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看出一道数学题考的知识点?

crazy晓彤


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很高兴为您答疑解惑!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欢迎您的关注。这是王老师小学数学领域的第1005个悟空问答!

按小学课内外知识体系分类,大致有计算,几何,数论,计数,应用题,行程等几大类,分类知识点那更是数不胜数了,一般是按大类去分。每道数学题背后都有出题者的考察目的,数学题不是考简单的内部知识点,而是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考察。数学要想学好,更不是机械去模仿或者生搬硬套,那是入门题目的层次了,发散思维能力决定思考的方向,不是局限在知识点学习上,要在运用中升华,在应用中去领悟。

数学题都是数学思维培养的素材

拿应用题来讲,是考察综合数学实力的,有建模解构,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多个过程,不能说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而是知识点的运用,比如倍数关系应用题,是乘除法的运用;浓度问题是考察浓度概念的理解。

应用题按“数”分有整数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等;按数量关系特点分基础应用题,倍数关系应用题,年龄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行程问题,盈亏问题,平均数问题等等。

比如行程问题,又分基本行程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火车过桥问题,钟表问题,间隔发车问题,接送问题等分类。有时候会运用到比例关系解题,有时利用倍数关系解题,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抽丝剥茧,发现数量关系的本质。

为了是你理解更透彻,分享一份新初一分班真题,答案有详细知识点考察分析,供你参考!以上!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附 某名校初一分班真题


一学堂王老师


你能快速看出一道数学题考的知识点,那么就说明你的数学基础相当的不错

我前面也写过不少像这样的文章,如何学会灵活的运用知识点去解题。

因为学数学做题目的时候最怕学生就是无从下手。每个题目他出的都有一定的作用,那么你的任务就是找出他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运用去解决它。

作为老师来讲,能够很快的看出一些数学题所考的知识点,这是为什么?

正是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对考点分析比较透彻,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全面,还有一个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比较清楚。

作为老师来讲,不仅要会解题,并且要会跟学生讲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跟差别, 有一些题目还有很多的解法,这些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可以用?都需要跟学生表述清楚。

我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市重点高中任教十余年之久。2019届高考,班上的成绩跟以往一样,依然不错。
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的基础非常好,因为我带的就是重点班之, 在高三每次模考,数学的平均分都在130以上。

对于这样一群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点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我对他们的要求,更多的就是做一些创新性、灵活性新定义的“活题”。目的就在于快速的训练他们的跳跃思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解题的思路跟方法完整地表述出来。



你就像平时讲题目,讲试卷的时候。遇到每题都会在班上随机抽一个同学要让他将做题的思路表述出来,结果不重要,重要在思路,我要明白学生做这类题目思路出错在哪些地方,并且纠正。

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把握住,有时候做数学题需要从后往前去找解题的思路

特别是一些大题,我们经常看到,就比如讲圆锥曲线。

在第二问的时候经常就叫你证明或者求证一些定量关系。那么我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后一步,找出它定量关系,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就一定要学会反推。

我们把做数学题比喻成一个金字塔模式

在金字塔最顶尖的就是我们的结果。怎么样才能做到最顶尖,那么中间的过程就要一步一步来演算,成一个递推的关系。

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找,特别是从前往后给推的时候。

有一个题目是2015年四川理科导数第二问。叫你证明一个恒成立的问题。需要构造不等式去证明,但是这个不等式如果你从前往后就退的话,一般人根本你构造不出来。但是你从后往前面去推,根据这个不等式的形式。去构造的话就会非常简单。



学数学,没想一口气吞下一个胖子,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想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很快的就能看出一个数学题的考虑,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加强自己的基础题型训练,以及学会总结。


二中数学大川


我是中考数学当百荟,数学高级教师。

作为一个解题者,问题应该不是这样的,顺序反了。先会解题,而后分析总结出该题的知识点。

如果你能解出这道数学题,显然就知道这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不仅这样,而且还知道具体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能,将这些知识点串联成证据链,密织出一张知识网络,将问题答案一网打尽,从而获得问题解决。所以应该是先会解题,而后分析总结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

正确的解题顺序:审题》分析解题思路》选择解题策略》建立数学模型》获得问题解决》验证反思总结。

审题,弄清楚三个字:是什么?通读题目,理解题意,弄清楚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

分析思路,明确三个字:怎么办?即打通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向。

选择解题策略,属于解题“战略”层面。从方法来说,直接法还是间接法;从手段来说,代数还是几何或其他等。

其后的环节属于具体的操作层面,主要解决三个字:为什么?利用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将所学知识点,串联成线,密织成网。在重要节点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获得问题解决,并回过头来反思过程的完备性,结果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的知识点,以及操纵这些知识点的方法和技能,作为后续的学习知识储备,从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具体的例子可以查看我的头条文章,有很多是分析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的:

从以上分析知道,作为解题者来说,归纳总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并不是解题的第一环节,而是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单纯总结知识点意义并不大,只有将总结知识点与归纳方法联系起来,才能既巩固知识,又提升能力。

在平时的刷题中,要善于归纳总结知识点和提炼方法

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就是刷题,但是刷题不能只图数量,不重视质量(反思和归纳总结)。为刷题而刷题,显然是事倍功半,学不得法,效率不高的学习行为。通过刷题,并不断反思和归纳总结得失,获得的不仅是知识层面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训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才是事半功倍的,也是高效的学习行为。

数学老师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在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时或者刷完题后,作为更高的要求,还有一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设想将所学(总结)的知识点设置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中,变成另外一个数学问题。这个过程,相当于“逆向工程”,如果你长期坚持这样“一正一反”的互逆训练,不成为学霸才怪呢!其实,这就是老师命题中常用的套路,也是老师看家的本领。

结语

题主问如何快速看出一道题所考的知识点,作为一个解题者来说,这应该是解题最后一个环节才能完整总结出来的(谜底总在最后);作为一个命题者而言,这恰好又是一项最基本的素质,所以从此角度来说,祝你早日成为一个命题者!



我是中考数学当百荟,一孔之见,希望能帮到你。欢迎关注,讨论,点赞,举手之劳,手留余香。


中考数学当百荟


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自己想想如果你是出题老师你怎么利用这个知识点挖坑。任何一个知识点出题的方向都是正反两面,比如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可以根据表达式判断图像,也可以根据图像判断表达式、平移等。长期坚持思考每个知识点怎么挖坑出题,这种思维形成习惯你就一眼能看出来了,你要知道怎么挖坑,你才知道怎么防坑,要破解高级罪犯的动机,就要清楚理解犯罪心理学,常常想自己如果是当事人会怎么做。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速成的,数学想提分有捷径,但要学好数学,那肯定是没有捷径的。


了一先生


通过做题对题目进行归类,一般不错的卷子,做上一两本就能把大部分知识点对应的题目归类清楚,记住类型对应的知识点及解题思路,自然看到一道题很快就能看出来知识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