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另一個稱呼是殷,唐朝滅亡之後,一個割據小國用過這個國號

王延羲是939年朱文進、連重遇兵變的最大受益者,成為閩國新的統治者。王延羲雖然不是那場兵變的直接策劃者,但是他也確實久懷異志。《資治通鑑》記載了一件事,王延曦在王繼鵬還在位的時候,有一次參加皇帝辦的宮廷宴會,“會新羅獻寶劍”,康宗王繼鵬舉起寶劍問宰相王倓:“此何所施?”王倓回覆道:“斬為臣不忠者”。當時的王延曦已經有謀反之心,故而“凜然變色”。

在王繼鵬那種嚴苛猜忌迫害之下,很多並無奪位之心的宗室都慘遭殺害,王延曦這種本就想造反的皇叔只能“陽為狂愚避禍”,裝瘋賣傻保住了性命。拱宸軍使朱文進和控鶴軍使連重遇發動兵變,表面上看因為一起偶發矛盾導致,更為深刻的原因是閩國內部軍人集團之間的矛盾。朱文進和連重遇有實力發動兵變,但是又必須捧出一個王氏子孫作為招牌,王延曦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商朝另一個稱呼是殷,唐朝滅亡之後,一個割據小國用過這個國號

控鶴軍

王延曦即閩國王位之後,依然也是“驕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尋舊怨”。與王繼鵬一樣,王延曦最防範的還是王氏宗室,擔心這些人炮製自己的成功。王延曦最忌憚的是自己的弟弟、建州刺史王延政,據《資治通鑑》記載,王延政多次致書王延曦,對這位兄長的很多乖張行為進行規勸,不想引起反感,王延曦“復書罵之”。

為了防範王延政,永隆二年(940年)正月,王延曦派出自己的親信業翹出為建州監軍,教練使杜漢崇監福州與建州之間的南鎮軍。這兩人爭相蒐集王延政的黑材料,進一步加劇了兄弟二人的仇恨敵對。據《資治通鑑》記載:

一日,翹與延政議事不葉,翹訶之曰:“公反邪!”延政怒,欲斬翹;翹奔南鎮,延政發兵就攻之,敗其戍兵。翹、漢崇奔福州,西鄙戍兵皆潰。

商朝另一個稱呼是殷,唐朝滅亡之後,一個割據小國用過這個國號

閩國前期

坐鎮福州的王延曦顯然對於來自西面建州的軍事威脅防禦不足,還是不會吸取當年王延翰失敗的教訓。眼看防禦不足,王延曦乾脆冒險出兵越境作戰,是年“二月,曦遣統軍使潘師逵、吳行真將兵四萬擊延政。師逵軍於建州城西,行真軍於城南,皆阻水置營,焚城外廬舍。”

建州的王延政不會坐以待斃,畢竟佔據了地理優勢,麾下武力又不弱。王延政在據城死守的同時,又派人向吳越求救,竟然將來犯的福州兵擊敗了,“三月,戊辰,師逵分兵三千,遣都軍使蔡弘裔將之出戰,延政遣其將林漢徹等敗之於茶山,斬首千餘級。``````丁丑,王延政募敢死士千餘人,夜涉水,潛入潘師逵壘,因風縱火,城上鼓譟以應之,戰棹都頭建安陳誨殺師逵,其眾皆潰。戊寅,引兵欲攻吳行真寨,建人未涉水,行真及將士棄營走,死者萬人。延政乘勝取永平、順昌二城。”

商朝另一個稱呼是殷,唐朝滅亡之後,一個割據小國用過這個國號

殷國政權發行的貨幣

經過三場大戰,王延曦派來的福州軍隊竟然完敗於王延政,“自是建州之兵始盛”。然而,王延政請來的吳越軍隊卻成了麻煩。吳越內部對於是否出手援助王延政是存在分歧的,經過內部一番爭論,最終在這一年二月,吳越王錢元瓘才派“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仰仁詮、內都監使薛萬忠將兵四萬救之”。

然而,戰事結束之後,吳越軍隊卻不想離開了。很顯然,錢氏出兵的意圖可能就是以建州為跳板,進一步奪取福州。當王延政要求吳越軍離開時,吳越軍隊卻拒絕撤軍,“營於城之西北”。最後,王延政與吳越軍又發生了衝突,加上連日陰雨,吳越軍的糧秣已盡,最後只好被迫離境。

兄弟內戰沒有結果,雙方暫時休戰了,王延政在建州的獨立地位得到承認。永隆三年(941年)正月,王延政加固了建州城池,並向福州朝廷請置威武軍,求任節度使。但是,福州原本就是威武軍,王延曦便以建州為鎮安軍,任命王延政為節度使,封為富沙王。王延政卻把鎮安軍改稱為鎮武軍。

商朝另一個稱呼是殷,唐朝滅亡之後,一個割據小國用過這個國號

五十十國中的閩和殷

但這和平也只是暫時的,不久之後王延曦“聞王延政以書招泉州刺史王繼業”,因為擔心二人結盟,又派人將王繼業召回福州,“賜死於郊外,殺其子於泉州”。不久,又將深得士卒之心的王繼嚴賜死。王延曦的濫殺引起了宗室內部的恐慌,宗族勳舊人人自危。

建州的王延政以王延曦殘殺族人為由,再次起兵進攻福州。永隆四年(942年)六月,王延政圍攻汀州,歷四十二場惡戰,竟未能攻下汀州,便退軍返回。兄弟互伐數載而未有勝敗,只是八閩大地生靈塗炭,百姓無辜成為炮灰。

永隆五年(943年)二月,王延政乾脆“稱帝於建州,國號大殷,大赦,改元天德。以將樂縣為鏞州,延平鎮為鐔州”,閩地同時出現兩個政權。在中國歷史上,“殷”作為國號,除了三代中的“殷商”,王延政的建州政權“殷”算是唯一一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