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出时,突发过哪些出人预料的尴尬状况?

侃聊天下


郭德纲几次口误变现挂,都是很精彩的舞台事故。

一次是纽约专场,郭德纲讲于谦父亲家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福如东海”,然后郭德纲表情扭曲沉默了几秒钟。这里本来包袱应该是上联“吃亏是福”,下联“福如东海”,但老郭说反了。于是现挂一个,下联改成“寿比南山不老松乱七八糟一大堆”,于谦也帮着找补“这能凑成上下联吗?!”

还有一次是讲“张小乙下南京”,晚上住进一个十三进院子,看院子老头让张小乙跟他分工,“老头负责前面九进,张小乙负责后面三进。”然后台下观众开始讨论发笑,郭德纲也发现了口误,于是现挂了一段剧情。张小乙问老头:你刚刚说错了啊。老头挺直腰板回答:说错了你把我怎么样!

另外还有一跟侯震于谦说群口,老郭说侯爷注意养生,每天都吃西红柿和番茄。侯爷说西红柿番茄不是一样吗?于谦说生吃叫番茄,炒着吃叫西红柿。郭德纲当场撒娇:用你给我找补,我就说错怎么了!!


2005年郭德纲于谦在北京台录五一特辑的时候,《窦公训女》有一段,郭德纲坐凳子上没坐稳,摔了一跤。虽然看起来像包袱,但确实是事故,原因当时郭德纲太胖了,节目方准备的小凳子只够放郭德纲半个屁股,结果就摔倒了,结果观众反应更强烈,变成一个包袱。

15年钢丝节第一天的表演,在演完《大西厢》之后,张九龄王九龙接第二个节目,但是张九龄的话筒坏了,全场王九龙声音特别大,张九龄只能靠提高嗓门让观众勉强听见。之后李根和史爱东上来还是没修好,一直到陶阳郭麒麟阎鹤祥说群口《日本梆子》才回复声音。幸好那只是小场子,如果是北展剧场,估计就要退票了。


咸鱼茶馆


孙越忘词。这是德云社比较大的一个尴尬事件了。

提笔忘字,是文人的常事。那么,演员忘词,虽然是事故,倒也并非孤例。而忘词能不能遮掩过去,是演员应变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看这段视频,孙越虽然忘了词,但手上还有动作,嘴里也急忙编着词。如果不是对这段相声非常熟悉的观众,恐怕还看不出破绽来。

倒是岳云鹏,当场拆穿:“忘词了,退票吧。”颇有点幸灾乐祸。

如果光是这一句,还算是抓哏。更可恶的,是在返场时,岳云鹏专门点明这件事,还要欲盖弥彰:“台上忘词也是常事。我也忘过词。”弄得孙越更加尴尬。

孙越已经是满脸通红、连连举手抱歉了,还有上场门口,烧饼大笑不止。孙越索性叫他出来:“你出来笑!”烧饼也就出来:“丢人了!你给你师父丢人!一个师父不够,还又拜了一个!给你两个师父丢人!”

当然,以德云社的亲民,这样的事故也不算什么,反而更增进了演员与观众的亲近感。

但是另一次,岳云鹏在天津专场也忘了词,孙越却是轻描淡写:“忘啦?哎呀,第一个节目就这么尴尬?”引起台上台下笑声如雷。有了这个缓冲,岳云鹏也成功地找回了词。

两者相比,谁高谁下?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栖鸿看红楼


历史以来,在相声演出过程中常有突发事件发生,有的成了舞台事故,有的被演员圆过去了则被叫做舞台轶事,而一些突发事件常造成演员或演出的尴尬情况。现举几个例子说明。


岳云鹏

岳云鹏、孙越早年间有一场小剧场的演出,演到一半,岳云鹏说闹肚子,憋不住了,对不起大家,然后匆匆下台。留下孙越一人在台上,观众笑的很开心,但岳云鹏本人着实尴尬了,好在后边有侯震上来救场,把演出圆了过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到这段视频。

