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陕西文坛三巨头,陈忠实、贾平凹及路遥,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都注定得是“位列仙班”级的人物。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路遥,1949—1992,本名王卫国,出生陕北榆林清涧县

这三驾马车,不管你读没读过他们的书,喜不喜欢他们的为人,都宛如高山一般的存在,谁也无法忽视。他们的精神气质也极为一致,生平都一股老秦人死拼状态,倔、犟、硬、碰,使出了硬汉子耍二杆子与卖苦力的架势去写作。

对待文学,都有一种圣徒般的“殉道”精神,生、蹭、冷、倔,以大手笔感受黄土地脉动。充沛才情,磅礴格局,民瘼隐痛,史诗意识,写出来的作品,字字接地气,篇篇真生活。似乎也因此,就中国民众的阅读兴趣而论,他们绝对是要远超诺奖得主莫言的。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文学陕军”三驾马车

现如今,轻佻卖俏、徒负虚誉的“名作家”,实在是数不胜数,可他们必然青史标名。


乡党,是理所当然的抱团组织。这三位大腕,潼关大同乡,年轻那会关系很铁。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1985年8月,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陕西作家

特别是路遥、贾平凹俩人,更是情同手足般的亲昵。老贾比路遥要小3岁,素来视路遥为大哥。他性情寡淡沉闷,路遥差不多是他在圈内唯一真正交心的至友。他爆红后,上个厕所都前呼后拥,可多数无非蹭热点套利益,他岂会看不清?

至于和陈忠实,贾老师毕竟与他隔了10岁,都要算前后辈了,就明显没那么同气相投。甚至还有怨言,认为陈为人是还笃厚,可做事贼怂,从前《废都》闹得人人喊打交詈聚唾时,日子很不好过,陈贵为陕西作协掌舵者,却识趣避嫌,不愿给他主持公道。坊间还传言,两人此后玩不到一块,王不见王,“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的”,开会都有意错开,从不同时参加一场活动。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贾平凹在陈忠实葬礼上

对于路遥,贾平凹的态度,始终是恭敬而深情的。自路遥在1992年以42岁的壮年含恨而终后,贾写下不少文章悼念故人,怀情草草,字字凄切。近20年了,还说“常常想起他”,难抑感伤。


贾平凹至今,未曾说过路遥一句不好听的话。他评价路遥,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说故友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批评,是讽刺,殊不知这是至为惋惜 ,更是无任钦佩之意。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路遥病逝前

贾平凹这句话,出自他题为《怀念路遥》的一篇文章,2007年所写。他说他眼中的挚友路遥,“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更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这段话揣摩其意,等于直接说,路遥绝非仅仅一介作家,他本能够成为或已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的。

贾平凹口中的“路遥”,是文学家与政治家身份二合一,甚至认为后者的面目更为紧要,我始终觉得是对路遥其人最切确的观察论断,贾老师懂他!何以这么说,因为他精准地道出了路遥不为人知的前半生,还有他深藏若虚且讳莫如深的,一个以“文坛大家”名世前的“发家前史”。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陕西延川县郭家沟村“路遥故居”

路遥的生平性格,与最念兹在兹的人生抱负,委实都是很“政治家式”的。一方面,他的为人,本就是是草莽英雄般的领袖型人格。“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埋的是皇上”,黄土地人玩个腰鼓,都要敲它个锣鼓喧天,震它个尘土飞扬。

这片水深土厚之地,造就了路遥那种充满阳刚之气,又心雄万夫的铁汉性格。在贾平凹眼中,路遥“大气,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他让你尊敬也使你畏惧”,“气势磅礴”,“是一个大抱负的人”,平日言行“令人佩服又咋舌”。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1970年代的延川县城.圆圈中为著名的“三间房”

