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一個孩子上課,全家累?為什麼?

沫沫191070461


一個孩子上學全家累。我認為這都是屬於人為的現象。一個優秀的家長應該懂得讓孩子自食其力,讓孩子懂得為什麼要學習!家長首先做到給孩子講出為什麼要讓他學習的道理。然後讓孩子自覺的去學習,如果孩子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家長。或者老師,一定要給孩子說清楚。在上課期間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這樣孩子會慢慢懂得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道理!另外教育孩子不是奶奶或爺爺其他人去教育的。教育孩子的思想是父母自己的責任。其他人無需添亂!謝謝!


哲言Z


你問得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其是我女兒剛上一年級,沒上學之前,對孩子上學真沒有累的概念,我的思維還停留在我本人上學的年代。女兒上學幾個月以來,逐漸感覺到壓力,每個家長都很怕自己的該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四五種之多!就拿我孩子來說,除正常課程以外,還有英語、數學、美術、舞蹈和小主持人,一週下來沒有什麼休息時間,孩子累,家長跟著也受累。整個學校大環境就這樣,不報班,心裡擔心時間長了會有差距。這是我的現實情況,不知道大家的情況怎麼樣?歡迎大家留言!!!


羞羞小丑er


那是因為你從小沒有培養好學習習慣,我兒子從小我就給他講故事,他特別愛聽,後來就不給他講了,給他教拼音,自己去看,所以很早他就自己讀書了,他會偷偷偷爸爸的書來讀,比同齡人多讀很多書,做作業從來不用守,即便高考,我看我的電視,他複習他的,所以習慣很重要!現在一年他要讀100多本書,現在有幾個孩子可以做到?所以家長最初的培養習慣太重要了!加油吧!


裙裾飛揚


我以前幾個兒女都是在農村上課,我夫妻也文化水平不高,丈夫只忙他的事業,從不管孩子讀書,兒女讀書都是因材施教,沒有強迫他們學習什麼,對兒女讀書壓力最大就是學費,當時生意做失敗,家庭困境艱難。

對於其它,說孩子上課全家累,我家不會,孩子們有興趣讀書就讓他們讀書,不會讀書的,讓他們輟學出來幫忙做事,不強迫他們讀書。

我只關心兒女們不要做犯法的事。


夢153029676


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爺爺奶奶寵愛,家庭中父親是否以身作則,在教育上耐心的因勢利導…

母親一般在學習上抓得過緊,對子女的學習教育上有種壓迫感,有的母親硬性規定子女必須再學其它興趣班…時間流逝,矛盾累積,人生當務實,教育要從實際出發,以科學合理的態度對待子女教育問題,以務實的精神配合學校的知識結構教育,而不是居高臨下,強制管控,父母應該是子女的良師益友,心與心溝通,準確面對現實教育中的矛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實際結合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子女的學習教育。家長應調整心態,配合默契,學習就不累!

謝謝您的提問。


細水長流1271


現在的孩子學習科目多,提倡全面發展,加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有時候也是被迫上這些補習班,其他孩子都在學,自己家孩子不學跟不上,趕鴨子上架,不單是孩子累,家長也累,是普遍現象。

累的原因有;一孩子上學不像以前那樣自己去上學就可以了,現在車多,不安全,上下學都需要接送,如果父母需要上班,那麼就要辛苦爺爺奶奶接送上下學。如果週末需要上補習班,那麼也要家長陪同去;


二,孩子的家庭作業很多都是需要父母配合完成的,比如聽寫,背書,手工製作,網上作業等,這就需要父母下班後進行作業輔導,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還需要輔導孩子功課,家長肯定累!遇到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情況,那麼做完作業都10點或11點了,孩子也辛苦,家長也受罪。因此,很多家長在輔導作業的時候脾氣都比較暴躁,網友說:不寫作業各自安寧,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好好學吧


當家裡的孩子要上學,確實是全家都得圍著孩子轉,這裡面分為兩層壓力:

1. 普遍壓力(不可控)

2. 教養壓力(可控)

孩子上課時,家庭的普遍壓力:

普遍壓力是指每個家庭都必須面對的,具有不可控因素,包含了以下方面:

