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简·爱》也许是史上最为有名的家庭女教师的故事,但同时它又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长相平平、一无所有的孤女简·爱一路不甘压迫、不改本色,以卑微的家庭女教师的地位,赢得了高贵富有的男主人的尊重与爱情。同时也塑造了罗切斯特,这一敢于挣脱世俗枷锁、慧眼识珠、勇于追求真爱,有别于传统纨绔子弟的精神贵族形象。

像简·爱这样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出路问题,夏洛蒂的前辈也写过类似题材,但简·爱以她不同寻常的气质、智慧和激情,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女性形象。这部作品的诗情画意与激情张力给爱情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今天我就从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来分析这部小说被称为经典的因素。


《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01、作者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并且把自身经历代进书中人物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群星璀璨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但她的文学之路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当年,这个二十岁的乡下姑娘曾将自己的诗作寄给当时著名的桂冠诗人骚塞,但大诗人给了她一个大钉子,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


《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十一年后,也就是1847年的秋天,当《简·爱》首次出版,并引起轰动的时候,这个姑娘用了一个很难看出性别的化名:柯勒·贝尔。而她的两个妹妹安妮和艾米莉,当时也已经分别写完了《艾格妮丝·格雷》和《呼啸山庄》两部日后响彻文坛的名著。

同胞三姐妹几乎同时出版作品,且在文学史上都留下浓重一笔,这个现象举世罕见。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两个才华出众的作家妹妹一样,没有活过四十岁。她年轻时情事不顺,三十八岁时才嫁给一位牧师,婚后的甜蜜时光不足十个月。好在,故事比生命更长久。

总结说来,夏洛蒂其实只是自卑。因为家里所有的资源都是对弟弟倾斜。而她和其他两个姐妹要工作来供养弟弟。再受到别人的苛责后,夏洛蒂更不敢署名了。因此,只能随意取一个中性的笔名。


《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02、《简爱》这部小说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爱情故事吗?

有的人说,这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可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本爱情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都是丰满而且有内涵的。


《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1、 被迫进入寄宿学校的简爱,从一个魔窟到另一个地狱

故事开始时,牧师的女儿、十岁的简·爱已是一个孤儿,寄养在舅父家里。有悖道义但合乎习俗的是,一等舅父咽了气,外甥女便成了这户人家的眼中钉。既然眼皮底下容不下这个不服管教又聪明早慧的丫头,不想承担抚养责任,也不期待简·爱接受良好教育的舅母就做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把外甥女送进一所名叫劳渥德的女子寄宿学校。

这类学校简直是为简·爱这样的孩子量身定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慈善人士出钱办慈善学校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地方上的有钱人家为了在教区彰显名声与地位,往往会选择办学这条好途径。但他们并非不求回报,借机中饱私囊的倒比比皆是。比如小说中的这所劳渥德学校,它虽然带有慈善性质,接收的也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双亡的年幼孤女,但这些孤儿的亲朋每年要付15英镑给学校,如此一来,孤儿的寄养家庭只要出一小笔钱就可免除监护义务,还落得个好名声。

而在慈善家眼里,这笔钱作为学费和伙食费是不够的,还需要靠捐款来补足。他们用发了霉的土豆、发了臭的肥肉来喂养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所以成年后的简·爱个子还如同小孩一般,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用物质的简陋来泯灭欲望、麻痹精神才是这所学校最恐怖的地方。它披着宗教的外衣,动不动用近乎残忍的方式体罚、羞辱学生,在这里,所有的聪明与可爱一经流露,都被视为大逆不道。主要课程也是近乎修道院式的,诵经、赞美上帝、培养女德,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附带学一些法语、历史、钢琴等课程,以备将来留校做老师,或是踏上社会混口饭吃。所以,当年幼的简·爱独自坐上夜行的马车离开舅母家,庆幸要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又入了一个魔窟。