另一方面,路遥自青年时期起,就是“一个强人”,平生自期就是从政,或称霸一方或造福百姓。他从不甘心以一介文人终其身,自诩“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他的小说,无论《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一派指天呵地,怨望难抑之状,还满纸立言载道的使命感,其兴致完全是政治家的自命,其底色也是壮志未遂者的低吟,这些心思想是读者都能感应到的吧。

这就是说,后来的路遥,以文学为业,是霜拍浪打,是命悖运徂,是弃子战术,是所愿不遂而然,里面包裹着太多的无可奈何,与抑郁不平。与路遥亦师亦友的曹谷溪就说,“路遥的政治素养,高于他的文学素养。他原先理想并非要当作家,而是要当职业政治家。只是仕途上的失落,唤醒了他潜藏心底的作家梦”,这评价与贾平凹是若合符节的。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新婚时的路遥、林达夫妇

贾平凹的评价,不过是如实还原了一个“前作家”时期的青年“王卫国”——路遥的原名,在那段残阳如血的时代,好勇斗狠、讳莫如深的“前半生”。


正如贾平凹、曹谷溪等友人所揭示,以及路遥自身许多文字在不经意所吐露的,写作这条路,本就并非路遥人生的“第一志愿”。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20岁的路遥

贾平凹、陈忠实这俩乡党,很早就确立了“作家”的自我定位,路遥与之不同的是,本是费尽心思要走仕进之路的。尽管,他被誉为陕西文坛的“精神符号”,是第一位荣膺茅盾文学奖殊荣的作家——陈忠实是继路遥之后,下一届借《白鹿原》这部小说摘取,而贾平凹凭着《秦腔》斩获第七届,已经是18年后了。

他是“多情怀酒伴,余事作文人”。赤贫农家子弟出身,本想凭仗一身勇气与胆识,换取无限风光,最终却未能挣脱被打回原形的悲局,再一次回乡务农——僻陋小学里教过一年书,还屡受白眼。仕途失意,爱情失恋,路遥从少年得志,一下子堕到绝境。后来,路遥给好友诗集作序,说这场变故,曾耗尽了他所有的热情,“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死一般的寂廖”。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在陕北农村走访

他的干姐、作家刘风梅回忆说,1969年年底,当他这位前“县革委会副主任”被一撸到底,被彻底赶回老家郭家沟村时,曾哭得肝胆欲裂。那年深冬,他都穿一身白,白裤、白衫、白腰带,说是在为自个披麻戴孝,足以说明,这种政治前程的无望感,给年仅19岁的他,带去的创痛是何等深巨。

仕途既已无望,生计都成难事,为了活命,特别是要找机会东山再起,路遥才无奈地转身踱回冷屋,操起笔杆奋笔疾书的。在那个全民迷恋文学的时代,“作家”堪比当下肖战、王一博这等流量明星,文学成为他咸鱼翻身的唯一希望,是再度冒头的全部赌注。路遥弄文学跟搞革命一样,一个劲要写大部头,搞大动静,有人说就是这个心理动因。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路遥独女路茗茗,1979年生

说白了,路遥是锦绣前程大滑坡,丢了官而又失了恋,在走投无路窘境下,在开辟奋斗新战场的尝试中峰回路转的。


只是说,路遥大气魄、大格局、大手笔,又是拼命三郎,干啥事都要拿命搏到极致,写作也要写到最好才成,才没被庸常现实湮没,异军突起也是顺理成章。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这么讲,不是贬抑他,恰好是在还原他的心志,领会他的才情,理解他在困屈穷阨中发愤述作的情怀。也所以,1991年那会,他一边吐血一边写出的《平凡的世界》,终于得到文坛中心圈首肯,夺得中国文学最高殊荣“茅盾文学奖”时,颁奖受封归来,身边人问他感受,他会古怪地说:

“你猜我在台上想啥的?我在想,我终于把他们都踩在脚下了!”