1. 家庭經濟壓力

雖然說現在是九年義務教育(有些地區是十二年義務教育),但即便不上輔導班,各種輔導資料(即便是要打印),那也是一份支出。當然大多數家庭能支撐得起,只是多少還是一份壓力的存在。

2. 學校壓力

應試教育無論如何減壓都是有壓力的,畢竟存在競爭。即便老師、學校方面沒有意願去逼家長監督孩子,但當看到成績的時候,當被叫家長的時候,這份壓力就隨之而來。

3. 孩子的壓力

孩子自身承載著壓力就不用多說了,但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承擔來自孩子的教育壓力。包括幫助孩子釋放壓力,教育孩子缺乏方法的壓力,以及輔導作業的壓力等等;

另一個方面,現在的孩子問題越來越多,因為影響他們成長的因素越來越多(例如我們過去就沒有如此方便、內容繁雜的信息傳播方式),但是家長卻沒有相應的進步,這份進步即包括了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又包含了教育的方式。

4. 人手的壓力

孩子是需要接送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對於許多北漂家庭來說,沒有老人的幫助,家裡就必須留有人手接送孩子,安排孩子的生活日常。如果請保姆或者放託管班,那就是另外的一份經濟壓力。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必須面對的壓力,面對這些不可控的壓力,家長自身無論從物質還是體力、心理,都需要進行自我釋壓。

孩子上課時,家庭的教養壓力

講句大實話:在教養壓力面前,上述所有壓力都是浮雲。教育本就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不解決,什麼教育都是空談。

一個學習態度惡劣的孩子,足以讓任何家長崩潰。

這樣說不是唯成績論,學習本就是孩子的家庭責任之一,就像賺錢養家是父母的家庭責任之一一樣,但多數家長只把學習當成孩子的唯一家庭責任,久而久之,家庭對於孩子而言的價值也是單一的、功利的。

而教養的壓力來自兩個方面:

1. 家長的教育理念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家長,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我們的教育理念,都是傳承自我們的父母,接受的文化薰陶、再結合我們自身的缺失而形成。

舉個例子,某位父母從小被以唯成績論的理念教育成長,那麼他可能形成以下三種教育理念:

A. 在其發展歷程中,唯成績論被不斷證明是正確的,他也因此獲得一定成就,那麼他就會繼續秉承這種教育理念;

B. 在其發展歷程中,唯成績論給他帶來痛苦,而接下來的事實證明唯成績論毀了他,那麼他就會往另一個極致教育理念走(例如放縱溺愛);

C. 在其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獨立自我,有辯證的判斷能力,明白無論哪種極端都會帶來極端後果,遂結合實際走中庸路線,既不唯成績論,又不唯放縱論。

(以上只是做舉例用,實際生活有無數可能,不能一一列舉)

2. 家長的教育方式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家長,而我們的教育方式同樣也是傳承自我們的父母,舊有的文化,以及自身的認知及能力而形成。

倘若我們的父母是以殘酷的方式進行教育(例如打罵教育),那麼我們是否會形成這種教育方式,就取決於這份教育方式是否在我們身上有成效,以及我們是否願意去接受新的方式。

例如,某個被打罵教育成長的孩子,他的人生歷程中有因為被打罵而挽回的事蹟,那麼他就會對打罵教育深信不疑。

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一起成長的好夥伴就是打罵教育的產物,當年我們混跡網吧、跟隨三教九流胡鬧,而他被父母揍了一頓狠的,隨即修身養性,今日成就不低。所以他非常感激當年父母對他的打罵,打醒了他,罵醒了他。

而之所以說這兩個壓力是可控的,是因為我們只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就能有長足的進步,這一切取決於家長自身的態度。

不累的家長,是理智的家長

不累的家長,是理智的家長,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需要理智的家長。理智的家長能辯證的去對待孩子的問題,尋找解決方式,跟著孩子的成長腳步保持進步,更為重要的是,理智的家長是能夠面對現實的。

每個家長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孩子,有自己的理想生活,不理智的家長以此為標準要求孩子,要求生活,而理智的家長以此為目標,面對自己的現實孩子和現實生活,和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為此不斷努力。

