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眾所周知,牛奶是一種營養佳品,從營養學上來講,生長期青少年適當飲用牛奶,有利於各組織器官的營養髮育;中老年每天最多飲用1袋牛奶可望降低骨鈣質流失速度及代謝綜合徵(II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各方面研究結果也建議每天牛奶飲用量為1袋(200ml)作為基本營養用量。

然而這樣的營養佳品,並不是人人都有福氣享用。很多人飲用牛奶後,會出現腹脹、腹瀉、腸鳴等情況,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為什麼有人能夠安然享受牛奶的醇香,而有人卻只能對它敬而遠之呢?

今天我們就好好來聊一聊引起“牛奶恐慌”的元兇:乳糖不耐受。


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這邊我來為大家做一個名詞解釋:乳糖不耐受,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常見的營養吸收障礙,原因是身體內缺乏乳糖分解酶,無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鍵脂肪酸及氫氣,因而出現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症狀。

有數據統計中國人、亞洲人有超過九成的人乳糖不耐受,喝了含乳糖的牛奶會發生肚子不舒服、腸鳴、腹瀉等。說道這裡,相信大家都會鬱悶:世界辣麼大,為什麼就是我們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那麼高呢?

我們許多人都是母乳餵養長大的,而母乳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高於牛奶,母乳中的乳糖平均含量有 6.7%,而牛奶中的平均含量只有 4.8%。那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長大後,卻對乳糖不耐受起來了呢?

答案:不用則廢

大部分亞洲成年人的飲食結構中,缺乏乳和乳製品,因此,我們腸道中的乳酸酶使用率低下,漸漸的,可憐的乳酸酶們以為我們不需要它了,於是默默神傷,逐漸減少……等哪一天,我們突然飲用了大量的牛奶,所剩無幾的乳酸酶們卻負擔不了這些龐大的分解任務,牛奶中的乳糖只能變成大量的短鍵脂肪酸和氫氣堆積在腸道里,於是腹脹、腹瀉、肚子咕嚕咕嚕的情況就出現了。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調查結論:九成亞洲人乳糖不耐受。我們給這種情況的乳糖不耐受命名為“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當然在臨床上還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和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等情況,前者是嬰兒出生時身體內就已經缺乏乳糖酶,後者則是因為腸道疾病或者手術等原因而導致的乳糖酶缺乏。這兩種情況我們可以放在下次好好討論。

現在大家一定是更想知道乳糖不耐受的人怎樣才能好好喝個奶。那麼很多人都會說:既然不能喝,那就不喝嘍。因為乳糖不耐受,就此與牛奶訣別……這個……我覺得想要好好喝牛奶,還是有辦法滴~

辦法一:喝無乳糖奶

無乳糖牛奶製作時,人工添加了乳糖酶,分解掉了其中的乳糖。所以就不會出現喝奶後腹脹腹瀉的情況了。所以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選擇無乳糖牛奶或者經過乳酸菌處理的酸奶。

辦法二:少量多次喝牛奶

我們的身體有一個“用進廢退”的機制,哪一類食物吃得多,消化它的酶也會多產生一些。所以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牛奶和其他食物混合喝,比如喝粥、雜糧糊糊、五穀豆漿時,兌一點牛奶進去。這樣做能延緩胃排空的時間,延長腸道中有限的乳糖酶的作用時間,提高對乳糖的耐受性。混合膳食時,牛奶的乳糖濃度可能在特定環境中得到「稀釋」。胃腸中的乳糜作用和機械運動的增加,可提高乳糖吸收率。重要的是經常接觸乳製品之後,消化乳糖的能力就會逐漸提升。堅持一段時間後,相信我們就可以正常喝牛奶啦。


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辦法三:如果你真的不想喝低乳糖奶,又覺得少量多次喝奶太難堅持,那麼最後的辦法也許可以幫助到你——服用乳糖酶膠囊,補充腸道中的乳糖酶。

能不能好好喝牛奶,大家快去試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