郭德纲

德云社2009年的封箱演出,我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时正好大学放寒假,我在家里用电脑看优酷直播。郭德纲在中途返场时,说到队长带着副队长去厕所放炮仗的那个小段,前面的垫话快说完了的时候,下面有观众大声喊虾仁。把底给刨了,当时老郭的脸色有所变化,然后就没继续说这个段子,临时改了别的段子,效果也是非常好。但我觉得演员被观众刨活了,也会尴尬。毕竟在那场演出之前,这个小段老郭已经说过多次了。不过在封箱演出中,几千观众,我相信还是有大部分人没听过,以前听过并刨活老郭的观众着实让人讨厌。

曹云金

曹云金早期还在德云社时,有一次本来是和刘云天表演《白事会》,开头说了点垫话,后问到捧哏刘云天,您父亲怎么样?这时候捧哏演员应该说“作古了”或“没了”或“去世了”之类的,然后引入《白事会》的正活。结果刘云天给说成了“我父亲好着呢”,这爸爸没死怎么办白事会呢?曹云金给刘云天使眼色,还接着问“我问的是你父亲!”想让刘云天改口。刘云天没反应过来,还一口咬定我爸爸很健康,这下更砸瓷实了。曹云金尴尬的没办法,就没继续往那边引,顺着刘云天说的,说他父母确实都挺好,可是发愁,挺好的人家,老两口发愁没孩子,然后改活说了《拴娃娃》。

说到这,观众肯定会觉得特别可乐,因为如果报幕员报的请您欣赏相声《白事会》,观众都等着白事会呢。结果捧哏来一句我爸爸好着呢,观众会觉得很有意思。

徐德亮

某年北京大学的跨年晚会,徐德亮作为北大校友,与王文林参与演出,但表演一半的时候,上来主持人,把他们叫停了,虽然也表达了歉意,但还是只演了一半的节目就被叫下台了,很尴尬的场面,现在网上还有这段视频,不知道徐德亮当时怎么想?可王文林都那么大岁数了,还受到这种事情,心里一定不爽,但还是笑呵呵的作揖下台了。当时印象中好像是说,零点钟声要敲响了,要倒计时,所以叫徐德亮、王文林终止了演了一半的相声,尴尬至极。当年发生这事之后,我还在微博里给徐德亮发了私信替他打抱不平,徐德亮还给我回私信了,只是在微博里翻来翻去,也没翻到那条私信记录,可能是我删了吧。

这样尴尬的例子数不胜数,彬彬不再一一列举


彬彬胡乱谈


相声演出时,偶尔也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我来说说岳云鹏遇到的两件突发事件及处理方法。


一、现场设备出问题岳云鹏救场

就在近期的昆明巡演上,就发生了一个小意外,导致他和孙越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赶紧上场救场了。

因为现场设备问题导致后场观众听不到声音,引起现场的不满情绪,观众纷纷起哄,演出被强制叫停。

随后岳云鹏孙越两人还没来得及换上大褂,就急忙出来安抚观众情绪。并且现场给观众道歉,许诺一定演足了,对得起观众的票钱。

这样的回应也让观众感到些许的欣慰,毕竟花了不少钱都想听一场完整的相声。德云社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哪怕一点小事,处理不好都会被无限放大,岳云鹏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事件,粉丝纷纷为其点赞!

二、小岳岳肚子不舒服侯爷临时救场(现场视频)

有一次岳云鹏在演出中正唱着“送情郎”,突然脸色大变,脑门出汗,实在是憋不住了,向观众说明情况肚子不舒服要去趟WC,害得孙越一个人在场上说单口相声来应场。几分钟后,开车刚回到德云社的侯爷急急忙忙上场与孙越搭档继续演出。。。直接上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337943977a801a70dcddc47d0fe469e\

马上封侯168


相声演员苗阜相信大家有人知道,在相声行当里也算有知名度的相声演员,记得看过几个视频,在某节目中,苗阜和他的搭档王升一起说相声,他们提到了著名歌唱演员黄家驹,而黄家驹从苗圃的嘴中说出来就成了黄家狗,他的搭档辩解说道,不是黄家狗,说是马驹,他们自认为能惹得场上的观众笑起来,但是观众们全都沉默了,相声甩的包袱不但没响,还惹观众讨厌了。这次说是事故也不为过。都说死者为大,作为一个所谓主流的相声演员,这点最基本的常识 伦理都不懂,何况黄家驹的去世是很多歌迷心里的痛,你不但不尊重死者,还拿人家当包袱实在是很不得当。

