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众所周知,牛奶是一种营养佳品,从营养学上来讲,生长期青少年适当饮用牛奶,有利于各组织器官的营养发育;中老年每天最多饮用1袋牛奶可望降低骨钙质流失速度及代谢综合征(II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各方面研究结果也建议每天牛奶饮用量为1袋(200ml)作为基本营养用量。

然而这样的营养佳品,并不是人人都有福气享用。很多人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泻、肠鸣等情况,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有人能够安然享受牛奶的醇香,而有人却只能对它敬而远之呢?

今天我们就好好来聊一聊引起“牛奶恐慌”的元凶:乳糖不耐受。


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这边我来为大家做一个名词解释:乳糖不耐受,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常见的营养吸收障碍,原因是身体内缺乏乳糖分解酶,无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肠内堆积大量短键脂肪酸及氢气,因而出现腹泻、腹胀或腹绞痛等症状。

有数据统计中国人、亚洲人有超过九成的人乳糖不耐受,喝了含乳糖的牛奶会发生肚子不舒服、肠鸣、腹泻等。说道这里,相信大家都会郁闷:世界辣么大,为什么就是我们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那么高呢?

我们许多人都是母乳喂养长大的,而母乳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高于牛奶,母乳中的乳糖平均含量有 6.7%,而牛奶中的平均含量只有 4.8%。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长大后,却对乳糖不耐受起来了呢?

答案:不用则废

大部分亚洲成年人的饮食结构中,缺乏乳和乳制品,因此,我们肠道中的乳酸酶使用率低下,渐渐的,可怜的乳酸酶们以为我们不需要它了,于是默默神伤,逐渐减少……等哪一天,我们突然饮用了大量的牛奶,所剩无几的乳酸酶们却负担不了这些庞大的分解任务,牛奶中的乳糖只能变成大量的短键脂肪酸和氢气堆积在肠道里,于是腹胀、腹泻、肚子咕噜咕噜的情况就出现了。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调查结论:九成亚洲人乳糖不耐受。我们给这种情况的乳糖不耐受命名为“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当然在临床上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等情况,前者是婴儿出生时身体内就已经缺乏乳糖酶,后者则是因为肠道疾病或者手术等原因而导致的乳糖酶缺乏。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放在下次好好讨论。

现在大家一定是更想知道乳糖不耐受的人怎样才能好好喝个奶。那么很多人都会说:既然不能喝,那就不喝喽。因为乳糖不耐受,就此与牛奶诀别……这个……我觉得想要好好喝牛奶,还是有办法滴~

办法一:喝无乳糖奶

无乳糖牛奶制作时,人工添加了乳糖酶,分解掉了其中的乳糖。所以就不会出现喝奶后腹胀腹泻的情况了。所以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无乳糖牛奶或者经过乳酸菌处理的酸奶。

办法二:少量多次喝牛奶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用进废退”的机制,哪一类食物吃得多,消化它的酶也会多产生一些。所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牛奶和其他食物混合喝,比如喝粥、杂粮糊糊、五谷豆浆时,兑一点牛奶进去。这样做能延缓胃排空的时间,延长肠道中有限的乳糖酶的作用时间,提高对乳糖的耐受性。混合膳食时,牛奶的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和机械运动的增加,可提高乳糖吸收率。重要的是经常接触乳制品之后,消化乳糖的能力就会逐渐提升。坚持一段时间后,相信我们就可以正常喝牛奶啦。


喝了牛奶拉肚子?只因乳糖不耐受!


办法三:如果你真的不想喝低乳糖奶,又觉得少量多次喝奶太难坚持,那么最后的办法也许可以帮助到你——服用乳糖酶胶囊,补充肠道中的乳糖酶。

能不能好好喝牛奶,大家快去试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