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理寺”是一个审判机构,为什么被叫做“寺”?

看多了古代的影视作品,我们知道在许多朝代有一个特殊的部门,那就是大理寺。大理寺是一个审判机构,为什么会被叫做“寺”呢?明明寺是佛教的一个称谓,怎么会用在审判上呢?

在中国古代,审判机构和负责人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古代“大理寺”是一个审判机构,为什么被叫做“寺”?

在中国古代,审判重大案件的机构,其实早在秦朝和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官职叫做廷尉,“大理寺”这个机构第一次诞生,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时代,随后这个称呼被历朝历代所沿用。那么为什么一个审判机构,要被叫做“大理寺”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理的一家寺院呢。

实际上,在古代“寺”的意思和“廷”类似,古代的官署本来就有很多被称为“寺”,比如光禄寺,太仆寺等。隋朝之后就沿用了“大理寺”的名字。“大理”两个字的意思是掌管刑狱之人。大理寺在中国一直沿用了1400多年,直到清光绪的时候才改为了大理院。

古代“大理寺”是一个审判机构,为什么被叫做“寺”?

在中国古代,大理寺的位置举足轻重,是当时最高的审判机构,许多大案要案必须通过大理寺的审判,然后上报刑部核准才能定案。比如著名的狄仁杰,他就曾在唐朝武则天统治的时代长期担任大理寺卿,解决了许多大案要案,颇受武则天的信任。

然而,这样大权在握的地方,势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必须要有能力的人来担当才可以。大理寺卿的官阶并不高,归属刑部管辖,但大理寺却是国家最后一道审判的关口,能否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大理寺是最后一道防线。

古代“大理寺”是一个审判机构,为什么被叫做“寺”?

一个重要的史实时,明朝中期的大理寺卿十分平庸无能,导致当时出现了许多冤假错案,当时担任大理寺卿的官员们甚至对于明朝的法律都一窍不通,判案全凭自己的主观看法,要不就屈打成招,成为了明朝中期的一个很大的污点。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少杰出的大理寺卿,比如宋朝的虞谦、吕升等人。

明朝中期以后,大理寺的地位逐渐衰落,审判权力逐渐被刑部其他部门瓜分,大理寺剩下的就只剩下核阅案卷,到了清朝末年,大理寺这个称呼就彻底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