2、 遇见罗彻斯特先生,两人的爱情却不被接受

简·爱第一次见到桑菲尔德的男主人是入职三四个月以后的事了。冬日的一个黄昏,一名高大威猛的男子在结了薄冰的山间小道上马失前蹄,幸遇一位独自赶路的瘦小女子伸手相助,情形不免尴尬。面对男主人的傲慢阴郁与咄咄逼人,家庭女教师一如既往表现得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几个回合下来,罗切斯特几乎乱了阵脚,对这个颜值、财富均为负值的孤女已掂出分量,表面却不动声色,仍是一副颐指气使的主子模样。而在简·爱眼里,这位身材高大、相貌根本算不上英俊的男主人,纨绔中却透着卓尔不群,仿佛是因为背负着好些难以言说的创伤和秘密,而显得阴云密布、神秘莫测——就跟这座老宅一样。

这天晚上,深邃的楼道里响起凄厉的惨叫声。简·爱协助男主人将被咬得血肉模糊、不省人事的那位西印度群岛客人送出了桑菲尔德。至此,罗切斯特似乎又铲除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障碍,只是在没有彻底拿下这场赌局之前,他还不想触及那个禁区。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出奇的平静,平静到简·爱还抽了个空,请假回到快要咽气的舅母身边,继承了伯父留给她的一小笔遗产。

好不容易确立了关系的两人,却发现罗彻斯特有了妻子。处于崩溃边缘的简·爱几乎很快就直面、理解,甚至原谅了罗切斯特,这是真正高贵而通透的灵魂。但是在罗切斯特渴望简·爱救救他,不要让他在即将重生的时刻再次坠入地狱的时候,简·爱为什么选择了出走?因为留下来就意味着不合法,是充当情妇。

天主教对婚配圣事有诸多戒律,最著名的就是不得堕胎、不得离异。在这个三角关系中,离异这条道走不通,重婚则是罪上加罪,做情妇则是与简·爱的婚姻观、价值观背道而驰的。都说恋爱中的人可以卑微到尘埃里,但婚姻圣事容不得苟且,自尊与平等是信仰,是底线。这不禁让人想起她对罗切斯特发自肺腑的那通"宣言":"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


《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3、 最终,简爱还是深爱罗彻斯特,于是回到了桑菲尔德

无法忍受的简爱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在流浪过程中她不但被圣约翰兄妹收留,并且戏剧性地发现彼此竟是堂亲。好在经历了磨难的简·爱不忘初心,不仅没有对从天而降的一大笔遗产动心,还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圣约翰是个侍奉上帝、一心向往去遥远的喜马拉雅传播上帝光辉的牧师,他想要的不过是简·爱以妻子的名义成为他的助手!他俊美的相貌不知比罗切斯特超出多少,但他的爱情观却是狭隘而另类的,与简·爱所推崇的平等独立、友好坦率完全不在一条路上。

这个外形、人品近乎完美的形象的出现,就是为了与罗切斯特做杀伤性对比,他与罗切斯特在感情上都带有一种压迫性,但性质不一样,简·爱在他身上找不到契合点。有了圣约翰这个不幸的对比,简·爱对罗切斯特的思念愈加汹涌,直至她听到了那个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超自然呼唤:"简……简……"循着这呼唤,简·爱再次回到了已成为废墟的桑菲尔德。

疯女人的一把火毁了这所大宅,也了断了她自己的世俗冤孽,并让企图救她、最后一刻仍对她不离不弃的丈夫罗切斯特瞎了眼、断了手。当一切归零,平等与爱情结伴降临,简·爱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未来岁月静好。


《简爱》: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总结说来,我们不能将《简·爱》庸俗解读为一个贫苦孤女逆袭上位、霸道总裁放下身段屈尊就范的故事。作品所体现的女性的自尊、精神的高贵与情感的炽热,放在一个半世纪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具有反叛性和超越性,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甚至更富有启示。

从这个角度讲,《简·爱》绝非是一部专供青少年的入门级世界文学名著那么简单,随着阅历与年岁的增长,我们越能感受它的耐读,激发更多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