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 塘湾村:产业扶贫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枝叶相持

宜潭片区塘湾村由原塘湾村和原盟山村于2016年元月合并而成,座落于宜水河畔,距市区4公里。全村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33户216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26人,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年集体经济收入较低。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为带动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实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塘湾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村情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为了将产业扶贫进行到底,服务最后一公里,塘湾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规划,大力打造特色果林产业,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投入资金重点发展葡萄、水晶柚、黄桃等特色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实现“志、智双扶”和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塘湾村注重根源治贫,化“输血”为“造血”,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和核心动力,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道路。“今年,我们以种植黄桃、水晶柚等特色果林为重点,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规模化发展,今后,塘湾村将形成特色果林业产业新格局,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的途径。”塘湾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尹文军说。2019年底,在市农业农村局帮助下,塘湾村投入资金35万元整地、打井、装水管、买肥料、购进了1000株黄桃树苗、2000株水晶柚树苗。“在栽种过程中,塘湾村的贫困户、五保户、贫困边缘户也参与其中,村里每天给他们发80元的工资。以后形成规模了,管理、采摘等工作也会交给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固定给他们发工资,带动他们一起富裕。”塘湾村党总支书记何晓峰说。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收益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稳步脱贫的有效途径。塘湾村通过发展特色果林产业,吸纳村里的贫困户、边缘户、一般农户等参与,进行浇地灌溉、锄草、施肥、剪枝、摘果等工作,通过参与技术管理,获得收入,为稳定脱贫提供进一步保障,实现脱贫长久有效。

“这一片原来是荒坡,用挖机给推了,那些特别窄的小路也用挖机给拓宽了,渠道也进行了清理,接下来就是硬化果园的道路。”村党总支书记何晓峰一边走一边解说。

据了解,塘湾村今后的目标是形成果林种植及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主体的长期效益链,稳步增加村集体及农民收入,全面打造生态文明村,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钱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