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離開中國後的是是非非


李德:離開中國後的是是非非

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中,職務最高、影響最大者首推李德。在遵義會議上,李德的錯誤受到了嚴厲批評,但他堅持認為自己作為顧問只是提提意見,是中國同志自己搞壞了,而“完全堅決的不同意對於他的批評”,這次會議上李德被取消了指揮權。

李德:離開中國後的是是非非

1939年秋,周恩來赴蘇聯治病。李德接到中央臨時通知,批准他同機返蘇。就這樣,李德結束了他在中國的軍事生涯,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李德返回蘇聯後,受到共產國際批評,不允許他再過問中國事務。1954年,李德回到民主德國定居,主要從事翻譯工作。1961至1963年,李德曾擔任東德作家協會第一書記。60年代中期,李德一反常態,開始大談中國問題,並對毛澤東進行點名攻擊。1964年5月27日,作為德國黨主要喉舌的中央機關報《新德意志報》發表了李德的署名文章《毛澤東以誰的名義講話?》,該報在同一天刊發了記者對李德的訪問記,標題是《奧托•布勞恩——一位參加過(中國)“長征”的人》。1969年李德又在《地平線》週刊第23到28期連續發表了長篇回憶文章《從上海到延安》。在對這一長文進行補充修訂的基礎上,1973年由迪茨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單行本《中國紀事(1932-1939)》。

李德:離開中國後的是是非非

在《中國紀事》一書中,李德對當年尤其是長征時期的一些史實進行了歪曲敘述,並對一些中共領導人進行攻擊、誹謗。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李德此舉並不是他個人的自發行動,也不僅是為了洩私憤,更是當時的一種政治需要。1980年,現代史料編刊社作為“供內部參考”的秘密資料編印了《中國紀事》一書(2004年東方出版社亦曾作為內部資料出版),很快受到各界關注。為澄清歷史事實、消除不良影響,1981年《紅旗》雜誌以伍修權的署名發表了《遵義會議的光輝不容玷汙——駁李德對遵義會議的汙衊》一文。作者說:“我作為李德當時的翻譯和遵義會議的列席人員,有責任和義務,用確鑿的歷史事實,駁斥李德對遵義會議的種種誹謗,以正視聽。”文章通過大量史實指出,李德竭力歪曲遵義會議前的形勢,竭力否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硬說(毛澤東、洛甫、王稼祥)這是“宗派”,攻擊遵義會議討論解決軍事問題,把遵義會議以後的軍事戰略方針說成是錯誤的等等,都是“拙劣的歪曲和卑鄙的攻擊”。這篇文章應該是中共對李德《中國紀事》僅有的一次正式公開駁斥,文中雖對該書一字未提,但所引材料和觀點全部出自該書。伍修權在後來接受索爾茲伯裡採訪時說,李德想通過自己的回憶錄“粉飾自己的過失並詆譭毛澤東等反對他的人是徒勞的”。


李德:離開中國後的是是非非

伍修權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