那麼,怎麼成為一個理智的家長?以下的11個法則,可供參考:

1. 放鬆自己:

用放鬆的心態看待養育孩子這一件事情,優秀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總能用放鬆的心態看待育兒這件事。相反,那些不夠優秀的父母,則總是為一些事情擔憂。

或許他們憂慮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父母(也許他們確實應該擔心這個問題),而是一直在擔心一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事情,而這種擔心已經在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的父母。

一個事實是,不著急把孩子變成大人的模樣,他們終究都會成為大人

2. 人無完人

教育孩子時犯了錯、甚至被孩子埋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無需自責。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不是麼?

父母自身是有缺點,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這並不代表父母只需要完全做自己,不用改善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

而孩子同樣是必然有缺點的存在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改善扶正孩子的缺點,而不是要求孩子完美。

3. 安於當下

我們有一句古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句至理名言卻並不適合用在教育孩子上。尤其是本就對自己生活不滿,對自己孩子不滿的家長。

所謂安於當下,就是積極面對現實生活,面對自己的現實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孩子的美好。而不是無限放大自己對生活的憂慮。


4. 認清自己的長處

育兒有道的父母都能看到自己的長處,而且對自己的長處有信心。

人是群體動物,所以存在著彼此的對比。某個富有的家庭培養孩子的方式是不斷上補習班,某個有閒餘人手的家庭培養孩子的方式是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我們無需為此而焦慮,甚至進行攀比。

細心點挖掘自己的長處,或者你是一個很好的廚師,可以為孩子準備美味營養的佳餚;又或者你是一個編程師,可以教會孩子機器人編程...

總而言之,認清你自己的長處,而不要以己之短擊他人之長。

5. 偶爾可以打破法則

孩子需要規則,這樣他們才能遵守規則成為一個好孩子,但並不代表我們非得一成不變的去執行規則,只要理由充分,法則是可以打破的,“法律不外乎人情”不也說明了這一點嗎?

6. 不要嘗試所有事

總有些家長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全能,今天鋼琴、明天跆拳道、後天街舞書法...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是冠軍騎師、芭蕾舞女演員、科學家、職業足球運動員、音樂會小提琴手還是演員?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很難確定。

所以,你或許應該給孩子報讀興趣班,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樣一來,等他們長大的時候,才不會把自己的失敗都歸咎於父母,責怪父母沒有從小培養他們。

你希望孩子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他能否認知這些事物?不要嘗試把孩子培養成全能

7. 適當取捨他人的建議(包括本文的所有建議)

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然不會有“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一說法。孩子和父母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是在告訴你,在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謹慎對待他人對你的建議,每一條建議的取捨都需要結合自己的家庭實際、孩子的實際來進行。

例如某些人給你建議全職帶孩子,但實際上如果你不參與工作,家庭連基礎生存條件都難以保證,這種建議明顯就是不適合你的。

8. 想要逃避孩子是正常的

無論孩子怎麼氣你,往往你也一樣在氣他們,這是親子間彼此需求互相沖突。而偶爾你覺得孩子很討厭,很想逃避孩子,這是正常的現象。

尤其是那些剛剛為人母親的,那個總是啼哭的孩子確實讓人覺得煩惱,想要逃避是非常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

當你產生這樣的念頭的時候,那就把孩子放下給信任的人,自己先避一避“風頭”吧!

例如在教孩子作業的時候,覺得孩子愚不可及時,你可以選擇出門走一走。

9. 躲開孩子
秉承上一條建議:當你需要冷靜的時候,盡你所能的遠離孩子。尤其是你想要動手揍他的時候,你是成人,有無數的方法可以宣洩自己的情緒。
10. 父母也是人

別讓孩子成為你生活的全部,這同時也是給孩子帶來壓力。當孩子發覺父母的成就感是完全建立在自己的表現和前途之上時,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父母也是人,有自己的七情六慾也理應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生活。那些育兒有方的父母都有一些興趣愛好,而這些興趣愛好與為人父母之道沒有任何關係。

11. 不要忽略和伴侶的關係(最重要的一點)

