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今天王和尚要為那些熱心名利的人兜頭澆一盆冷水。

先來看一首詩。

造作莊田猶未已,堂上哭聲身已死。

哭人盡是分錢人,口哭原來心裡喜。

2003年12月30日。風華絕代的香港歌者梅豔芳因病去世,享年僅僅40歲。梅豔芳屍骨未寒,她的母親覃美金為爭奪遺產,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官司。七年來,她執著地“爭奪遺產”,但是屢訟屢敗,一時成為笑談。但也不能不讓人覺得人性涼薄。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天涯歌女梅豔芳的寂寞身後事

通過這件事,再看上面這首詩。人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而那些為親人去世而哭泣的人,眼睛卻盯著遺產,“口哭原來心裡喜”,真是犀利如刀,讓人悚然一驚。

佛家總說“四大皆空”,所謂:天空、地空,道空、人空。在佛家看來,俗世的煩惱都是由執念造成,而人生不過一場幻夢,萬境歸空,終歸一夢就是這個道理。如此冷峻、犀利,貌似無情的詩句,恰好揭示了聚斂的虛無,人情的淡漠和生命的無味。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讀高僧詩篇,品人生至理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唐朝白話詩人王梵志。今天,王和尚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01:唐詩故事:迭經磨難,王梵志看破紅塵,內心得到平靜

王梵志是唐朝著名詩僧,他的詩戲謔調侃,卻揭示了佛家的至理。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概是隋末唐初人。據胡適先生等人的考據,他少年生活優渥,成長於家道殷實之族,自幼飽讀詩書。

經過隋末戰亂,他家道中落,只有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後來他生活日益困苦,終於在生活的重壓下出家為僧。據傳說,他有不少子女,但是子女皆不孝,以至於他要沿街乞討為生,50歲時,他皈依佛門,尋求解脫,雖然依然是四處化緣,但內心已經得到了平和。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皈依佛門,尋求內心平安

從此,他作詩的激情一發不可收拾,留下348首詩,受享80有餘。他的詩語言淺近,通俗幽默,卻蘊含這深刻的哲理。讀他的詩,能看破人間煩擾,達到瀟灑無塵的境界。

02:如何才能瀟灑自適,王梵志教你放下塵俗,自在遨遊

王和尚很喜歡他的這首詩。

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

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這首詩通俗易懂,卻寫出了出家人瀟灑自適的態度。王梵志把襪子反過來穿,別人看他奇形怪狀,瘋瘋癲癲,都來恥笑他。他卻說:只要自己穿著舒服,又何必管別人如何嘲笑呢?雖然反穿襪子,看起來可笑,其實自己舒服才最重要。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怎麼才能瀟灑自適?

人大多是活在別人的眼睛裡。別人一旦嘲笑就心虛發慌,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許認可,不得不委曲求全,自甘卑賤。馮小剛有電影《私人訂製》,裡面以“噁心自己成全別人”為標榜,看似大公無私,其實卻言不由衷。倒不如王梵志這首詩來得直接爽利。

人生於世,只要無愧於心,又何必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呢?

就像王梵志所寫的詩一樣,“熱即池中浴,涼便岸上歌。遨遊自取足,誰能奈我何?”人生的滿足在於瀟灑適意,唯有笑看別人的眼光,才能遨遊四海,瀟灑自在。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看破生死才能大徹大悟


02:看破生死,才能大徹大悟,王梵志笑看死亡

最觸動我的是王梵志關於死亡的詩。關於死亡,他的詩總是冷峻且直接,看似不近人情,細思卻如冷水澆頭,讓人驚醒。

比如,看到別人死亡,他這樣寫:

我見那漢死,肚裡熱如火。

不是惜那漢,恐畏還到我。

孟子在論述“惻隱之心”時,舉過一個精彩的例子。假如見到小孩掉井裡,人總是會驚恐且同情。這就是惻隱之心。李宗吾先生在論述此句時,曾說:人都是先“怵惕”,然後才有“惻隱”之心。因為,見到孩子掉井裡,首先是害怕擔心自己也掉進井裡,這就是怵惕;而後才為別人掉進井裡而擔心,這就是同情心。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孟子的惻隱之心就是同情

王梵志則更為冷峻。看到別人將死,他心中驚恐萬狀,心熱如火。不是為別人死亡而同情可惜,而是害怕那死亡造完一天也要找上自己。面對死亡,人總是心生恐懼,但是死亡又是怎能避免得了呢?就像《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說的那樣,“每個人都要死,我說那誰也躲不了的瘟疫,便是大限到來,人人難逃。”

但怎樣面對死亡,確實一個巨大的課題。秦始皇為了求得長生,派人去海外尋求仙藥;漢武帝為了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建立巨大的承露盤,希望上上天垂憐,賞賜仙藥。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秦始皇也看不透生死


對於如此懼怕死亡,千方百計尋求長生的人,王梵志冷冷寫出下面這首詩。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即便是銅打鐵鑄的門檻,又如何能抵擋得了死亡呢?鬼看到世人如此枉費心機又執著不懈的努力,想來也會拍手大笑吧。

唯有看破生死,放下虛妄,才能得到解脫。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人生虛妄,看破即安

03:人生如寄,放下才能得到平安喜樂

《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其實也是看破人生虛妄的至理名言。甄士隱在作註解時,曾有一句說得非常深刻,道是“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人生浮沉,世事輪迴,俗世爭鬥場上不斷上演著或悲或喜,可笑可嘆的鬧劇。但是,細看來又有什麼意義呢?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中的這一主題,很可能是從王梵志的詩中得到了啟發。王梵志這樣寫道:

此身如館舍,命似寄宿客。

客去館舍空,知是誰家宅。

軀體不過是寄居靈魂的皮囊,一旦人死燈滅,那這臭皮囊又有什麼用呢?就好比,追名逐利,建設華屋廣廈,到頭來,只是給後來人居住而已。

唐朝白話詩人的5首犀利詩句,飽含浮生大境界,第一首就驚動人心

△ 放下執念,得大自在

​看世間,多少人為名利操碎了七竅玲瓏心,為地位削尖了腦袋去逢迎求拜,其實到底不過是黃粱一夢。就好比人去樓空,舊樓很快被新人佔據了而已。

因此,讀王梵志的詩,能讓人清醒,讓人看破,如果能放下虛妄和執念,也能得到人生的解脫和生命的安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