吃饭时除了要给孩子讲解食物来之不易之外,还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做饭”成果。

比如妈妈做一顿饭花了两小时,结果孩子两口就不吃了。这是由于孩子不是做饭的妈妈,他无法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辛苦,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辛苦“剥鸡蛋”,以此来让孩子懂得尊重粮食,不浪费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是一种“自理”教育,在进行这种教育方式时,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更加具有自信,这是由于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尽全力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而不会遇事就知道求助别人。这样的抗压能力让他们成为了天生的“领导者”,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为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几点需要注意。

  • 给予孩子鼓励

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时方式比较“含蓄”,比如孩子明明很棒了,家长却会说“不要骄傲,下次要做得更好。”然而对孩子来说,家长这种“含蓄”的夸奖并不乐意买单。特别是幼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行动力和勤于“思考”能力更需要大人“奔放式”夸奖。

孩子学会了某项自理技能,大人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孩子自理技能学不好学得慢,家长更要给予鼓励。家长的鼓励会给予孩子极大的成就感,从而调动积极性下次会做得更好。这是一种心理效应,家长不能忽视,更不要“吝啬”自己语言。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 适当性地示弱

家长在孩子心中是伟大的存在,特别是幼年期的孩子,奉家长的话为标准而进行自己的品性塑造。但有的时候,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家长要学会适当地示弱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某天妈妈可以故意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手疼,剥不了鸡蛋又想吃,你能帮帮我妈?”通过这样的示家长的示弱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也要学会为家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自己主动掌握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

  • 尊重孩子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不要试图从管教的角色来培养孩子的习惯,这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想让孩子具备自理能力,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去自己掌握这种技能。是家长做得多所以孩子懒,还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学,甚至是孩子掌握了家长的心理。

家长要合理地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运用合适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学会某项自理技能。在此过程中,家长不要忘记孩子的感受,特别是幼年期的孩子,他们觉得理所应当被家长照顾。所以一开始家长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去引导孩子。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剥鸡蛋小贴士:实用的5秒剥鸡蛋方法,家长可以教给孩子

剥鸡蛋也有技巧,准备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蛋壳好不好剥,剥得是否完整。孩子剥鸡蛋一开始可能比较笨拙,这是孩子慢慢发育的一个过程。以下5秒剥鸡蛋的方法家长可以先给孩子演示一遍,多剥几次后孩子便能慢慢掌握其中诀窍。

  • 剥鸡蛋之前的准备工作:安全起见,这一步需要家长来执行

为什么有些鸡蛋好剥开,有些鸡蛋不好剥,其中门道是这样的:将洗干净的鸡蛋放入锅中,加水加少许盐;煮开后用中小火煮熟;再将煮好的鸡蛋和水放置到温热状态,就可剥了(切忌不要立即用凉水冲,会导致营养流失)。

让孩子自己剥鸡蛋,剥的不是“鸡蛋”,而是这几种身体“训练”

  • 先“磕”后轻轻碾压鸡蛋

第一步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让孩子来做了。让孩子把鸡蛋放在地面或桌子上磕一下,然后把鸡蛋平放着用手心来回轻轻碾压鸡蛋。这个过程中力气不要过大,当听到碾压时有蛋壳破碎的声音即可,碾压完成后可看到鸡蛋全身满是裂痕

  • 扣鸡蛋的“腰”

接下来就是剥蛋壳的时间了,一般来说前两步做到位的话,只需要几秒就能将蛋壳剥掉。让孩子在鸡蛋的腰部扣一个口,然后顺着口向两边拉扯,三步蛋壳就直接被扯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