说到这个非著名的相声演员苗阜,看过几篇网友写的报道,好象还是润之梗 、5.12是节日的梗,这个小编没看到现场和视频,就不作评论了。只是这种失言屡屡发生在一个据说有博士文凭的中年演员身上,就不能拿没文化、不注意、开玩笑、修养不够这种说词当挡箭牌了,因为你口口声声的称自己是主流相声,那就要做好自己的带头作用,弘扬民族文化,宣传英雄事迹才是你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所谓的德不配位,我想说的可能就是你们这类人吧。


萍水相逢777


对于歌手来说,在台上忘词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因为只有他们一个人站在台上,旁边没有人给他们提词,不过现在都有提词器了,这种尴尬也在减少。相对来说,相声演员比歌手更不容易忘词,因为相声一般都是两个人表演,一个人发现另一个人忘了词,马上就可以接过来,观众并看不出来这里有漏洞。

忘词的情况不容易出现,那么其他尴尬情况是不是有呢?还是有的。

苏文茂的尴尬与执着

天津捧哏名家王佩元讲过这样一件事。

很早的时候,应该是在九十年代,王佩元做苏文茂的捧哏,去潍坊参加风筝节演出。那是一台综合晚会,他们俩的节目安排在倒数第二个,接下来上场的是当时大受欢迎的毛阿敏。

苏文茂说的是拿手段子《批三国》,刚开场没几句下面就开始有掌声,随后掌声不断。作为捧哏的王佩元马上就明白了,观众这是不爱听,或者说听不懂,他们都等着看后面的毛阿敏呢。

王佩元就一边坚持表演,一遍小声用相声术语跟苏文茂说,尽快说完下台。谁知道苏文茂丝毫不为所动,整段相声十几分钟一个字不落说下来。在这十几分钟里,掌声也就一直响着,一直跟到底。

王佩元立即感觉到,这是观众对演员的不尊重,但反过来说这也是演员的事情,人家买票听不懂人家干嘛呀?不过走到后台苏文茂怎么说呢?“只须他不听,不须我不说。”苏文茂就是这么自信而固执。

杨少华三个字破解尴尬

杨少华作为相声老演员,如今尽管很少登台但依旧有人缘儿,当他在年轻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时候,在台上也遇到过尴尬局面。

他跟着马季、姜昆等人一起去南方演出,观众更期待的当然是马季、姜昆等著名演员,而对走上台这个要说单口相声的演员并不熟悉。杨少华还没有开口,观众就大喊下去吧,下去吧,叫喊声此起彼伏。

杨少华当年的舞台经验并不算丰富,想真的掉头就走,不过马上想那我不就更丢人以后就更没有办法上台了吗,于是就站在那里冲各位笑。

观众喊着喊着就不喊了,也想看看这人到底想干嘛,于是过了一会儿全场安静下来。杨少华这时候终于说话了,“累了吧?”一句话出来全场哄笑。这就是一种善意的接受的笑了,气氛由此转为友好,杨少华开始自信地表演单口相声,节目演完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苗阜王声和台下观众一句一句互动说相声

前面说的两种情况都是观众对演员不友好,如今时过境迁,反倒容易出现的是观众对演员过于友好,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

2019年苗阜、王声在杭州演出,观众出于对他们两个的喜爱,他们在台上说台词,观众就在下面接下茬,接上来就哄堂大笑。王声意识到这是很大的问题,会破坏表演节奏,于是在台上“弹压”过几次地面,但观众不领受他的意思。就像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观众亢奋起来之后很难压抑住,演员越压制观众反而越觉得好玩儿和过瘾。

