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招降张辽而不招降高顺?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但主要是两点。


第一,高顺和张辽个性不同。

高顺属于中心为主,毫不动摇的重臣,也是吕布的爱将。

高顺早年跟随吕布,吕布虽然不喜欢他的耿直,但对高顺还是非常信任的。

高顺常年指挥吕布最精锐的部队。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趁刘备东击袁术于淮水时袭取下邳,之后吕布自称徐州刺史。6月夜半,吕布部将郝萌发动叛乱,攻击下邳城的太守府。

当时吕布非常惊恐,直接逃入高顺的军营内。

其实当年情况如此乱,吕布怎么可能肯定高顺没有一同叛变呢?

这就是吕布对他的信任。


事实上,高顺确实坚定支持吕布,立即带兵击杀郝萌平定叛乱。

甚至,高顺被挤兑了以后,仍然忠心耿耿。

吕布和魏续有亲戚关系,吕布下令高顺的兵权转给魏续,直到战时才由高顺统领。虽然受此对待,高顺却毫无怨言,仍默默为吕布尽忠。

高顺如此忠诚,想要让他归降是很难的。

最终,高顺是被叛徒擒获,献给曹操的。

相反,张辽就差的多。张辽是主动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曹操。



第二,高顺和张辽对曹军的伤害不同。

高顺比张辽的地位高得多,曾经多次率兵攻击曹军。

建安三年198年9月,吕布感到刘备的威胁,命高顺率军攻打刘备驻城小沛,曹操命夏侯惇率军解救刘备。结果,高顺首先猛击夏侯惇,将他打的大败。

刘备见夏侯惇惨败,吓得急忙弃城投奔曹操。

高顺对曹军的打击还有很多。


而张辽因地位相对比较低,战果较小。

吕布当时是曹操主要敌人之一。

为了打败吕布,曹操死了不少人,当然不能将战俘都放了。

杀死高顺,有利于平息士兵的愤怒。


萨沙


1.俗话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虽然高顺十分有才,智勇双全,但是他却不服从曹操,这使惜才得曹操不得不将他杀了。在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曹操先把吕布杀了,然后把高顺押了上来,而高顺还是昂首挺胸的,没有一点屈服,这一点让曹操十分不满,生气,最后便把高顺杀了。曹操非常敬佩他的忠心,便下令厚葬高顺,也以此激励下属要忠心。


2.高顺和张辽的人生经历完全不同。张辽原来本是汉朝的臣子,先是被丁原看中,被派去攻伐董卓,然后丁原被吕布杀死了,张辽无可奈何的跟随了吕布,而在跟随吕布的时候,吕布并没有重用他,这让张辽十分不满。小编认为这样就算杀了吕布,招降张辽,张辽也不会为吕布复仇的。而高顺就不一样了。高顺一直跟随着吕布,就像兄弟一样,感情很深,而曹操在打败吕布的时候,肯定会杀了吕布,如果这时候不杀高顺,他以后一定会为了吕布而复仇,所以曹操一定不会留下高顺。

3.有一次曹操派夏侯惇攻伐吕布,而吕布派高顺出战。当时夏侯惇军队的人数多,高顺军队的人数少,所以夏侯惇并没有把高顺放在眼里,却没想到中了高顺的埋伏,失去了一只眼睛。如果招降了高顺,一定会使夏侯惇感到不满,显示出曹操不体恤下属,会让跟随的人渐渐对他丧失信心,不跟随他。聪明的曹操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4.在董卓杀了宦臣之后,汉朝皇帝的权力已经完全被架空了,全是董卓说了算。而这时吕布杀了自己的义父,投靠了董卓,高顺作为吕布的核心将领,自然也跟随了董卓。这时候高顺就一直看不惯曹操,处处作对。在曹操知道好多人都想攻伐董卓时,便四处招募士兵,想要攻伐董卓,董卓知道后,派高顺出战,高顺差一点就捉住了曹操。并且在后来一直攻伐曹操,步步紧逼。因此曹操非常恨高顺,于是便杀了他。
5.因为高顺曾经把夏侯惇的人眼弄瞎了一只,所以曹操手下根本不会为了给高顺而得罪了夏侯惇,而且高顺也曾多次攻伐刘备,刘备也非常恨他。而张辽本来就是汉朝的臣子,与刘备等关系不错,跟随吕布也是逼于无奈,而且放了他,他也不会为了吕布而复仇的。


