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文章,這是我自己幾年不斷創業和總結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一些人,少喝雞湯,多做事!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先定義一個詞:創業!創業一定是沒有資本或者資本不夠的專屬,如果資本夠了那叫做投資。沒錢才需要創業,有錢需要想得東西是資本複利。來看看複利的解釋:

百度詞條:複利(Compound Interest),是指在計算利息時,某一計息週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週期所積累利息總額來計算的計息方式,也即通常所說的"利說利","利滾利"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通俗來解釋,如果問普通人,如何獲得100萬?普通人會巴拉巴拉說一大堆,怎麼做項目,怎麼賺差價。但是對於有資本,這個問題可以用腳指頭去想:如果按照銀行4%年化,那就是需要2500萬存款在銀行,一年即可得到100萬。這是不是很簡單?

有充足資本的人,由於其擁有資本早就超過了個人需求,所以其所有的資本只要能夠正向獲利,他就能積累下去。只是在全球範圍內,資本需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資金安全和儘量跑過通貨膨脹而已。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那又回過頭來,我們來思考一下創業?方向和項目到底從哪裡來?

一、現在的創業現狀:

現在已經被稱呼為“全民創業時代”,人人皆可創業,畢竟創業最考驗的無論什麼時代都是原始資本。真正一分錢沒有白手起家,那都是發機會財,為什麼你關注多?因為少,如果多了你就不會覺得這是讓人羨慕的東西了!現在人人通過信用卡、通過家庭集資、通過朋友合作都能找到一筆不大不小的原始資本,創業啟動資金自然就容易,所以創業的人也就多了。但這時候也是創業最“危險”的時代,想創業但是又“懶”的人總會面對幾個問題:

1、大批人被割韭菜:

其實你想的是賺錢,大多數人想的就是賺這部分想賺錢的人的錢。要不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教你賺錢,教你財富自由、教你月入百萬。是不是你在這幾年經常聽到,誰誰開奶茶店賺了、誰誰開網吧賺了、誰誰開士多店賺了···這是利用了創業人第一次的好奇和懶,你懶得去深入研究,希望能利用別人一鍵式開始,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被教育,被割韭菜。大多數能夠落地的創業者都是在這裡被傷心之後回去老實上班。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2、項目密度太高:

有點想法的人都想過,要不兼職做生意開一家士多店。然後跑到樓下小區轉了幾圈,發現基本上能夠開的地方都開了,並且每一家好像都在想辦法拉生意,每一家也都好像並不是很有利潤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之後,信心滿滿的去做,然後灰頭土臉的放棄。我曾經感覺龍蝦這麼火,去搞一個龍蝦料品牌,結果搞了才發現,遍地的龍蝦料品牌都在跟你同期出來,比起你,他們更有優勢,更能力挽狂瀾。

人都是聰明的,你能無意間想到的東西,別人也能。

3、機會型項目無法落地:

如果你身邊有在體制內的朋友,或者在大公司某些要職的朋友經常跟你聊。自己有個什麼什麼資源,想附帶做點生意。這種例子也是數不勝數,畢竟成功的好像也不少。但是你會發現,這些整天給你說有天然優勢的項目,很少有落地的那一刻。比如說自己能夠決定公司飯堂供貨,自己打算去搞一個供應公司,結果一去搞才發現,小事情多得嚇死人,成本也不低,還不如吃回扣來得舒服。畢竟,利用機會也是需要代價的。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二、怎麼分析產業鏈找項目?

很多人一提到項目就是某個領域,比如餐飲,就是餐飲店。比如零售,就是超市。這是大多數人的思維邏輯,但其實所有的產業都是“鏈”,而不是單個個體,俗稱“產業鏈”。本質解釋如下:

百度詞條: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繫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所以,我們在思考創業項目的時候優先要確定行業,找出產業鏈機會: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永遠要記住,創業必須找自己專業的領域。畢竟,這個社會就是專業的人賺非專業的人錢的過程。如果你是一個做汽車的,那你創業的環節永遠是在汽車裡面,而不是跑到糧油裡面。

確定創業,優先確定行業方向,比如你要在糧油行業創業,那你優先要弄清楚這個行業的產業鏈到底是怎麼樣的?比如我來說一下麵條的產業鏈: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面的產業鏈

如果我們平時說要做面,那基本上就是最下面的那三種,要麼我就做零售,要麼就做飯館。畢竟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東西,人有時候會被眼睛矇蔽就是這樣來的。我們只關心自己能夠親身接觸到的,而不去關注其背後的邏輯。其實面的生意從上游種植到中游加工再到下游渠道才是重要環節,最後的終端售賣只是他最後的環節而已。