这最后一个节目,苗阜王声就和台下观众你一句我一句地完成了演出。观众感觉有些嗨,但王声感觉有些尴尬,在他看来这不是说相声。

这种台下观众互动过多影响演员表演的情况,已经不是个案,有的团体也发出过请观众不要过分互动的劝告。

高龄侯宝林说错台词

最后再说一个侯宝林晚年表演时候的尴尬吧。

年事已高之后侯宝林有一次参加演出,表演猜字内容的相声,他把两臂平伸让对方猜是什么字。这本来是一个“平”字,上面两个兜儿就是两个点,皮带就是下面那一横,台词说出就是,“和平的平”。然而这一次,舞台经验极其丰富的侯宝林却说错了,他说成了“和平的和”。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之后,侯宝林感觉到自己老了,他意识到今后不应该再多上台,应该多做一些幕后研究工作。

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尴尬当然要尽量避免,但如果尴尬出现,就要想方设法去淡化它。相声演员管相声作品都叫“活”,活是什么意思呢?一方面是说它是一个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说,作品是灵活的,表演时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郑捕头


最近看过德云社不少的相声演出,其中有比较多的尴尬场面,而之所以会出现尴尬场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说相声没有词儿啊。大家别笑,这是真的说相声很多都是随心而为的,好多大的段子,只是有一个框架,然后相声艺人在这个框架里面随便填补,然后说出很多搞笑幽默的段子,而这些搞笑幽默的段子,绝大多数都是跟随着平日里面的经验和现挂砸出来的。

在这其中以郭德纲和于谦最为明显,很多时候郭德纲都会说错一些东西,然后现场出现突如其来的砸挂。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很多时候听过德云社的相声包袱之后,就明白了在什么时候该会有什么样的挂,可是在这个时候没有出现这个卦,而且在另一个地方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就知道这应该是个褶子,然后郭德纲和于谦在后续已经补了回来,依然获得了满堂彩,这就是能耐和本事。

于谦醉酒汾河湾

现在的90后或者00后可能很少知道于谦醉酒之后的那一次汾河湾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在网站上搜索一下,绝对会让你大饱眼福的。

这个包袱里面一共有两个比较尴尬的地方,第1个就是得这个郭德纲和于谦上场之前,德云社的另外两位弟子在前面的那一个特别大的大段。而之所以弟子不敢下台或者说不能下台,是因为于谦还在后面醉着酒呢,那个时候的于谦连话都说不利索,更不要说站在舞台上了。

如果能够把镜头拉大一点的话,就能够看得出来弟子在台上说相声的时候已经冷汗吟吟了。后来郭德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过,当时弟子在表演相声的时候,明明只有半个小时的场,愣是顶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实在说不下去了,只能是连台下都不顾了,就频频的往后场看,看一下自己的师傅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除此之外,最为精彩和高潮的部分就是于谦和郭德纲上场之后,于谦与郭德纲所说的,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可即便如此,也被郭德纲巧妙地转转转了过去,通过应用一些舞台技巧和一些包袱,甚至还被逼的翻了两个跟头,总之反正那一场是特别的搞笑,但是如果后续看下来的话,就能感觉到,当时于谦儿在舞台上的确有些不对劲。

西红柿炒西红柿

这一个段子具体在哪,印象不太深了,只不过当时这个笑料的确是给人挺出乎意料的。

郭德纲在前面一大段的时候说请于谦吃饭,然后说了好多种,但是最终都被郭德纲自己否定了,然后于谦说你这哪是为了请我吃饭,简直就是在消遣我罢了。

这时候郭德纲非常严肃的说,怎么可以这样说呢,我请你吃西红柿炒番茄,底下的观众就纷纷说这是西红柿炒鸡蛋。于谦在舞台上赶紧找补到西红柿炒番茄是一个新的品种,挺好吃的。郭德纲说道,我错了就是错了,还用你找补?



这个这个包袱如果单独讲起来其实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语境来看,的确是一大笑料。

各位小伙伴,你们还见到过德云社哪些比较尴尬而且爆笑的小段子呢?


相声小虾仁儿


前两年,马志明和黄族民的相声,对对子,黄族民说上天言好事,忘了说言。马志明给找补回来了。


于知非1987


赠票现场,台上笑台下没人笑


用户1875550957073球


忘带道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