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優秀"來要求他們

奉行完美主義的父母,卻往往會培養出一個內心自卑、甚至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

最近,我到表舅家去做客,就目睹了這樣一幕。準備吃飯時,桌上剛擺好碗筷。這時,眼尖的表舅忽然發現,桌子上有一個碗洗的不太乾淨,碗的外側還有一些汙漬。頓時,表舅勃然大怒,就把他的兒子牛牛叫到前來,厲聲責問他為什麼連洗碗這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

牛牛今年十三歲,經過詢問得知,原來平時在家裡,洗碗的工作一直都是讓牛牛來乾的。當著外人的面捱罵,牛牛感覺很尷尬,就說要再去洗一遍。結果表舅說:"不用你來洗了,每次你洗碗都是敷衍了事,根本都洗不乾淨。"

牛牛可能感覺面子上有些掛不住,就反駁道:"不可能每次都洗不乾淨,最多有一兩次……我沒太注意。"

結果表舅更加怒不可遏:"還頂嘴?一兩次?一兩次就行了嗎,假如你是在飯店裡給人幹活,人家會允許你一兩次洗不乾淨嗎?你什麼事都做不好!這麼不上心?你學習的時候也是這樣不上心嗎?!"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這時牛牛都有些哭腔了,哀求道,"行了,別說了,我再去洗乾淨就好了。"表舅直接高聲呵斥道:"不用你洗了!你給我滾出去。"

委屈的牛牛隻好連飯都沒吃,就離開了家。

眼前發生的這一幕不禁讓我目瞪口呆。這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完美主義父母教育孩子的反面案例。雖然牛牛離開了家,但是表舅仍然餘怒未消。我趕緊也放下碗筷出門去找牛牛。好在後來找到了孩子,於是我就又把他給帶回家了。整個吃飯的過程中,父子倆都拉長著臉,沒再說話,氣氛十分尷尬。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牛牛家發生的一切,使我深刻認識到,部分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巨大誤區。中國某些家庭喜歡溺愛孩子,與此對應的是,有些家庭認為完全不能溺愛孩子,事事對孩子嚴格要求,甚至以要求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一旦孩子犯錯,或者事情沒做好,不是去安慰鼓勵。而是無情的嘲弄、諷刺和奚落、斥責。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怎麼可能健康成長?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完美主義的家長教育孩子,總是要求孩子做到事事"優秀"。如果孩子表現的足夠優秀,就能得到他們的認可。而反之,如果孩子表現的不夠好,達不到他們的預期,那他們動輒就會出言諷刺挖苦,大聲呵斥,絕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客氣的說,這種父母,連他們對孩子的"愛",都是帶有條件性的。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阿德勒認為,在兒童的成長環境中,他們需要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而家庭是他們得到愛和安全感的第一港灣。一個從小就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很多性格自卑的人,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往往總是會回憶起,那些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父母,一旦做不好事情,便受到他們無情的諷刺挖苦和責罵。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那麼,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去做?才能避免讓自己成為這種孩子童年噩夢似的人物呢?

第一,放棄你們的完美主義傾向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是絕對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的。每個人身上都會或多或少存在著缺點,但是也有很多閃光點。而那些偏執的人,卻往往只會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和短板,特別加以注意,正所謂是寬以律己,嚴以律人。對待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平時只會看到他們身上的缺點,每次孩子做錯了事,都好像是他們犯了什麼不可彌補的大錯似的。像這樣的父母,建議先反思一下自己,自己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否能做到完美無缺,從不犯任何錯誤呢?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做到事事完美,那又有什麼資格來用這種嚴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子女呢?有句名言說得好:"當你用手去指別人的時候,只有一根指頭在指著對方,而四根指頭都在對著自己。"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第二,儘量用愛和包容心去對待孩子

現在的孩子本來課業壓力就大,在校園裡,學校會用成績作為標杆,來衡量每個孩子的學業水平。但是在家庭中,子女不是父母的學生,也不是父母公司裡的員工。不要用學校考核學業的標準或者是公司考核員工的標準,來考核和評判自己的孩子家庭首先應該是一個溫馨的地方,一個充滿愛與包容的地方。不要把社會上的成見帶到自己的家中,那樣的家庭只會讓人想逃離。

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情。要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給孩子犯錯的空間,用愛與包容去對待他們。而不是拿著成年人那種充滿偏見的標準來"框"自己的孩子。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第三,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揚長避短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閃光點,很多父母喜歡視而不見,偏偏喜歡揪住他們的一些小缺點和"小毛病"不放。這樣的父母其實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自己的孩子。其實,只要仔細留意,總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

培養聰明孩子第一步,別拿

父母們應該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擅長的方面,也有不擅長的方面。

聰明的父母會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特長,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鼓勵和打氣,而偏執的家長往往只會揪住孩子的"小辮子"不放。最終搞得親子關係越來越僵,孩子越來越疏遠自己的父母,內心還以為自己完全是為子女好。

在國外很多文化中,父母會為自己做錯的事情向孩子道歉,對孩子為自己和家庭做出的貢獻表達謝意。而在中國的很多家庭,父母則一直高高在上,彷彿自己永遠不會犯錯,而孩子才是那個一直在犯錯、接受批評的人。孩子做對的事情理所應當,做不好就要被批評指責。到底如此苛刻的教育文化,是從何而來呢?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