这种说辞,都属于政治家强人式的宣言。他脾性也好,抱负也好,行事也好,一贯都是这种斗狠斗强的“秦腔吼”。他生前,身边人就责备他“性情好强暴戾”,妻子林达也受不了他的颐指气使大男人主义;甚至一直有议论说,整部《平凡的世界》,核心宗旨无非“贫民窟小子的政治幻想曲”,也许并非全无根据的瞎说吧。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终得茅盾文学奖——可是连上京领奖的旅费都发愁

再后来,路遥以“大作家”头衔声名远播,某回和老友贾平凹一起,在延川一座山头闲步,他会黯然低头,面色难看地指着山下嘟囔:“当年我披着件破棉袄,可我在这里边翻江倒海过,你信不”!“政治家”的姿态与记忆,他其实一直深埋心底,未曾改易,时刻等待唤醒。

路遥晚辈知交远村,前些年写的《路遥二三事》也说,路遥生前反复告诉他,“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政治,文学与政治从未分过家”,认为搞政治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社会秩序,而作家固然可拯救人类灵魂,“可往往生不逢时,难见其效”,从文是不得已。据他说,路遥临终前,病情已无可挽回,双目几乎看不清东西,可还是坚持看电视、看报纸,关心社会上各种人事安排,还说等病好了,一定要把作协搞好。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路遥书桌

只是,如同老去的廉颇,那个路遥生死萦想的战场,早没了他用武之地。他是将满腔热忱与怨抑,将“万字平戎策”,抚着伤,裹着自责,也背负着遗憾,换成煮字的方式继续燃烧。


路遥出身陕北赤贫寒门。成名后的他,有一回在母校延大文学讲座上,曾无比感慨地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像是在爬下水道”,形象而真切。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路遥父母兄弟

路遥是在饥饿的包围中成长的。7岁时,他被无力抚育的父母硬扔给了伯父母家。据说,他养父身高才1米5出头,是黄土地上羸弱农民,却要拼命养活一家10口。好在他的养母即婶婶李桂英,视他如己出,再苦都要供他上学。路遥自小爱读书,家贫供不起,养母就拐着打狗棍,拽着病躯到离家稍远的延长县一带乡村讨饭——她怕让儿子丢人,把乞讨的食与物卖掉,兑成零钱供路遥念书。

插句闲话,这位感人至深的养母,从未以“大作家路遥母亲”自居,直到2004年才去世。而死去前一年,才获得延川县每月150元的特困补助款。当地媒体报道,收到这笔贴补时,早就半瘫炕头多年的老人,激动地要叩头,连连念叨,“我真是感激不尽,卫国地下知道,也能宽心了”。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路遥生前好友看望路遥的养母——那个山沟村庄据说就剩下老人一人未搬出去

一般来说,在贫窭境况中挣扎出来的人,往往会形成两类精神气质:一种是异常自卑,会主动把自身给封闭起来;另一种则是极端要强,有着猛烈的表现欲与征服欲,彪悍到价值观甚至都会偏向扭曲。路遥显然是后者。他敏感、刚烈,极度好胜,幼时就能意识到,不能屈抑在农村,必须百计千谋改变如在鼠厕的卑微处境。

路遥上学时,就始终都是学校里的“孩子王”。不示弱,不服输,爱找事,动辄找大他很多的孩子打斗。尤其是稍大,有机会到县城去上学,眼界大开,他就更是萌生了浓烈的政治意识,一得机遇,不惜刀头舔血,捅人心窝。他的知友说他,“一生都在抢夺话语权”。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影响我最大,我跟孙少安、孙少平的经历好多是一样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角安迪竭尽全力从下水道中爬出重获自由时,那句话直击人心:“有些鸟注定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安迪如此,潘石屹如此,路遥又何尝不是如此?


