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神话传说里,西天王母娘娘的道场位于昆仑山。《山海经-西次三经》里载注,王母娘娘居住在玉山:

从玉山向西行480里,有座山丘,取名“轩辕丘”,相传是轩辕黄帝居住的地方,黄帝在此地取了西陵氏女后,山丘因此得名。

从轩辕丘再往西行300里,名叫积石山。山下有一石门,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漫过石门向西流去。据说,这座山里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当年,大禹在治理泛滥的黄河时,曾经凿开了积石山,疏导黄河水通过,一直流到龙门。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相传,大禹治水的千秋功业,就是从积石山开始的。

尧帝去世前,经过3年的考察时间,将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帝。大禹治水有功,又被部落推举成舜帝的接班人,不久之后舜帝就将大位禅让给了大禹,自己选择巡游四方去了。

大禹接任舜帝之位后,按照洛阳西洛宁县所出的神龟河图背部的神秘图案,划定天下九州,又按照此象制定九章大法,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平安。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大禹在晚年时,也曾效仿先贤尧、舜二帝的做法,先后从部落中推选出了颇有贤能的皋陶和伯益做为他的合法继承人。

史料记载,皋陶是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首领,为人正直,执法如山,经历尧、舜、禹时期,堪称为“三朝元老”。

尧舜时期,皋陶辅佐贤王,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部落的刑罚和法律,设立了监狱……皋陶也被推举为首任司法长官,被后人尊奉为中国的“司法鼻祖。”

“汝作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五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舜帝在位时,曾如此赞美皋陶。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皋陶是大禹的忠实支持者之一。大禹刚开始接任舜帝之位,有部落族人表示不服,宣扬不满情绪。皋陶便多次出面,宣扬大禹的功绩,最终使得这些部落,一心拥戴大禹。

由于皋陶掌管刑法,公正严明,威严有德,深得大家的信任。大禹执政时期,在他晚年时,效仿尧帝和舜帝,推选了皋陶作为他的禅让接位人。

可是,当皋陶活到106岁时病逝。由于皋陶早于大禹帝辞世,致使“禅让制”曾一度搁置。但皋陶,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之一,与尧、舜、禹齐名。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皋陶去世后,经过大家的推举,大禹选定第二位接任他的继承人——伯益。伯益与皋陶是父子关系,且有上古中华第一神童的美名。据说,4岁时,就成了大禹的老师。

伯益的性格和处世之道与父亲相似,不做违背法度的事情,不为了满足私欲,而违反民意,在百姓的心中,伯益也是一位大英雄。

大禹治水时,伯益发明了凿井的新方法,教会人们用火烧等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

虽然大禹在晚年时期,在形式上效仿了尧舜二圣,禅让贤能之人接位的做法。但随着王位的逐渐稳定和巩固,他的心里也开始有些“私心”: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为何要让别人家的儿子接任?何不由自己的儿子启——来接管。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汉字中的“启”,有打开、开创、开始、开裂等意。

《山海经》里记载:启的出生,充满了神话色彩和神奇传说,是大禹和女娇在轩辕山丘所生。

女娇在嵩高山下,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听到大禹的喊声后,大石向北方裂开,生出了一个小孩子。大禹因此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启”,取开裂之意。据说,启还曾三次驭龙上天,到天帝之处做客,还暗中学会了天宫中的乐间《九辩》和《九歌》。

于是,大禹在晚年之际,暗中扶持并锻炼自己的儿子,让启参与到国事的治理和管理中来,而渐渐地远离架空了伯益,使得伯益成为“有名无实”的“接班人”。

大禹帝治水有功,为何又要废除“禅让制”?您看期间发生了哪些事

时间一长,启的功劳越来越大,得到多数部族首领的支持。而名义上是继承人的伯益,却被人们慢慢疏远,也渐渐淡忘了伯益原来的功劳。

伯益眼见势力渐衰,恼怒中,召集了东夷部范的军队,向启宣战。最终,伯益被早有准备的启打败。

启取得胜利后,在钧台公开宣称自己是夏朝的第二任国君。从此开启了父终子继的“家袭制”。

夏启改“禅让制”成“家天下制”的做法,也曾引起不少部落的强烈反对,但都被夏启打败,其相关部落的成员被罚为奴隶。

从此,夏启的实力和王位越来越强大,也没有人再敢挑战启的权威了。夏朝统治471年,传承14世后,残暴无道的第一个暴君——夏桀亡国,被贤德的商汤取代。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