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述:關於肝的生理

1、肝體陰而用陽

2、肝、膽相表裡

3、陰陽互用,肝膽同治

4、“肝主筋”、“少陽主陽”

《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繞毛際,橫入髀厭中。……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

中醫講述:關於肝的生理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

中醫講述:關於肝的生理

少陽主骨:

《素問·熱論篇》 “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骨”。

《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

周身關節疼痛均與少陽相關,可從少陽論治。

《靈樞·陰陽系日月》雲:“肝為陰中之少陽。”《素問·六節藏象論》稱:“肝,此為陽中之少陽。”

根據臟腑的位置,五臟之氣的升降特性及其與五時的對應關係,肝其體陰而用陽,故經絡則曰厥陰,在臟腑則為少陽。

肝主筋:

《素問·六節髒象論篇》曰:“肝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

《素問·五藏生成》認為“諸筋者皆屬於節”,即筋是連接關節、維繫關節功能活動的組織。

“筋”對應現代解剖學中的肌肉、關節囊、滑膜、肌腱、韌帶、韌帶、筋膜、軟骨組織、椎間盤等組織。

筋是肝的外延,也是肝經氣血是否充盛的外在表現。

筋的功能有賴於肝血的濡養,肝血充盛則筋的收縮、弛張功能正常,手足等關節才能運動自如。若肝臟功能失常,不能濡養筋脈,將會出現筋脈拘攣則致關節屈伸不利乃至變形。


肝主疏洩,為樞:

肝屬木,體陰用陽,為陰盡陽生之髒,是人體氣機流轉的重要保障。

《類證治裁》雲:“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鬱。”說明肝“主升、主動”,其升發的特性不受抑制,故周身的氣機升降、出入皆有賴於肝氣的運動。

肝氣條達,則三焦氣機順暢,脾胃運化正常,氣血化生有源,經肝的疏洩,經筋得以濡養。

《證治匯補》提及:“氣不周流之關鍵在於肝氣不舒。”而肝在升發氣機之時,亦可通降六腑濁氣,六腑以降為順,肝通過升清降濁,實現氣機流轉,升降自如,為全身氣機活動之樞

肝主疏洩的功能在痰、瘀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醫學氣血理論中,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

而痰的形成方面,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而脾之運化水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之敷布水液,均需肝之疏洩氣機相輔。

氣化的運行可概括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五臟之間,心降腎升則水火互濟,肝升肺降則氣血和暢,肺降腎升則氣水互化,肝腎同源互化則精血互生,其中肝木升發、疏洩的功能起關鍵的推動作用。

故在痰瘀形成過程中肝臟功能狀態具有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