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你,

解释世界和解读自我

的方式,

就是孩子

观世界思自我的

基因所在。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

不过如此。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这几天“抗疫”英雄陆续从湖北返乡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让人泪目,上一年级的儿子也在疫情期间通过媒体报道耳濡目染不少。

昨天吃晚饭,一向话多的儿子突然“深沉”起来,随后他很郑重地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我到了三十岁,如果咱们国家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算有生命危险我也要上一线,我不害怕。但我现在还太小,还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儿子的这一番话超出了我和妻子的想象,他很认真地表达让我们看见了他对自己所见所闻产生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这让我和妻子忽然对眼前这个孩子另眼相看。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源自归属感与价值感的相互作用,对二者关系的观察、思索和考量决定着一个人将会如何前行。

孩子不但亦然,而且这是他们梦想有朝一日振翼高飞的原始动力。

然而,我们身边很多父母却忽视了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种“归属与价值”的需要,而这种被我们忽视的东西才是教育最该关注的对象。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马斯洛早在1943年就将“归属和爱的需要”视为人的重要精神需求。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渴望与这个世界发生连接,比如父母、家庭、校园、社会和万物,就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天然需求。

当一个人在日积月累之后无法找到和满足归属的需要时,就注定会出现问题。

2020年3月15日,贵阳一大学生疑因被训,提刀拿小区2岁女童泄愤,并喊出“我不是弱者,我要报复社会”,无法积极正确地表达自我价值诉求的悲剧,正是“归属感缺失”的极端案例。

因为有了归属感,一个人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错失归属期,所以人会失去对不良人生与价值观的免疫力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尽管我们无法看见这些庞杂的信息是如何在孩子的大脑中连接、建构和生成的,尽管我们也无法看见孩子的大脑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来解读这些信息与连接,并最终建构起自己的思维倾向和价值取向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洞见——

家庭中的父母(或是养育者)通过点点滴滴、繁杂琐碎的生活细节,协助和引导孩子建构起“世界观”的那些无处不在言行举动和方式方法,对孩子的价值感起着指引的作用和决定性力量。

当然,这些“无处不在的言行举动和方式方法”必然是在你清楚地意识到“何为归属”及“为何归属”之后,才能发自内心洋洋洒洒的生出。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可以肯定的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和世界如何思考和行动”所带给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与思考,就是孩子“世界观”的雏形,就是孩子“思维模式”的雏形,构成孩子价值归属的起点。

比如,我就常常见到这样的父母,总是评价孩子这不听话那不懂事,训斥是家常便饭,脾气上来甚至打骂伺候。

不用想都知道,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孩子在最该充满温暖的地方都找不到归属的感觉,老是被批判和否定,又如何肯定自我,寻找和明确自己的价值方向。

换句话说,孩子对自我人生和价值的探索,都是孩子脑袋中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观”决定的

对孩子的精神花园的哺育和播种,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生归属和价值取向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孩子世界观的呵护、指引和发力,而不是将注意力全然放在孩子学会了哪些知识,考了多少分上。

孩子世界观的色调决定着他们未来人生与价值的能量要么不断前行,要么自惭形秽,要么轰然崩塌

孩子未来人生与价值的底色,就来自于父母早期日积月累喂养孩子精神世界的那些食材——我们的世界观。

让孩子看见和感受到我们积极地思考并与这个世界发生连接,让孩子看见和感受到我们积极地思考和引导自我向上生长,并把这些内容注入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时光之中,我们和孩子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对不良人生免疫力低的孩子,父母给他的归属感都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