所以,如果你是真想找創業項目,就應該將其整個產業鏈列出來。大概上中下游特點和選擇大概如下:

1、上游:上游原材料環節,這是一個無規模則無發展,並且枯燥風險大的項目。如果沒有扶持或者耐不住寂寞,我覺得還是少去從事。

2、中游:中游的廠家加工環節。這是需要技術和資本的環節,一般來說整個渠道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這個環節,因為他把麵粉轉換了形式和價值。是有高度的科技和自動化的,他應該賺錢。所以,沒有技術和資本也不建議做這個環節。

3、下游:我從來都不推崇零售環節,畢竟現在零售的競爭力是最大的,如果你不懂消費者,我勸你還是少去做,畢竟零售生意大概率是你開超市做大生意虧得更大,開便利店做小生意永遠不如打工的狀態。所以,那就落在了貿易環節,也就是渠道商。這個環節資金有初步要求,但是更要求的是品牌和渠道運營能力,只要你願意學習懂行的速度還是蠻快的。

4、物流環節:其實中國隨著新零售的發展,物流成為了最大的環節。這是很多人會忽略的點,因為你看產業鏈任何相連都需要物流。所以物流中也有小眾類,比如你懂冷鏈、懂易碎物、懂低成本等物流運送,那依然是一個大賺的方式。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三、確定項目:

在我們詳細化產業鏈之後,你大概知道明白了自己所在的行業。也開始覺得處處是機會,這個時候切記要打住,如果衝動化的去做,十有八九又是血本無歸。你能做生意,無非只能是三個方面。更專業、有資源和矛盾點:

1、更專業:

這個我在上面提到過,如果你在某一個領域比任何人都專業。那這個生意大概率是你的,比如你在物流上你懂怎麼破解現有技術壁壘或者重新整合讓成本更低,那你就是物流創業者。所以,首先是從自身知識的環節去找產業鏈切入點,確定創業項目。怎麼判斷是否專業,四個字“降本增效”。就是你是否能夠和其他人比起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如果是,那恭喜你,這必須是你的菜。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2、有資源:

這是對於家庭或者身份資源的利用。比如在麵條產業鏈中,你村裡可以低價給你幾十畝優質地讓你種植,並且還有農業補助。那你一定是在種植領域的。當然資源大小和是否能夠利用,看你個人是否有掌控資源的能力。這個時候資源陷阱要避免:

a、某些身份帶來的不可用資源:比如你工作中你本身是個採購,很多貿易商都跟你套近乎,感覺熟悉了能夠你出來創業給你最便宜的貨源。這種鬼話就少信,如果你的資源是身份地位帶來的,那在沒有這個身份地位的時候,大概率事件是資源也沒有了。所以,這是不可用資源。

b、無利益化資源:比如朋友或者親戚經常給你說,自己有什麼資源,你隨時拿去用。我覺得這個資源可以直接抹去,畢竟,在這個利用中大概率是你們沒有利益交換,那這種資源就是單向性的用你的人脈,這是不能用來做生意基礎的,自然也不行。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3、矛盾點:

前兩個是有基礎的人創業的選擇方式,那是最穩妥的方式。如果都沒有,那就需要你的分析能力。就是找到矛盾點,我舉一個前一段時間看到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賣小型盆栽,這個利潤超高,並且種植簡單風險不大,但是你一定想得到,如果你做了盆栽賣給誰?畢竟這並不是剛需,你找不到對應人群,這個生意就是死局。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找矛盾:

a、售賣矛盾點:矛盾點就是找不到供應端找不到需求端。比如觀察之後發展,盆栽大多數人喜歡用來拍照,那你的項目就是做盆栽拍照自媒體,吸引真正有這個需求的人到一個私域形成流量。這個時候,需求端就找到了,那自然就能賣出去。這是解決售賣矛盾問題。

b、貿易矛盾點:還有你會慢慢發現,盆栽有很多種,來自於全國各地。如果開一家盆栽售賣店需要非常多的品種,如果你一一聯繫成本又太高,無法達到少量多次和齊全品類的便利。而盆栽生產商又無法在一個種植基地就搞定所有品種,按這個時候就是貿易矛盾點,你可以設立中間公司,以經銷的模式和種植廠家對接,然後以渠道分銷的模式將產品送到每一個店,這樣解決了雙方的問題。那必然又是一個創業項目。


沒錢,項目從何而來?生意不是“個”,而是“鏈”!

通過這三個大點下來,你會發現,你的項目就逐步成型了。當你首先拋開單純的資本獲利,你的所有決定來自於分析需求和矛盾,那你的項目將會有較高的盈利價值,自然可以讓你的原始積累速度加快。有了原始積累,你就進入了投資行列,創業就離你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