曾经的橙橙


曹操败吕布水灌下邳城,使得吕布投降,正应了那句“形势危怠,同舟之人也会成为敌人”。不错,吕布就是被自己麾下的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五花大绑率军投降了曹操。

要说曹操招降张辽,可能还说不上,到是吕布的谋士陈宫被劝降过,可惜陈宫宁死不降,张辽应该是主动率部投降。

至于“高顺”史料里介绍说,顺为人清白,少言辞,所将七百馀兵,号令整齐,每战必克,名“陷阵营”。说明这个高顺带兵是纪律严明的,且打仗冲锋陷阵是把好手,就不知道曹操屠“彭城”和高顺有没有关系。

但从“高顺”为人清白,少言辞。寥寥几句话就道出了“高顺”的为人,像高顺这种性格的人一般不会主动去投降,曹操之所以没有招降高顺,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曹军吃过“陷阵营”的大亏,仇恨值飚高,曹营里容不下高顺这样的,曹操虽爱才,也不能逆了众士之心。二一个可能就是“高顺”这个人少言辞,大家都知道言辞少的人,一般人都摸不透,加上为人清白,让人不知喜好,这样的人我想才是曹操不想招降的原因。


夏有凉风61


张辽是主动投降曹操的,高顺是曹操招降不成,怒而杀之。

张辽与高顺在吕布账下地位不同,高顺一直都是吕布的心腹爱将,算是根正苗红的吕布嫡系,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忠诚度非常的高;张辽的军旅足迹其实与吕布是同步的,前期在丁原账下做了一个郡吏,丁原被吕布杀了,张辽又归到了董卓帐下,这董卓被吕布杀了,才收归与吕布帐下。

不要以为张辽的军旅生涯轨迹与吕布神同步,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张辽一直是个职业军人,在三国那个乱世之中,张辽初心其实就是吃饱饭,拿到饷,最后再寻个有前途的明主。

高顺就不同了,他自入伍当兵就是一直在吕布帐下,而且很受吕布的重用,起初还是一名中郎将,吕布发展壮大后,高顺的地位很高,甚至把持着吕布最为精锐的军队“陷阵营”,吕布非常信任的两个人,一个是高顺,一个是魏续;一个被杀,一个投降曹操擒了吕布。

建安三年,占领了刘备的徐州后,被曹操率军征讨(打着天子的旗号),吕布不是曹操的对手,在下邳被活捉了,一同被俘虏的还有陈宫和高顺,此时的张辽在城破后,就直接率军投降了曹操,所以张辽曹操根本就不需要曹操的招降,而张辽投降曹操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张辽并不是一个墙头草,没有忠诚度的将领,后期在曹操阵营中,充分的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镇守合肥,防御东吴,为曹魏在南面防御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曹魏信任。

曹操俘虏了吕布、陈宫、高顺,对他们三个人都是起着招降态度的,别说高顺了,就算是吕布,曹操都有心招降他,为己所用,后来在刘备的提醒下曹操才对吕布痛下杀手,其实刘备是因为与吕布有私仇,谁让吕布占了他的徐州呢。

曹操对于陈宫更是极力劝降,无奈陈宫宁死不降,曹操也是忍痛杀之。只有对于高顺,曹操虽然招降的意愿不如对吕布和陈宫,但绝对不可能一来就杀,只是由于高顺过于忠诚,而且对曹操的招降是闭口不言,介于吕布与陈宫的招降不成,曹操一怒之下,杀了高顺以成全其忠义。

有意思的是,曹操杀了吕布、陈宫、高顺后,都是送其首级于许昌,悬挂于城门示众后,都厚葬了他们,这既是因为曹操对他们三人的尊重,也是以此来收买天下人心。

综上来看,张辽的主动投降其实只是找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明主;高顺的宁死不降,其实就是他维持忠义信仰的结局。


沉墨I方之城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如果看过《三国志》,就不会生出这种疑问,为什么呢?因为张辽本来相当于一个小军阀,只是在吕布手下做事,独立性十分强,而高顺历史上记载十分少,但可以推测高顺应该是吕布的真正的部将。像张辽这样的小军阀比较容易招降,而高顺这样的腹心人物一般是很难招降的。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招降张辽而杀高顺的原因。