话说1970年前后,在陕北延川黄土地上,“王卫国”这个土气名字、“王喂狗”这个粗俗诨名,曾一度让不少人心惊胆战。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1964年,延川中学,路遥与老师同学合影.路遥后排左二

学者杨健那本题为《中国知青文学史(1953--2000) 》的研究名作,曾经很委婉隐晦地描述说,“如今,没有太多的文献资料可以佐证,路遥在那场运动中到底有多疯狂,有多狠毒”。可从路遥当年几乎立马平步青云,宛如“乞丐变王子”般扶摇直上的轨迹揣测,他应该确实是位狠角色。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平凡的世界》剧照

那时的他,论龄还尚是一乳臭未干的初中生,却早熟的可骇。16岁生日还没过,竟然已是延川周边最有权势的要角。现在听来,天方夜谭般说书似的,职掌的是“红色第四野战军军长”,可随意驱遣的手下,据说有8000人之众。

据时人回忆,路遥“亲率部下”搞过9次“决斗”,“领导”过数回抢劫,仅其中一次,死伤人数就近30位。他的好友曹谷溪,还没结交前,就受过路遥的囚禁、拷打。谷溪说,80年代初,正是他,苦劝路遥去给那些人登门道歉,得到部分人的谅解,路遥也才在1985年1月15日,顺利当选为中国作协陕西分会核心成员。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2011年清明节,曹谷溪领着延大学生,路遥碑前献花

他的弟弟王天乐曾说过:路遥病重住院时,并没几个作家同行去探望过他;路遥死后三年,骨灰要重新安放于延安大学校园,当他们将骨灰搬至作协大院时,也没一人前来送行。王天乐分析,哥哥性格太张扬了,当年可能也确实让一些人不愿谅解——尽管“陕西儒士和名流们”,“也太失学者风度”,让人寒心,他也“决不为路遥感到悲哀”。

可以说,路遥从来都不是文弱书生式的作家,他也不甘屈抑止此。因为毕生负气自高,刚猛不驯,随之犯下的过错、得罪的人也实在太多。微妙的是,政治突降予他的无限风光,也仅撑持了3年左右。1969年冬天,刚满20岁的他,被批为“太过激”,被撵回了老家,再度一无所有。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2007年,“中国诗人访问团”访问路遥生母马芝兰老人

只是,路遥终究是路遥,在这种难堪压抑的环境下,他没有沉沦。风头过后,很快就拿出了《人生》这部杰作,一经发表,举国瞩目,一夜成名。


当时人就讲,名作《人生》里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兄弟,是法兰西于连的中国版,也完全可解读为作者的自叙传,更堪视作一部中国农民的奋斗浓缩史。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跟着工人下矿的路遥

的确,《人生》也好,《平凡的世界》也罢,反反复复讲述的主题,委实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农民子弟,内无奥援,外无帮助,单枪匹马,与天地斗,处心积虑要往上爬,最终还是走投无路,只得认命的苦痛历程。正是,倚栏心事凭谁问,烟锁河山两茫茫!

路遥的所有作品,论艺术确实不免粗糙,可里面深浸愁肠、忿心、婉意、浓情,鲜灵灵直愣愣直掏人心,纯粹真诚到无与伦比——这是他胜过贾平凹、莫言等同行的地方。这位“打人他最狠,心眼他最实”的陕北人,这个曾经妄图操控生活的铁汉,当被生活无情遗弃,发觉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后,是用了最质朴最乡土的文字,写下最诚挚的悲伤、最深沉的希望、最激情的理想,当然还有慈念一切众生般的忏悔。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路遥是不幸的,他是郁郁而终。只是,作为读者,我们也许应该暗自为中国文坛庆幸:幸亏政治的歧路,彻底堵死了这个黄土地汉子,堵死了陕西榆林“王卫国”,“改革先锋路遥”才得以横空出世,“人民作家路遥”才得以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标杆级的人物。

路遥:乞丐之子,16岁称霸一方,吐血写《平凡的世界》,郁郁而终

1992年临终前,路遥与一直护理他的弟弟王天笑

人生啊人生,总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最后无一例外发现,不过在开自己的玩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路遥至死都不一定明白,而我们还要继续迷惘——也许,这就是“人生”,也是“平凡世界”的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