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每次吼完孩子,很多家长都会有些自责,担心自己的言语太过偏激,伤了孩子的心。便会独自去超市给孩子买一些零食和玩具,安慰孩子。

然而当家长满怀愧疚地来到孩子身边时,却发现孩子竟然早已忘了刚才的责骂,依旧自己玩得不亦乐乎,脸上还挂着微笑。

有的父母就感到疑惑,孩子怎么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的记忆"。还有些孩子,被父母训斥之后,还会嘻嘻哈哈地和父母玩耍,好像忘记了此事。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对于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觉得是孩子脸皮太厚,也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度量大,宽容待人。

但是家长不觉得奇怪吗?每次对孩子大声怒吼,孩子不但没有记仇,没过多久,依然和父母和谐相处。小孩子怎么会有如此宽容之心?

按常理说,孩子应该会表现地愤怒,会和父母顶嘴,甚至在地上打滚撒泼,摔东西,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有的孩子还会对父母脏话连篇,然后各种恶作剧"报复"。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这也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扰,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孩子无动于衷;对孩子使用强硬的手段,希望孩子能够听话懂事,没想到孩子变本加厉地和父母顶嘴。真是吼也不是,不吼也不是,真是让人纠结。

小孩子的心思,当真是捉摸不透。有些时候,孩子又对父母的批评一笑而过,和父母快乐地相处。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孩子看似对父母无限的包容,背后的原因让人感到辛酸。为什么孩子父母训斥完之后,过一会就忘记了呢?事实上并非是孩子不记仇,而是有这几点原因。

意大利思想家乔尔丹诺曾说: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

1. 孩子爱父母,决定原谅

孩子对父母的偏激行为选择原谅,其实是因为孩子太爱自己的父母,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只能通过各种行动表达自己的爱。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训斥都是为自己好,虽然言语和行为有些偏激。孩子觉得都是小问题,便决定原谅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更加爱惜,孩子长大绝对孝顺懂事。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2. 孩子下意识想依赖父母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最爱他们的人,他们希望和父母像好朋友一样相处。所有当父母不问缘由就对孩子吼叫的时候,孩子虽然心里有芥蒂,有情绪,想要用各种偏激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愤怒。但是孩子还是出于本能地,下意识地靠近父母。

年幼的孩子,内心都是很天真,他们想要做一件事情时,也不会考虑事情的各种影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3. 孩子习惯了责骂,心理麻木

长时间吃同一种药,会对这种药产生抗体。同样的,孩子长时间被父母怒吼责骂,心里也会逐渐变得麻木,任由父母如何打骂训斥,孩子也不反抗。

因为孩子知道反抗没有任何的效果,倒不如破罐子破摔,"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内心已经变得麻木冷漠,和父母产生了心理隔阂,长大会很容易疏远父母。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家长的情绪能够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先不要急着发脾气,先冷静思考自己发脾气之后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家长理解了孩子的苦衷,自然也就能够坐下来和孩子耐心地交流。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贝塔小时候就看了不少的绘本,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

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为何对孩子吼完,他转眼就忘?不是孩子不记仇,真实答案让人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