我们首先聊聊张辽为什么是一个小军阀

据《三国志》记载,汉朝末年,张辽因为武力过人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看中,被丁原征辟为从事。解释一下,征辟是汉代的一种制度,就是说某些官员是有权利自己去招募自己的官员。再回到话题,当时吕布也在丁原手下做事,但是吕布的官职要比张辽高一点,吕布当时担任的是主簿。注意此时吕布和张辽此时是同事。

何进在逼迫何太后诛杀宦官之时,曾经号令四方带兵的重臣进京,丁原也是其中一个。但是张辽在快要进入洛阳之时,何进发了一道命令,让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在河北招募士卒的时候,洛阳城中发了巨变,先是何进被宦官诛杀,然后丁原又被吕布所杀,吕布带着丁原的手下投奔了董卓。张辽回来后带着自己部队也投靠了董卓。注意此时的张辽已经有了自己的部队。董卓被吕布杀死以后,张辽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吕布,两人从此南征北战,直到吕布被擒。

我们可以看到是实际上张辽在吕布的部将里面独立性很强,他拥有自己的兵马和部队,只是寄托在吕布帐下,之所以投靠吕布比较可靠的原因就是两人都是并州人。所以张辽可以被曹操招降一点都不奇怪,张辽算不上吕布的心腹部将和忠臣孽子。


高顺应该是吕布的心腹手下,真正属于吕布的人

高顺是吕布的心腹可以从两件事情得出来。

第一件事是建安元年六月某天半夜的时候(《三国志》记载是六月夜半),吕布的部将郝萌造反,直接发兵攻打当时吕布所在的府邸,吕布在半夜受到兵变攻击,只好从厕所里跑出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高顺的营帐,可见高顺在吕布心中的地位之高。因为那天晚上吕布只知道听到河内人的声音,具体造反的是谁,吕布并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高顺手下的陷阵营是当时比较重要的特殊攻击部队。陷阵营共七百多人,身上穿的铠甲,战斗工具都是十分完善良好的,每次战斗都是攻无不破,在郝萌造反前这只部队一直是由高顺掌管。说句实在话,陷阵营这种精锐部队类似于虎豹骑,这应该是吕布自己亲手打造的部队,因为在吕布阵营也只有吕布养的起。而且精锐部队都是交给心腹打理的,曹魏的虎豹骑一直是曹操的族人担任主管,高顺能够掌管陷阵营可见确实是吕布的心腹。



结语

独立性比较强的张辽,对于吕布实际上类似于合伙人,他对于吕布只是合作,所以张辽可以投降曹操。而高顺是吕布的心腹,他拥有的一切是吕布给的,而且他本人也很忠心,所以他不可能投降呀。曹操也招降不了。


人者仁义也


曹操在白门楼擒获吕布,杀掉吕布,却招降了吕布的大将张辽。张辽在曹操麾下屡立战功,合肥之战中,在逍遥津“辽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后来曹操征讨乌桓,在白狼山前锋突遇乌桓重兵,“左右皆惧”,唯独张辽劝说曹操可速战,不必等待后军到来。于是曹操就将指挥权全权交给张辽。在张辽的带领下,最终获得大胜,“胡、汉降者二十馀万”。由此可见张辽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曹操招降他实在是下了一步好棋。

但在吕布手下大将中,张辽并不是最出色的,居于一人之下,这个人就是高顺。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中对高顺的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赠。部下七百多余士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都精练齐整。每次作战,高顺都攻无不破,名为陷阵营。还有一条史料,“吕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从这里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高顺带领的陷阵营,是吕布手下战斗力最强的一只队伍,这就可以看出高顺的能力其实是在张辽之上的。