你很愛這個人,甚至和他/她有了孩子,這說明你對對方是認真的。那麼有了孩子以後,這個人還應該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

也許,你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但決不能忽視對他/她的愛。或許,孩子對你和他/她之間關係的改變超乎你的想象,但20年以後,當孩子都一一離你而去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邊就只有他/她了,彷彿又回到了從前。

所以,如果你平時沒把伴侶當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沒有好好地培養夫妻關係,到了那時,你將痛苦不堪。而且孩子也會一樣痛苦,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離開毀了父母的生活。

因此,孩子需要知道,父母一直彼此相愛著,這樣,他們才能放心地離開家,獨自開始生活,最終,找到心儀的另一半。


淅爸育兒記


現在真到了我們該反思教育的問題了。這些年,為適應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企業急需人才的矛盾,國家加大了大學投入力度,擴招擴建,解決了人才供需矛盾。全社會人才的培養都圍繞高考指揮棒的運轉,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導致教育產生畸形發展。尤其是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強加各種複習班、興趣班、補習班,孩子累,父母累,無形中也違背了教育的規律。反觀國外,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主要進行孩子的自然教育,培養孩子與自己、與他人、與自然、與萬靈的和諧連接;培養孩子探索自然、感知自然的能力,啟發孩子的靈性和創造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歐美國家和鄰近的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特別多的原因。華德福把孩子的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七歲以前以自然教育為主,培養孩子的基礎感官;第二階段十四歲以前,以提高思考判斷能力為主,培養孩子的認知感官;第二階段二十一歲以前,以發展自主性和創造力為主,培養孩子的靈性感官;所以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紳士風度、精英人才。在這面,聽說山東威海奇遇小螺號成長樂園聯手德國大師正在打造,值得關注!


郭有輝1970


首先我在大學期間給初中、小學生做過輔導,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你。

我給初中孩子做過家教,這個同學的特點就是在家就是不想學習,老師來就學,老師不來就不學,要不就看電視要不就玩手機,總之就是不學習。留作業也不認真寫,等著老師來講。成績漂浮不定,家長還很忙,沒時間管她。但是呢,她比較聰明,比較聽老師的話,並且有錯誤也會即使改正,缺點就是習慣不好,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還很馬虎不認真。

針對這個同學的缺點,我首先做的是和她的父母交代一下孩子的缺點,並且和父母商量一下針對孩子的學習計劃,和父母商量完的結果也去和孩子商量了一下,孩子同意,她才會認真的執行。我們知道,初中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時期,溝通方法最重要,我們一起制定的計劃是每天何時學何課,每天學習每科的進度任務是如何,有了任務那標準是什麼,有了標準我做什麼孩子做什麼,爭取做到什麼,最後我們還有獎勵懲罰機制,五天每天做的都很好,獎勵一隻筆,十天沒堅持住,那就要罰多寫一天的內容。

當然了,這些是我們的做法,可是從這些做法中不難看出我們每個人都有參與,每個人都有目標,孩子的家長對我有充分的肯定,這過程開始很累,可是堅持住十天就不會累了,孩子現在班級前十。

所以我想和您交流的是,有計劃,鼓勵為主,最重要的是堅持住,每一個人都要堅持住,那全家都不會累,你還會享受其中。


WIFI最小格


問題提的好!教育面對的是什麼呢?答案就在裡面,面對的是人,面對是知識,面對是竟爭,哪個是簡單的呢?學習要具備多種條件,這些條件準備好了嗎?假如準備好了說明是行家,沒準備好說明是教育的外行。如,孩子的智力因素的訓練,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基本的知識準備。對教育的認識決定孩子的能力的發展,有自然主義,這樣的認識可以說是天真的人。認為孩子自然懂事,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其實這裡就有什麼是“快樂”的認識問題,這樣的認識很容易教育準備不足的問題。大人的天真必定使孩子天真,學習不是簡單的事,沒有刻苦的努力想學好知識門都沒有。在看看怎樣陪孩子學習的具體辦法是什麼?有多少知道的呢?也就是解決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是否具備。提到教育我們真的重視過教育了嗎?是什麼時候起……教育難這是事實,有這個認識就是好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