一心招募将才的曹操,难道会不知道高顺的优秀?为什么不对他招降,却把他杀掉呢。其实真正的历史上,张辽不是被擒后被招降的,他是主动投降的。据史载,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部众投降曹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从上边对高顺的的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高顺对吕布是非常忠心的,后来哪怕受到吕布的猜忌,平时把他的兵权交给魏续,直到打仗时才把指挥权还给他,他也没有怨言。直到后来高顺被曹操擒获之后,面对曹操的斥责,高顺也是一言不发。曹操大怒,将高顺杀死。由此可见,高顺被抓后,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打算,只是一心求死,懒得跟曹操说话,对于这样的人,曹操自然知道是无法招降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高顺的陷阵营战斗力太强,对曹营造成了太大杀伤,别人不说,曹操的堂兄弟,他手下的大将夏侯惇,也被高顺部下的流矢射伤左目。一方面,高顺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打算,一方面,曹操还要顾及部下和兄弟的心理感受,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只有杀掉,为兄弟出气了(本篇由加盟作者姜狼先生回答)。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提起高顺,可能有三国迷会满脸茫然,不知道他是谁,但更多的人应该对他充满了惋惜。高顺是吕布麾下最得力的干将,此人清白有威严,擅长训练士卒,在吕布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七百部曲,更是战无不胜,有“陷阵营”之称。

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可吕布这个人忠奸不辨。高顺曾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也就是说那些国破家亡的,并不是没有忠臣志士,只不过这些忠臣义士他们的观点不被主子所采纳,希望将军你要三思而行。可惜吕布并不放在心上。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吕布部将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吕布第一时间带着自己的亲人往高顺的营寨中跑,足以说明吕布对于高顺有多放心。高顺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他率领着部队将郝萌击杀,平息了这场叛乱。遗憾的是,吕布虽然信任高顺,却并不重用高顺。可能是因为不满高顺总是在耳边不停的教导他,在郝萌事件后,反而开始疏远高顺。

吕布拿走了高顺领导的陷阵营,将兵权交给了自己的亲戚魏续,在臧霸掠夺了吕布的物资后,高顺劝解吕布不去攻打,吕布也不听,最后无功而返后更加疏远高顺。建安三年,曹操带着刘备亲征吕布的大本营下邳。虽然军师陈宫提出正确意见,由吕布出城防守,高顺坚守阵地。但是吕布因为之前的反派事件害怕高顺叛变,毅然决然的否定了这个意见,最终导致了败亡。

吕布手下比较有名的人物有谋士陈宫、大将高顺、张辽。吕布命丧白门楼,陈宫、高顺、张辽都被带到了曹操面前。众所周知,曹操一向求贤若渴,不仅提出了“唯才是举”的说法,并三度发布招贤令,还经常试图挖对手的墙角,甚至连背叛过他的人,他也不打算轻易放手。陈宫原是曹操的谋士之一,结果却策反张邈,投奔吕布。《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

也许是说,真实历史上陈宫于曹操而言,是一个叛徒。如今再次落到曹操手中,曹操却想尽一切办法,想要留他性命,再让他为自己效力。由此可见,曹操真的做到了“唯才是举”,陈宫一心求死的时候,曹操更是泪流满面,亲自为其送行,并许诺为其老母妻子养老,令人动容不已。曹操连曾经的背叛者都能够容下,为什么却对忠义无双,能力卓越的高顺没有劝降,反而轻易将其处死?

曹操是一个枭雄,能看透人心。他知道高顺愚忠于吕布,而陈宫是反复小人。哪怕吕布“知忠不用”,哪怕吕布平时会剥夺他的兵权,必要时还需要他上战场拼命,高顺也没有怨言。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再加上他对吕布的死忠。别说曹操,任何人都没有把握劝降高顺吧?就算他选择投降,谁敢保证他不会收拢吕布旧势力,为吕布复仇?

而陈宫不一样,他在曹操麾下时,献兖州迎吕布,在吕布麾下时,则曾为袁术策反过郝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小人,再加上陈宫对吕布的失望,如果降了,他绝不会为吕布报仇,所以曹操才愿意劝他投降。另外曹操起兵之初就曾下令,如果敌人被包围后才选择投降,那就杀无赦,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一命令,于禁连自己的故友都没有放过。

吕布率高顺等人投降的时候,同样到了穷途末路,就连是否接受吕布这样的名将,曹操都犹豫不已,又怎么可能留一个高顺?总的来看,曹操对待吕布集团成员的做法是这样:凡是因作战被俘的全部处死,吕布和高顺属于这一类。而像张辽、侯成、宋宪这样率部投降的,曹操则收为己用,分别委以职务,这就是张辽能活下来而高顺被处死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